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区文化与图书馆的关系

    万世俊

    摘要:社区正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基层圈子,如何创造出合适的社区文化也正逐步成为社会工作者的一个研究方向。图书馆在社区文化的创建上体现出一个新的研究点,包括休闲功能、教育功能、沟通功能。如何发挥这个机制,还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社区文化

    一、社区文化的范畴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尽管社会学家对社区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在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上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普遍认为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社区就是这样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1]而社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的社区文化以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编》为例:“社区文化可理解为人类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人们的价值结构、信仰结构和规范结构方面;物质生活方式主要是指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工作和娱乐的方式。”狭义的社区文化定义,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社区文化是指通行于一个社区范围之内的特定的文化现象。包括社区内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等。”[2]

    社区文化最突出的是城乡社区文化的差异。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传统的乡村社区,居民有着大体一致的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居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观念倾向于保守。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城镇社区,特别是大中城市社区居民之间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往往呈现多种多样的差异,较易接受先进的思想和现代的文化观念。在社区控制方面,传统的乡村社区能以非正式的规范来控制成员的行为。城市社区则采取用正式的规范并通过专门机构来约束越轨行为。着眼于社区文化及其特点的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社区探究法。

    本文拟从城市社区角度来探讨一下图书馆对社区文化的影响,这就包括一个城市的各级图书馆,从大型图书馆对城市形成的建筑美,到小型社区图书馆提供的直接服务产生的影响。

    二、图书馆对社区文化的影响

    没有文化支撑的城市,则势必是短暂的、虚浮的,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之后,发展能力的创新将为一个城市迈向依靠智力资源的发展新阶段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依托。而社区就是一个城市的缩影,一个个社区的文化构建,才能塑造一个有生命力的城市。

    一个城市中大型图书馆的建筑往往是艺术的体现,云南省图书馆新馆整个平面分三段式布局,前段为绿化带,占地面积4 000多平方米,以原有的大树和珍贵树种为基础,结合原陆军讲武堂“洗马河”遗址等地形地貌进行园林式规划,石铺小道曲径通幽,小桥流水掩映其中,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清新幽雅的环境;中段为楼前广场,占地面积约2 000平方米,广场表面铺贴云南石林特产青石板材,古朴典雅,不仅起到了绿化地段与图书馆大楼自然过渡的作用,而且衬托出大楼的挺拔壮观;后段为图书馆大楼建筑主体,主体周围环绕消防车通道,整段占地面积约6 000平方米。三段之间自然过渡、融为一体。 [3] (P.298)然而,真正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场所,还是基层图书馆。而建立在社区中的图书馆,由于贴近生活正逐步受到重视。

    图书馆对社区文化的影响主要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制造社区娱乐文化。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休闲方式走入大众生活,旅游休闲、球类运动、电影沙龙等成为人们工作之余的消遣,而文化休闲由于它自身的文化知识气息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社区图书馆可以通过展览等活动形式,对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加以丰富。

    (二)提供文化教育功能。学校教育是经典教育模式,图书馆教育是自我学习模式。一个社区图书馆就起到一个自我学习的模式,通过提供相应的文化知识载体,可以保障社区居民通过图书馆获取相应的文化知识。

    (三)提供创业信息服务。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人们对信息有着迫切的需求和依赖。一些地方把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信息网络中心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最基层部分加以建设,像旅游、税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险、职业介绍等与大众联系密切的信息,成为社区图书馆的重点服务项目。

    (四)政策法规的宣传作用。社区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机构,它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政策法规的宣传功能。通过宣传促进人们对政策法规的认知,更好地达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作用。也促进国家的法制化的进一步深化。

    一个社区图书馆活动的开展好坏,必然影响到社区文化的形成。

    三、当前公共图书馆现状及改变方法

    我国城市公共图书馆的结构大都有一套固定网络体系,一个城市的图书馆网络可以说相当完备。然而具体到国家各个地区,差异却很大。东部城市的图书馆网络构建比较丰富,而西部地区尚处于匮乏状态。国际上衡量图书馆发展水平有两个主要指标:一是平均一座图书馆的服务人口数;二是一座城市的人均公共藏书量。标准是5万人应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藏书最少3册。而一些西部城市的图书馆由于经费短缺,图书馆购书数量有限,导致管理和更新都落后,图书馆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更不用说建设社区图书室了。

