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现状

    刘超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 1145(2020)03- 109- 02

    摘 要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日益频发,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也不断上升,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各企业安全管理参差不齐,为提高企业重视有限空间作业,分析企業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有限空间作业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有限空间 事故 安全防范措施 教育培训

    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频发,较大以上事故层出不穷,并呈现上升势头,据应急管理部(原国家安监总局)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2018年,9年期间全国共发生较大及以上有限空间事故122起,死亡467人。其中,工矿商贸行业较大及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40%以上。

    一、有限空间定义、主要风险、作业特点及事故特性

    (一)有限空间的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常见的有限空间如炉、塔、釜、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

    (二)有限空间主要风险

    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存在窒息、中毒、火灾爆炸、淹溺、坍塌、触电、坠落、物体打击等风险。

    (三)有限空间作业环境特点

    1.通风不畅,危害气体不易扩散

    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或因生化反应(蛋白质腐败)、呼吸作用等,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容易积聚;有些有毒有害气体是无味的,易使作业人员放松警惕,引发中毒、窒息事故;有些毒气体浓度高时对神经有麻痹作用(例如硫化氢),反而不能被嗅到。

    2.照明不足、通信不良

    有限空间均不是为人长期驻留而设计的,因此,一般情况下不设照明,人员进入要携带照明设备;密闭设备所构成的有限空间具有信号屏蔽作用,内部人员无法通过通讯设备与外部联系,地下有限空间如不设置专门的通讯设施也无法利用通讯设施与地面联系。

    3.空间狭小

    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工作体位基本不是正常体位,人员容易产生疲劳。由于空间狭小,进入人员一旦发生事故,无法使用机械设备施救,人员施救也无法展开手脚。

    (四)有限空间事故特性

    通过对多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分析来看,通常具有以下特性:

    1.具有隐蔽性

    一般在作业过程中,CO、H2S、NH3等有毒有害气体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如果事先不清楚作业环境情况即会发生中毒窒息事故。

    2.具有频发性

    从近几年来发生的事故统计分析,我们会发现有限空间事故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死亡人数也在逐年升高。

    3.具有规律性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夏季、冬季发生有限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高于春季和秋季;华北和华东等地区有限空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高于其他地区;工贸行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其他行业。

    4.具有盲目性

    有限空间事故往往发生比较突然,一瞬间就造成人员死亡。常常由于盲目救援,造成了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加大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二、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有限空间辨识不全,未建立健全管理台账

    从历年来有限空间事故分析发现,大部分企业普遍存在对有限空间辨识不全,只是关注污水处理池、沉淀池等,对主体生产工艺中涉及釜、罐、槽等及辅助生产工艺中的除尘器、锅炉等未纳入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有限空间台账建立不合理,未将有限空间名称、数量、所在区域位置、责任部门(人)、危险因素、事故后果、防范措施等内容纳入台账中,多数企业对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不全,未对有限空间内危险有限物质进行检测,未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要求,进行风险分级,实行分级管理。少数企业甚至未建立有限空间台账,不清楚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点。反映了企业对有限空间及其作业的概念理解不正确,对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和其危害性认识不足。

    (二)安全警示标志缺失,有限空间告知牌无针对性

    企业应全面辨识有限空间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告知牌。但是部分企业未设置有限空间安全警示标志和告知牌,有的企业将全厂有限空间安全警示标示和告知牌使用一个通用模板,告知牌上无有限空间名称、编号、责任人、现场急救措施、本单位应急处置责任人和紧急联系电话等内容。在有限空间的门、盖、入口等处未设置明显的禁入警示标志。有的企业设置有限空间告知牌,但是非常小,不易察觉,设置位置不显眼,起不到警示效果。

    (三)未建立完善的有限空间管理制度

    部分企业缺乏有限空间作业相应制度,或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未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履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手续,有限空间作业指导书与企业实际脱离,企业对于有限空间作业现场风险和隐患排查工作不到位。

    (四)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培训流于形式

    要对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要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限因素分析、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自救和互救等知识进行培训。但部分企业未开展相关培训,或培训之后相关人员无法回答有限空间应急处置方法、自救和互救的方法,教育培训只停留在表面。

    (五)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到位

    部分企业未按国家要求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未根据企业时间配备必要的通风、检测、通讯、照明、劳动防护用品及应急救援等设施设备。企业未设置专门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

    (六)未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

    部分企业未制定有限空间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或预案存在照抄照搬现象,也没有按要求组织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开展应急演练,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后,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差,或因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

    (七)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监督管理不到位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时,由于季节等原因,作业者存在不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或未按要求佩戴等现象,现场监护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未对其行为进行制止,致使违章操作频发。

    (八)外委作业管理不到位

    部分企业忽视有限空间发包安全管理,认为作业已经发包出去了与公司没有关系,发包时未对发包单位资质进行核查,往往发包给不具有资质的单位,最终造成有限空间事故。

    三、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预防措施

    为有效防范和遏制有限空间事故,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企业应该建立健全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强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企业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完善应急救援装备,采取安全、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专项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有限空间安全管理体系是预防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重要保障。企业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与监督暂行规定》及其他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全面辨識企业有限空间危险有限因素,告知员工有限空间作业点存在危险因素及应急处置措施,定期组织开展有限空间专项培训和应急演练,严格落实作业审批制度。

    (二)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应该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重点对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安全防护措施、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设施设备的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紧急状况下的应急救援措施等进行培训,使作业人员一定要知悉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防控措施,熟悉掌握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方法。安全教育培训要通过多种形式、因人而异的开展,切记走过场。

    (三)加大安全作业投入

    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要配备气体检测报警仪、防爆风机、防爆照明灯、防爆通讯工具、空气呼吸器、安全带灯设施设备。同时,还应配备安全救援绳、救援三脚架、紧急救援箱等应急设备。相关设施设备要定时维保、更新。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限空间应急救援预案,企业负责人、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现场监护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紧急救援人员应当掌握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演练,根据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更新、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发生后,要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严禁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

    四、结语

    有限空间作业是高风险作业,企业要提高对有限空间作业的重视程度。认真、准确、全面分析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点危险有害因素,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有限空间安全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落实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制定可操作性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通过一桩桩血的教训使一线作业人员从思想上自觉转化到实践上来,确保不发生有限空间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