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隆昌实践看农信社资金业务发展

    古世全++杨夏

    金融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农村信用社在中间业务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加快发展资金业务,不仅能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金营运效率,拓展收入渠道,还能有效地分散风险、缓解资本压力、促进行业交流与创新,更能帮助农村信用社提高资产负债管理、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等多方面能力,是农村信用社战略转型,打造现代商业银行过程中的必要举措。

    隆昌联社的资金业务当前主要集中在存放央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债券投资、非标准债权投资及票据转贴等方面。截至2015年11月底,隆昌联社当年在资金市场业务累计成交1101.23亿元,其中:信用拆借累计成交16.80亿元,占比1.54%;债券回购累计成交900.87亿元,占比81.80 %;现券买卖累计成交183.56亿元,占比16.66%,累计实现收入11744万元,同比增加3192万元,扣除资金成本、费用等总支出2636万元后实现净利润9108万元,同比增加2008万元,资金综合收益率达到4.17%,在获得可观收益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资产结构、改善了经营管理。

    资金业务当前挑战

    ——行业监管趋严。2013年银监部门出台“8号文”、2014年一行三会联合发布“127号文”,加强了对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和投资运作的规范和监管,农村信用社将资金投向信托、资管等高收益产品的渠道被掐断。此外,在以往针对票据、同业市场的专项整顿和2013年上半年的债市监管风暴中,部分农信机构作为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的主要资金供给方,被发现是“养券代持”或“票据包装户”的合作伙伴,屡屡涉足资金业务的“灰色地带”行为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对农村信用社在资金市场上的操作监管更加严厉。

    ——市场地位较低。在资金市场上,资金规模决定了行业地位和议价能力。农村信用社由于县域法人地位,存款规模在当地金融市场算为翘楚,但存贷之外释放的富余资金在同业市场上则只能算是沧海一粟,同时还受到“对其他商业银行风险权重为20%至25%”和“对单一金融机构法人的不含结算性同业存款的同业融出资金,扣除风险权重为零的资产后的净额,不得超过该银行一级资本的50%”等资本限制,在资金市场业务中难以找到与之相匹配的交易对手,增加了资金融通的难度。

    ——缺乏专业人才。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资金业务还属于新兴业务,但同时也是银行业务的一种,也需要前、中、后台部门分设、流程作业,但现在的情况则是中后台部门缺乏专业人才,不能有效衡量资金业务盈亏和风险,交易员运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资金业务的收益,效益和风险的把控都落到前台身上,这对交易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风控机制缺位。目前许多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业务尚未形成成熟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部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市场人员既是操作者,又是分析师、决策者,预见和规避政策性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对于投资分析软硬件和人员配置等方面投入较少,大部分农村信用社都没有建立系统、专业的资金市场研究分析部门,交易决策主要依靠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决策管理相对粗放,缺乏风控机制。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落地,同业客户信用风险将逐渐从无违约风险转变为低违约风险,而一旦资金市场上的交易对手破产,同业存款并不在保险范围之内,这使农村信用社开展资金业务面临更大挑战。

    “六路径”做强资金业务

    ——明确经营思路。一是降低货币市场业务的风险集中度。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通过购买不同期限的债券、票据等各类产品分散投资,使期限、种类相互配合、互相补充,降低市场风险的集中度。二是适当控制风险偏好。严格限制高风险业务种类和产品,尽量避免投资高风险的公司类债券。三是把握同业存单、资产证券化推广的机遇。把握好政策许可的与证券、信托、基金、保险的合作机遇,提升市场化负债比例,增加资金业务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四是加大同业交流,研究同行产品,加大自身资金业务创新,紧随市场步伐。五是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政策的研究与跟踪,把握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向、债券市场走势以及央行货币政策取向,以投资者的眼光和思维判断经济走势,促进资金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健全风控体系。一是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综合考虑农村信用社现状、业务发展需要和监管要求,制订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在资金业务操作和管理过程中实现前后台严格分离,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审核、相互制约,强化环节风控和流程风控。二是建立、健全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以及风险报告机制。三是提高风险控制技术与手段,设置合理的限额管理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对风险进行监测预警。

    ——强化流动性管理。由于同业业务在短时间内流动的资金规模量和资金流动速度都大大快于传统存贷业务,资金盈余与资金短缺的转换速度较快,因此,资金业务在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表中占比不断升高的同时,对流动性管理的要求就越高;特别是当前同业业务创新辈出,存在大量游离在资产负债表之外的“隐形”资金进出需求,加剧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因此,在资金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农村信用社要设置头寸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的专业部门或岗位,并严格与资金运用部门和结算部门相分离,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大资金进出信息的监测力度,指派专人按日记录和分析,采取模拟预测、压力测试等必要措施,防范好流动性风险。

    ——加强团队建设。采取“外引内培”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积极引进有成熟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操作人员,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增强人才储备,培养一批具有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交易员和分析师,并加强后续培训,让从业人员适应资金市场业务的发展,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正确把握市场动态,逐步提高对经济走势的分析和研判能力。

    ——重视同业合作。在交易合作的传统基础上,调整同业合作模式,积极参与资金业务成员协会,分享成员间在产品、服务、渠道、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提升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也可尝试外派从业人员学习或聘请同业顾问的方式,强化债券等标准化资产的研究,学习波段交易、边际投资、杠杆交易等投资技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提升规模效益。一是加大自身资本积累。应用好内源留存和外源融资两大手段,壮大一级核心资本。二是探索抱团发展模式。与兄弟单位合作,在“风险可控、范围合规、权责对等、信息对称”的基本原则下,利用规模聚合效应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话语权,改善农村信用社在资金市场作为微小主体的被动局面,实现资金收益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四川省隆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