    社区图书馆是起到辐射社区功能的,由于现有情况,有些社区的图书馆隶属于单位,这也让图书馆普及各方的作用大打折扣。从图书馆的精神来看,图书馆应该是平等对待每一个读者的。由于服务的局限性,例如,其服务对象仅仅限于企事业单位员工,对于居住当地的外地居民来说,就不能起到图书馆的平等要求。

    如何提高图书馆对社区文化创建的作用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加强大型图书馆对基层图书馆的扶持力度。每一个城市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一般都是市级图书馆,无论从馆员素质还是馆藏实力来看,市级图书馆都具有众多的优势。按照当前人们对图书馆服务要求的提高,希望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便利,从而图书馆服务到社区也成为一种必然。城市社区图书馆的大量涌现,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4] (P.38)市级乃至省级图书馆可以将自身多余的馆藏提供给社区图书馆使用,街道可以提供相应的图书室,免去了图书馆延伸服务缺乏的开展空间和所需资金、人员,而市图书馆提供的书籍、培训也可以促进街道服务社区的功能,提高社区对社区居民的吸引。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扶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增加人们的知识文化。这项活动的开展需要达到一个共赢的目的。这项活动可以由街道和市图书馆共同开展,对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资料室或老年活动中心的图书阅览室进行改造,号召企事业单位捐资,社区出场地、人员,合作办馆。在政府实力弱、投入少的情况下,每个社区都开办图书室不太现实。开始阶段,可以建议几个相邻的社区联合办馆,集中财力和物力,并动员居民开展捐书活动,形成一个区域的文化中心。如有可能,街道办事处对各社区图书馆每年补贴一定数额的购书经费,由社区物业管理部门提供相应场地作为图书馆,同时还可以从居民交纳的物业管理费中支付一部分费用作为图书馆的运作资金。一些有条件的城市由政府提空相应的补贴和奖励,像深圳市文化局从1999年开始制定并实施《深圳市社区(村)图书馆达标评估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社区(村)图书馆达标工作,对通过达标评估的社区(村)图书馆给予购书经费、图书管理软件和共享工程设备等奖励。[4] (P.39)这种政府部门通过达标评估后给予补贴的方式,有助于促进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二)公仆”号巨型客轮建于1914年,隶属于德国非盈利性慈善机构“好书共享”组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流动图书馆”周游世界各国。泰国是人口密集的国家,分布在国内很多的河流使到很多人民无法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另外,集市、农村、流浪儿的文化教育普及也受到限制。因此泰国的流动图书馆类型五花八门:有包裹流动图书馆、摩托艇流动图书馆、篮子流动图书馆、汽车流动图书馆等等,都是根据具体的地区环境相应提供。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都开始了流动图书馆运营。而物流配送模式就是在流动图书馆的运营基础上对基层社区开展的一项新的服务,对于社区来说,设立专门的借书场所,社区居民通过网络查询将预借的书目上传给图书馆,图书馆定期通过物流将所借的书籍送到社区服务店,再将社区居民阅读后归还在服务店的书籍收走。目前这套模式仅仅在广东省某些城市实行。可以说,物流配送的图书馆的模式对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事业是一大借鉴。

    (三)大力推行数字图书馆的运营。由于网络、计算机、电子设备的普及,为新型数字图书馆的运营提供了条件。可以专门开设数字图书馆的运营,只要读者有相应的电子设备就可以直接进行通过图书馆的相应服务点进行电子图书的下载。据了解,武汉市图书馆已经开展了这项功能的尝试,除学术期刊外,武汉图书馆还专门购买了博看网,这是一个娱乐数据库,可供大众读者使用。武汉图书馆的发展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借鉴了一些公共场所的自动投币机功能,对较发达城市开展图书馆事业来说,将是一大促进。

    社区文化的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从图书馆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来看,它对建设相应的社区文化意义重大。如何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中,将图书馆的功能发挥更好,既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图书馆主管部门的支持,还需要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成为社区文化的一个真正亮点。

    参考文献:

    [1]360百科.社区定义[EB/OL]. http://baike.so.com/doc/ 5299531.html.

    [2]贺宝兴.高校图书馆对社区文化的影响[J].科技信 息,2010,(8).

    [3]李东来,刘锦山.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M].北京:北 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4]李东来.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研究与实践[M].北 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