地方媒体在突发性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田小瑞

    摘要:突发性新闻是报道突发性事件的新闻,它要求记者或通讯员采写的稿件以最快的速度发回编辑部,并刊登或播出,尽量缩短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刊登或播出的时间差,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突发性新闻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新闻报道要第一时间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引导社会舆论,避免谣言,利用地域媒体的权威性,稳定民心和社会秩序。

    关键词:地方媒体;突发性新闻;角色定位

    不可抗力下毫无预兆和征兆下发生的意外不为人所能控制的新闻事件称为突发性新闻事件。突发性新闻事件的突出表现是,偶然突发并带有很强的破坏性,它是客观事物急剧质变的状态,呈现的是一种与正常情形相反的态势,并且这种偶发的质变与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突发性事件因受众的高度关注,其新闻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一、突发性新闻事件的特点

    (一)危机爆发的突发性

    大部分灾难性新闻事件属于典型的突发性新闻事件,突发性是指灾难事件的发生在事前没有任何征兆,常常是突如其来,给民众带来巨大的恐慌。为此相关主管部门必须要迅速做出反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妥善处理。例如我国2004年11月21日发生的包头空难,早上8:20,东方航空公司一架小型客机从包头机场起飞,仅飞行1分多钟就坠入离机场不远的南海公园,机上47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另外造成地面2人遇难。事发后,由于政府部门处理及时,安排得当,得到了遇难者家属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使得这一事件很快平息下去。

    (二)危机连带的破坏性

    规模大的突发事件,必然不同程度地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政治、经济和精神上的破坏与损失。所谓“天灾人祸”,因此大多数突发事件都带有破坏性,绝大多数情况下,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破坏性多是以爆发的激烈形式出现的,如车祸、空难等,一旦发生,在瞬间即可造成家破人亡的人间悲剧,甚至有时这种破坏性带有连续性,如地震、强震发生后,往往还伴有持续的余震;疫情则有一个逐步扩散的过程,如非典型性肺炎的传播。

    (三)危机后果的严重性

    由于危机突然发生,人们还来不及做出第一反应,也难以做出正确的第一反应,陷入惊恐、混乱之中,从而造成巨大损失,包括生命、健康、财产、设施和环境生态的巨大损失、例如“9·11事件”,世贸大厦瞬间倒塌,造成数千人伤亡,财产损失数百亿。

    二、本土媒体在突发性新闻中的报道视角的作用

    (一)传达信息:第一时间满足公众信息需求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波及成都,给成都市远郊区(市)县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等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中心城区民众的工作生活也受到极大影响。身处灾区的成都电视台不仅肩负着监测环境发布信息的使命,而且还担负着满足民众心理需求,稳定民心的责任。成都电视媒体围绕自身角色定位,在探索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视角,及时传播灾区信息,第一时间、准确报道受灾实况,在灾害报道中充分发挥了作为地方媒体独有的特征和不可替代性作用。

    (二)引导社会舆论,避免谣言

    2011年3月日本发生地震,引发海啸,继而引发核泄漏事故爆发,国内谣传服用碘盐可以防辐射引起疯狂的“抢盐”风波。受国内大环境的影响“抢盐”风波在州内蔓延,不明真相的群众开始疯狂抢购碘盐,部分超市出现碘盐供应紧张,市场秩序受到一定破坏。在察觉这一现象后,海西电视台立即组成采访组,对这一突发性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报道。通过深入报道以及后续制作电视宣传标语等工作,准确把握了当时的社会舆论焦点,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公众在信息上的盲点,端正了社会舆论,“抢盐”风波得到有效控制。

    (三)促进突发性新闻事件结果的解决

    本土媒体充分发挥政府与公众间桥梁的作用,告诉公众各方的努力,对受到损失的当事人要表达出人文关怀。突发性新闻事件一经发生,对原有的经济、社会、文化甚至政治秩序造成相当大的冲击。在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由于利益格局调整导致人们的心理压力较大,突发性事件演变成社会危机的风险较大。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通过传递党和政府应对危机事件的信心和举措,不但可以更好地沟通党群关系,也可以有助于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效率。

    三、本土媒体在危机报道的基本价值定位

    (一)利用地域接近性,及时报道

    本土媒体凭借其地域接近性从微观视角切入生活进行新闻传播以当地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反映当地现实、服务本土受众、引导本土舆论的定位符合本地民众的需求,易使受众产生亲近感和参与感,并使之成为媒体的忠实观众。本土媒体这种本土化新闻传播形式不仅能够满足本地受众的传播求近心理,而且还能激发区域性受众对地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依存感,是媒体实现自身传播功能、获得良好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譬如,连霍高速义昌大桥发生爆炸坍塌事故后,河南本土媒体利用地域接近性,第一时间向外界公开报道事发现场的具体情况,事故是在2013年02月01日上午9时发生,河南本土媒体,如:大河网、大豫网在当日上午11点左右就报道了事故发生现场的搜救情况,并刊载大量相关图片。做到了新闻报道的及时、准确和客观。

