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精神与当代中国民族精神

    王军凯

    摘要:本文通过三个方面对东北抗联精神进行总结,从抗联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与特点功能与作用作为着手点,挖掘抗联精神对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文中分别针对东北抗联的体现的特性深层次挖掘其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论述了抗联精神的重要意义,对当代中国民族精神建设的构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东北抗联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与东北建设所起到的精神重要的历史参考作用。

    关键词:东北抗联精神;意义;当代民族精神;借鉴

    东北抗日联军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他们作战时间最长、战斗条件最艰苦,是中国东北地区抗击日军的主力,为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们身上凝结着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牺牲精神和团结御侮国际主义精神。对当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作用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只有正确理中华解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使民族精神得以生生不息。在不同时期凝结了不同的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如: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华民族精神再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大庆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胸怀大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在六十年代极不寻常的时期,中国科学家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较短的时间内成功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青藏铁路精神——青藏铁路建设者们顽强拼搏、求实创新,克服了一个个难以想像的艰难险阻,凭借“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为青、藏两省区乃至整个中国在新世纪实现经济腾飞,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塑与弘扬输入了新的动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西方各种思想文化也对我国的民族文化、社会思想产生了广泛而复杂的影响。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与特点

    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

    时代在进步中便衍生出很多爱国主义的精神。在侵华战争时期,是无数的先辈们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才换来了现今的美好生活。他们有不同的出身、不同文化底蕴、不同的梦想,但是他们有着相同的理想:为了国家独立、为了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P.150)这是我们党对民族精神在一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所占地位和所起作用的极好概括。中华民族精神所体现出来的凝聚力量的作用;激励人心的作用;具有“支柱”功能;指路明灯的作用;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抗联精神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抗日联军在艰苦的条件下,无数的仁人志士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国家的领土完整、捍卫着中国人的尊严。他们用满腔的爱国热血浇筑出抗联的爱国主义精神。列宁曾说过:“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国家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身后的感情。”这种情感是由心底迸发出来的对自己国家、人民的热爱,他们用自己的牺牲诠释着伟大的爱国主义。五千年中国文化传承了伟大而又厚重的爱国主义情怀,它凌驾于一切之上,无数的仁人志士在实践着这份崇高的使命,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所孕育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勇赴国难的抗联将士们。

    抗联精神是中华精神的一种体现。抗联英雄团结爱国抗日军民,在没有任何外援,极为艰难困苦的环境条件下,顽强不屈,惊天地泣鬼神地与日寇浴血奋战长达十余年,有力地干扰破坏了日本军国主义占领中国、“北进”、“南下”战略进程,支援了中国全面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光照千秋的不朽功勋。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英勇顽强前赴后继的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不畏险阻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辱的国际精神,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他们和各个时代的先锋精英们一样,突破了动物属性的“本我”,达到民族精神“超我”的最高境界,在灵魂深处潜意识的心态层,体现着伦理价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金银律”集体主义原则。站在历史的高度回顾,应该说抗联精神,是继承中华传统精神的不屈献身和和谐宽容的合理精华,并与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的斗争精神的结合优势,经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内省”达到“外王”,形成了团结各民族各阶层抗战的,最坚决、最勇敢的中流砥柱。

    百折不挠是抗联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发展出来的,在艰苦的自然条件和残酷的社会斗争中形成的一种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抗联在面对外来侵略,团结御敌,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抗联精神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

    抗联精神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十二大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至今已走过了31年风风雨雨,在31年的建设过程中同样涌现出了一批批的具有强烈民族精神的志士,在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发扬和传承者抗联精神,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战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攻坚克难、夜以继日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奋斗。

    抗联精神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是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参考.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全民素质提高则是国家整体素质的提升,在秉承中国传统文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同时,更加应该加强抗联精神的宣传,抗联精神是特定时代下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可以唤醒公民内心深处的道德观念,使之对国家敬之,对民族爱之。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史为镜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人读史、知史、鉴史,以史为荣、以史为镜反思自我道德底线标准,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参考。

    抗联精神是抗联英雄爱国精神的基础。抗联英雄的精神渊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深根嫁接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孕育,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基础。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护佑中华民族经久不衰,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中华文化具有多民族文化的不断碰撞融合的开放、生生不息、充满活力的特性。由他积淀起的爱国精神,成为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主流的文化意识,绵绵万千年形成了中国人心态层的伦理和人格理念。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国家和种族灭亡的危机时刻,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先进阶级的代表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虽然党在探索中成长成熟的过程,在孔夫子和马克思的中西文化斗争融合的对立统一的运动中,难免有过激的现象,但是“不唯书不唯上”的实事求是的新式思想武器的精髓,引领着“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贯中西”,在中国传统文化厚积的沃土中生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使中华民族从黑暗积弱的百年走上抗争胜利的黎明。

    抗联精神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东北振兴是中国实现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实现最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的一部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都需要代表社会历史发展方向和先进思想的民族精神的精英们的导航,才能实现伟大转变的飞跃和发展。今天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火与血熔造出的抗联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实现振兴的支柱动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

    [2]刘礼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M].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3]陈瑞云.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地位[J].吉林 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2).

    [4]郭渊.“杨靖宇精神”论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2,(12).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