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及利用

    李艳霞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现代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不断创新,才能赋予心理档案以活力和生命。高校学生的心理和专业学习一样举足轻重,需要备受关注。尤其现代教育提倡因材施教,重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掌握学生的人格特征、气质类型和智力等级、职业兴趣等方面的分布特点提供了真实的材料。学生心理档案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对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以及学校的其他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高校学生心理档案主要有个体心理档案和团体心理档案。团体心理档案是在学生个体资料的基础上,对各个类别、层次的学生团体做出的归纳分析。在这里主要探讨以专业班级为主的心理档案管理的规范问题。

    1? 创设“个性化”学生成长轨迹档案

    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的记录往往局限于学生基本资料,学生心理档案也流于形式,记录学生的家庭基本状况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而反映学生团体心理即共性心理档案没有受到重视,对于创设“个性化”的学生档案也缺乏尝试。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要学生档案建设的个性化改革。

    1.1? 亲自记录心路历程。建立学生“个性化”的档案,是丰富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一个有效途径。现代的学生喜欢求新求奇,通过创设个性化的心理档案,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档案建立的积极踊跃性。行之有效的方式,诸如可以让学生写“自我传记”,这样的传记写作使人人都有话说,而且比单纯的个人简历要生动形象得多,学生也乐意去写。主题可以定为“我的家庭”、“我的童年”、“我的梦想”等。这些主题自传写作经过收集分析后,可以成为掌握学生心理的重要借鉴资料。还可以以“班级日记”的形式为学生团体心理展示提供较好途径,记录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就一个话题进行各抒己见,如对今天某一门课程、某一课堂、某一专业问题进行日记式的讨论,也可以记录自己的心情和对生活某一现象进行评论,等等,甚至也可以把自己想说的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自传写作和“班级日记”还能反映学生的写作文采,对于文采飞扬的学生可以适当引导其向这类相关职业发展。还有一些图“话”结合的日记,也表现了学生的多才多艺,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正确引导。

    当然,这些一手资料需要相对保密才能博得学生的信任,才能保证学生内心独白和“小秘密”的真实性。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因此,这些资料最好局限在小团体内保存。

    1.2? 接受心理测试资料的保存。心理测试是高校建立心理档案的常用方法和主要方法之一。大部分的心理测试需要在规定的短时间内,凭着第一反应进行测试。一些杂志网络登载的测试多半带有娱乐性质,需要去伪存真。科学的测试必须选择相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的测试,包括智力、性格、就业等的专业测试题目。从测试的结果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心态、人际关系、自我认知水平和性格特征等信息。目前高校广泛使用的心理测试量表有:人格测量表如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测试(16PF)、智力测量表如韦氏智力测验、心理健康量表如90症状清单(SCL-90)、心理状态测量量表如情商(EQ)测试等。

    事实上,一些企业的心理测试也适用于高校学生。目前高校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性格的认识。性格测试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并有利于根据将来发展的需要进行自我性格改变,以利于自己将来的就业择业和长足的发展。

    心理测试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参与指导测试的教师要专业,严格控制测试的时间,规范测试量表的及时回收和保证测试结果的保密等。只有这样严格程序和结果,才能保证测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3? 辅导员心理咨询和访谈。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成熟的辅导员心理咨询制度和访谈制度。在规定时间或者一个学期,对每个学生至少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和心理困惑的了解。对于这种程式化的咨询方式,可以进行更加“人性化”的改变。诸如,辅导员以知心朋友的身份和心态与学生交流,不刻意创设交流场景,可以在校园偶遇的情况下,或者在班级公共活动时,或者以茶话会的形式进行自由畅谈。通过与学生的一些交流,记录反映学生个性如兴趣、性格等方面的资料。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心理一般不会刻意设防,便于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对于敏感学生,要倍加关注,必要时不仅需要进行咨询访谈,还需要特殊关照和治疗。

    1.4? 教师与学生交流中记录学生心理和思想。这里的教师主要指专业任课教师。除了辅导员之外,学生接触频繁的就是专业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可以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状况。交流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间聊天等方式,初步判断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和擅长与否。经过长期积累,这些档案经过分析,可以由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专业优势进行指导,扬长避短,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取向有极其宝贵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1.5? 现代技术下的网络资源档案。学生心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利用现代技术可以较及时跟踪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而且现代技术的普及,为高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引进计算机和网络先进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建立计算机软件式学生心理档案。这是一种现代化电子动态心理档案,可以长久保存学生心理档案。

     发达的网络使学生多数爱“宅”在网络上,面对面的交流正在被网络交流取代。学校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创设心理档案记录平台。这种聊天主要指可以以院系、专业、班级为单位建立起来的聊天群,如QQ群。在虚拟网络空间,学生容易抛弃一些思想包袱,畅所欲言。人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下更善于调节心情,缓解一些心理压力与问题。所以这种网络聊天不仅可以作为心理档案的来源,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在这种团体公开状态下参照其他同学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多样化的观点,自我反省,改变一些固有的观念和心理,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微信弥补了QQ聊天的一些不足,可以在朋友圈里进行资源分享,在微信群里进行交流。通过学生分享交流的内容也能够发现一些学生心理趋向及性格特征。像对于各种类别:时事新闻、精美小品文、文化知识、心灵鸡汤、养生保健、美景旅游等关注度的差异,反映了学生个人兴趣存在的差异。这些都为团体档案的建立提供了宝贵资料。

    2? 学生心理档案的作用

    2.1? 学生心理成长印记的宝贵资料。高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长期离家住校的学生,独立性、自立性更强。没有父母的陪伴和监督,辅导员和教师自然成了监督、了解学生的最密切的“朋友”。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对老师的倾诉都是宝贵的资料,需要及时记录成纸质或电子的资料存档。“班级日记”因为要时时记,天天记,所以比较细致完整记录学生心理的成长轨迹。同时这些宝贵的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职业取向,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取长补短,完善自我。

    2.2? 学校管理可资借鉴的资料。通过心理档案,可以较为科学有效地判断和发现学生在高校中心理和生活学习上的突出问题和困惑。再通过剖析,挖掘具有研究价值的材料数据,对学生工作管理的量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现在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十分重要,建立学生档案,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方向和就业范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3? 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于在心理档案中发现的一些特殊群体,如特困生、单亲家庭的学生或者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学生,他们心理往往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通过给予这些特殊学生群体以特殊的关照、指导和干预,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4? 探讨树立健康心理的可靠参考资料。学生心理档案比较特殊,不像其他文件资料,除了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外,需要定期更新,一个学期或者一年进行一次更新测试,形成流动性档案。尤其对团体档案的观察,可以通过档案中反映学生的共同心理来制定健康心理培养方案。所以,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是心理教育者动态监测学生心理状态变化及检测心理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档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档案,有别于人事档案,不可以作为学生品行评价的依据,更不能作为终生档案和人事档案一同存放,仅供高校内部使用。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学院文学院? 来稿日期:201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