    (二)利用地域媒体的权威性,稳定民心

    事故发生次日,河南当地各个权威性报纸:大河报、河南日报的头版头条也刊发出连霍高速义昌大桥爆炸事件的相关信息,各大报纸不仅报道了事故发生的始末、原因,同时也报道了中央和当地政府对这次事故的高度重视,政府领导积极调集各界力量前往前线,紧急进行搜救工作。如:2013年02月02日,大河报第A01版头版头条:本报第一时间派出三路记者,克服万难到达现场,中央和我省主要领导同志指示全力救援,该车由湖北宜昌驶入我省境内,初步确定系运输烟花爆竹车辆爆炸引发,事发连霍高速三门峡渑池地段,以致于9人死亡11人伤。河南本土报纸媒体本着“新闻是党的喉舌”的原则,公正、公开、准确、及时地发布事故的有关信息,化解人民对政府固有的看法,民政一心,共同抗难。

    (三)避免报道视角单一、体裁老化

    以连霍高速义昌大桥发生爆炸坍塌事故为例,事件发生后,河南本土各大媒体:大河网、大豫网等各大网站都在第一时间积极做出了相关报道,如:2013年02月01日11:14大豫网综合2月1日9时20分许,连霍高速公路742公里处义昌大桥发生桥面坍塌事故,造成连霍高速南半幅阻断。现场反馈情况疑为运输烟花爆竹车辆发生爆炸,造成桥面坍塌,多名人员伤亡。大河网也做出了相类似的报道。由网站报道形式和视角可看出,各大网站都是从民生的角度、以消息的形式,简单的介绍一下事故现场的情况,报道视角比较单一,体裁比较老化,没有创新。

    (四)回避报道失衡,引发社会舆论

    事故发生不久,2013年02月03日,一篇河南媒体对连霍高速事故的报道在网上被网友大量转发,网友总结称,该报道共1 300字,其中有1134字为表扬河南省委省政府如何辛苦工作,没有出现一次伤亡人员或家属的名字。1 300字稿提及领导字数约600字。笔者查询发现,该篇报道发布在河南某网站上,第一段内容共169字,该段落对事故本身进行简单介绍,指出了伤亡人数,共占全文的13%。剩余7段内容,分别对河南省委领导等指挥救援进行报道,其中共提到河南省政府领导、三门峡市领导16人,字数约600字。这些数据都是引自网站数据。查阅资料发现,不仅网上有类似报道,而且在事发次日,河南日报报道的内容也极其类似,此篇报道的视角不仅单一,更让大众不能接受的是,报道主客体失衡,凸显了政府的力量,忽视了大众的心理需求。

    当今社会急剧变动,突发性事件几率增多。在地区的突发性危机事件中,百姓实现知情权的渠道是大众媒体,身处灾害发生地的本土主流媒体尤其被视为是最强势的信息平台。本土媒体因其迅捷、贴近、权威的优势,观众往往更倾向于将其作为他们最主要、最信赖的信息来源。本土媒体利用其特有的自身优点,很清楚当地政府解决问题的基调和受众的心理需求,所以报道时能抓住新闻信息的核心及时地报道,而且还能利用其媒体权威性引导舆论,有利于突发性新闻事件结果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罗盘,曲昌荣.连霍高速义昌大桥事故已致9人死 亡[N].人民日报,2013-02.

    [2]陈浩天.从治理到善治:基层政府治理嬗变的现实 图景与国家整合[J].湖北社会科学,2011,(11).

    [3][美]哈罗德·拉斯韦尔著,何道宽译.社会传播的结 构与功能[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4]陈浩天.能力本位的参与式案例教学:缘起、过程、 检视——基于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认知考察[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5]聂作平.危机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6]陈浩天.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生成、价值与运作—— 村民自治制度运行的政治社会学思考[J].求实, 2012,(4).

    [7]赵三军.货车爆炸义昌大桥被炸毁连霍高速河南段 双向断行.大河网.2013-02-0111:32http://news.dahe. cn/2013/02-01/101965053.html.

    [8]陈浩天.乡村“空心化”治理:样态扫描与政府服务[J].理 论月刊,2013,(7).

    [9]陈力丹.论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J].南 京社会科学,2010.

    [10]陈浩天.共政策、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中国村民 自治的发展逻辑[J].理论导刊,2011,(11).

    [11]程前.地方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分析——以 成都电视台在5.12地震中的传播实践为例传播实 务,2008.

    [12]陈浩天.城乡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村地区人情消费 的行为逻辑——基于河南省10村334个农户的 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7).

    [13]陈浩天.能力本位的参与式案例教学:缘起、过程、 检视——基于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认知考 察[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14][美]美纳·赛佛林,坦卡德著,郭镇之译.传播理论: 起源方法与作用[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