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党员再教育模式探析

    翟照东

    摘要: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存在理论素养不高、党性修养层次较低、党员意识淡薄、入党动机不纯、模范表率作用差、服务与奉献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中还存在再教育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完善高校学生党员学习制度,构建实践平台,建立评价和监督机制,加强学生党务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是改进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大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的学生党员,在高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大学生党员数量增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再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党性修养

    全国第十二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对高校发展学生党员提出,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加大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大学生党员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很大提高,为党的建设事业增添了新的力量。当前,高校多数党员都表现出良好的素质,能够较好地履行党员义务,树立良好形象,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都能在大学生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普遍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大多数高校党员较为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入党后放松学习与提高,甚至各方面表现下滑,在大学生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新形势下,由于受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动机、党性修养及持续发展方面存在较多值得我们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现状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再教育工作重视不够

    有些高校基层党组织由于重数量、轻质量,只注重发展前的培养,忽略发展后的继续教育,导致大学生党员再教育长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缺乏学生党员教育的连续性,由此便出现了思想教育上的断层,给社会不良思潮以乘虚而入的机会,影响了党员认识与思想水平的自我提升,一些负面影响就容易导致大学生党员思想上的变性。

    (二)大学生党员自身存在的不足

    1.入党动机不纯

    目前有小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带有明显的个人动机及功利色彩,将入党作为谋取利益和将来谋求好的职业岗位的阶梯。据调查了解,大学生中为了考公务员,进国企或者考选调生等目的入党的不在少数;有的则是在父母亲戚朋友的压力下要求入党,对入党缺乏清楚地认识,并存在跟风现象;而真正将实现共产卞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入党动机的较少。

    2.党性修养与思想改造缺乏

    党性是共产党员的灵魂,是党员应有的根木素质。具有鲜明的党性是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一个基本问题。目前许多大学生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真正入党。大学党支部在大学生入党后缺乏对他们进行入党再教育,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有的学生由于入党动机不端正,入党后又忽视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对党的认识不够深刻,不能很好的处理荣誉和责任、奉献和索取的关系,党性修养缺失。

    3.缺乏持续有效的理论学习

    大多数大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学习源于高校“两课”中的内容,再加之大多数高校对两课的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内容缺乏新意和时代气息,在指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上不能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兴趣不浓。此外,大学生党员的学习虽然通过党校集中学习、培训等方式,但党校授课时间短,无法涵盖所有内容,党校结束后,由于大学生党员又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大学生党员系统的再教育也基本结束了。

    (三)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在校学生思想上抗腐蚀能力不强,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影响,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严重的冲击,这也为我们的党员再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障碍。

    (四)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过于形式化

    当下,部分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党员再教育活动采取的措施不够有效,一些较为陈旧的常规活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党员的需求。曾有高校做过专项调查,至少一半的学生党员只参加过很少的再教育,有的甚至没有再教育。当前,我们正处于知识大爆炸、科技大爆炸的时代,面对新的形势,我们的迫切要求就是必须不断创新学生党员再教育的内容、方法、载体等,针对学生党员的需求,有的放矢的提高学生素质以保持他们的先进性。

    二、有效建立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大学生党性修养

    加强党性修养就是增强党的意识,使大学生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并能够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针对大学生党员普遍缺乏自我学习精神的现状,着力改变学习方式,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阵地,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充分引导,使之真正从思想上入党。 学生党员是党事业接班人的主要群体和来源,大学生在入党之后应该明白,被党组织吸纳,只是个人进步过程中的开始,在以后的漫漫征途中,青年党员还要肩负更多党员的责任,面临更多的挑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能力,这才是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

    (二)完善再教育模式

    目前有些高校的教育模式与社会现实有所脱节,与大学生实际情况脱离,如何寻找适合的方式与大学生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是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再教育模式的变化,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研讨会、演讲会、座谈会,以及到革命老区学习等方式,使党员敞开思想、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使理想信念教育发挥新作用。利用现代化手段,比如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教育。互联网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重要渠道,也成为现代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应充分占领这一平台,利用校园网开辟党员教育相关网站,让学生党员加强对党的理论系统的学习,拓宽理论学习的途径。以网络形式的理论学习,容趣味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有利于把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相结合,主动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占领思想教育阵地。

    此外,由于大学生生活学习相对集中,应该充分利用党员模范寝室、党员工作站,以及与社团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经相关调查表明,党员在宿舍、社团中的影响力比通过宣传、开会传达等方式更直观,更具说服力,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加入到这支先进的队伍中来。

    (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党员理想信念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的前提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根本指导方针,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对保持党员先进性有着重要意义,也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再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考核及激励制度

    要想真正做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从制度上得到保证,用制度来激励和督促学生党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考核往往缺乏利一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规范化制度化的评价渠道。针对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基层党组织可以从参加理论学习、工作与社会实践、群众评议等方面进行考核,考察党员队伍的综合表现以及是否在大学生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等,并接受广大同学的监督,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做到“层层有管”、“管而有章”,从而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只要高校党建工作者在工作中高度重视,深刻化认识,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大学生党员再教育机制,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一定能够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向波涛.切实加强高校新生党员再教育工作[J].学校 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6,(2).

    [2]王立.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三位一体”模式探究[J]. 教育与职业,2010,(36).

    [3]唐世龙.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整合与创新 [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