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艺术类实验室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刘先

    摘要: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和巩固理论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完成科研创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以往的艺术类实验室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借助“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将新媒体技术置于实验室实践教学中,可以拓展实践教学空间,使学习形式多样化,成为当下实验室实践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实验室;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7-0121-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概述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改变了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法,这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 关于“互联网+教育”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持续升温。互联网凭借资源丰富,交互性强的优势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优化了资源配置,掀起了一系列以网络教学模式为目标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将传统教学资源与网络技术平台的结合,充分发挥网络规模化、双向互动等特征, 合理有效地进行知识信息传输,如慕课(MOOC)、翻转课堂等,充分发挥现代网络媒体的优势,不断开发全新的教学模式。

    实验室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开展实验室实践教学,是提升高等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节点,对改革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式,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实现高等院校的转型具有现实意义。以往艺术类实践教学以面对面教与学为主,但是课堂形式单一,时间分配不合理以及教学资源的获取都存在问题。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从事艺术的人需要有强烈的创作创新欲望,因此,实践教学更需要互联网技术将其激活、开拓、发扬,充分借助媒介技术让“互联网 +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探讨更具现实意义与操作性。

    2 艺术类实验室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留有缺憾和不足,这往往归结于传统教育体制及教学模式的制约。探究其原因,主要是源自几个方面因素。

    2.1对艺术类实验室认识不够

    相比较而言,理工科对于实验室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优于文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文科实验室建设存在的认识不足。实验室资源分“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的内容,“硬件”是指实验资源,包括实验室建设和设备的采购;“软件”是指人员和制度,包括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教学资源的管理制度。近几年来,无论从“硬件”上的投入,还是“软件”上重视,高校已开始有意识对艺术类实验室做出改变和调整。但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实验室设施不健全,授课教师不匹配,管理人员的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归结原因,是师生无法准确判断实验室对于课程内容完成和实践操作结果所带来的“帮助”,并未让实验室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2.2教学目标定位不足

    理工科实验先行,体系趋于完善,往往很多时候高校依照理工科类实验室的方式进行建设和管理艺术类实验室,这造成了艺术类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出现问题,忽略了艺术类实验室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艺术类实验教学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团结协作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个性化表现。艺术类实践过程不同于理工科类的实验有实验原理为指导,有具体的实验步骤要求,抑或者是有一定的实验数据分析和结论。艺术类实验是基本理论与实践创造相结合的结果,不存在统一性,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不同的操作步骤、过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想象力来实现,形成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准确地说重视的是结果而非过程。实验评价也没有理工科类实验有着标准化的衡量标准。艺术的创作实践需要一定的延续性,对于作品而言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好与坏,只有设计观念、表达能力和艺术创新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实践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通过作品查看动作操作是否恰当,审美是否得到提升,是否有创新。

    2.3课程设置不合理

    “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在高等教育中长期存在,造成教师和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忽视,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无论是教师实践内容的积累,还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思想上的不重视会体现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整个课程安排大部分被理论内容所填满,一般来说,艺术类课程学时通常在32学时~64学时之间,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庞杂,所涉及的材料种类繁多,造成教师前期耗费在内容讲解和材料熟悉上的时间相对较长,而留给实践学时寥寥无几,从而造成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弱的问题,甚至有的时候,学生还未了解清楚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环境,课程课时已消耗殆尽,学以致用也就无从谈起。除此以外,艺术类课程一般都是按照专业统一安排,多个班级同时进行;实验室场地有限,有人数的限制。按照单元制进行课程设置,容易出现“撞车”现象,合理有序安排实验课程的学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3 艺术类实验室实践教学改革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催生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计划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促使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通过与传统产业的相互融合渗透,帮助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给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深刻变革。借此基于“互联网+” 多元教学模式让艺术类实验室实践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革成为可能。

    3.1科学技术的助力,创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结合艺术类学科的特点改革实验内容和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主導的基础性实验教学平台、以师生双向互动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以及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职业素养的自主设计研究实验教学平台,全面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把好关,根据艺术类专业的开课情况做好实验室建设与规划,落实好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各项措施。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厂校联合,以及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等形式,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高校应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与政策结合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积极鼓励和组织专家教授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打破实验教学附属理论教学的思想观念,建设创新型课程实践。分层次、循序渐进的设置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按照人才培养需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时调整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在专业任课教师指导下有导向性地进行创新性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化需要,适时进行实验资源供给,达到完善实验教学活动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目标。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总目标下,构建多模块、具有独立性和衔接性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3.2科学技术的助力,打破传统师生关系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和拥有者。互联网的开放性与交互性让知识的流通及时、准确,给予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以往学生的知识只能源于教师,信息传播的路径是单向的。现如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的多元化,互联网信息快速的更新和传递,使得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质量和数量是平等的,正如“师说”里提到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另外,学生接触新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在互联网的助攻下,更加方便快捷,接收信息的效率更高效,促使学生对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由被动接受变为批判接受。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优势在哪里,是庞杂知识的整合,是有效知识的提取和运用,是多年教学经历的沉淀,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迎合时代发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自身优势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互联网+”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借助新技术进行教学、沟通和测评;与校内外其他教师有效合作、交流和探讨;将数字化策略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复杂思维能力,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扩大教学半径,将数字素养融入课程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的尝试、项目式嵌入实践操作的尝试、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培养的尝试等。

    3.3科学技术的助力,寻求最佳学习途径

    “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互联网+课程”促使课程内容全面拓展与升级,适合诸多前沿知识及时进入课堂。基于“互联网+”的课程设置将改变原有的课程设置方式,将课程分类为线上自主学习课程,实验室实践操作课程,以及企业项目嵌入实习课程。首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尝试以移动终端为依托,引进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发布资源,教学模块设计,个性化推送,实时测评和反馈等方式进行能本构建,包括所有的理论知识和熟悉相关的材料、设备等,学生进行能本学习,通过不断思考,自主学习和操作,实现智慧发展,素质提升。教师可以在课程内利用小部分时间进行讲解,和学生进行探讨,深化这部分知识内容,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提升;其次,合理安排实践环节的时间和内容,加大实验、实训课时的比重,通过布置实践课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与素养,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教师和实验员可以从旁指导和帮助,寻求实验室设备利用最大化。此外,也可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直接“对话”的可能性,通过网上联通,直接对话企业项目,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用实实在在的项目去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消化,其间还可以“连线”企业优秀人才,听取有实战经验师傅的指点,及时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成长,也能为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积累。课程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构建高效考核、数据分析的管理平台,完善课程教学管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邀请不同企业嘉宾定期讲座,包括开设公开课或选修课,围绕主题,聆听、思考和交流思想。简言之,结合实践教学内容,校内实施互联网项目,汇总观察数据发现学生成长,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程改革,寻求最佳实践教学学习途径。

    4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从教学思想上和教学行为上发生质的变化。艺术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基于“互联网+ ”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模式的重构,实现“互联网+”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另外,还可以解决教学内容多而实?践课时少的矛盾,让实践教学提升理论教学效果,让艺术类实验室的存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http://edu.people.com.cn/n1/2019/0618/c1006-31166833.html.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学生学习问题、行为 问题、心理问题在自适应理论的通知 [EB/OL].http://www.moe.edu.cn,2018(4).

    [3] 陳朝晖,王达诠,陈名弟,等.基于知识建构与交互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8(8):33-37.

    [4] 陶茂芹.文科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8):234-236.

    [5] 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32-38.

    [6] 杨成青.基于“互联网+”的高职“立体化”课程设置研究——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1):77-80.

    [7] 左铁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作用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5.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