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教学优化模式探究

    【摘要】阅读素养不仅是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当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新时代学生人生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素养。对于正处在性格、能力飞速发展时期的小学阶段学生而言,采取更加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十分重要。从课内外阅读衔接的角度出发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学生阅读时长少及阅读感受少等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的高效衔接中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0-0117-02

    【本文著录格式】张鸿义.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教学优化模式探究[J].课外语文,2021,20(10):117-118.

    引言

    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语文学科的教学主要围绕语言文字展开。“阅读”作为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信息获取的一项活动,能够引导读者从文字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教师关注到课内外阅读衔接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中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本文围绕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教学优化模式展开探究。

    一、关注课堂,由课本衔接

    (一)从课本出发,探索新知识

    由于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内容多出自名家之手,无论在语言文字的选用还是思想情感的体现上都能够为学生带来帮助与启发,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围绕课本进行语文学科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五年级课文《景阳冈》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的片段,分析作者在描写人物时使用的方法与技巧,总结“武松”这一人物的特点,感受行者武松的英雄气概。课文内容基本讲解完毕后,学生对于这一类题材读物的阅读兴趣也得到了激发,教师便可以引入课外知识链接——《水浒传》,介绍一些与《水浒传》这一名著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武松打虎时的故事背景,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这一书籍,去认识《水浒传》中其他英雄人物。

    (二)从课外出发,理解新知识

    课堂上,除了在课文基础教学结束后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推荐,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先利用课外读物来引入本课主题,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例如,在进行《白鹭》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从导入环节的角度出发探究课内外阅读衔接的优化模式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白鹭优美的身姿。而后,教师可以在图片旁附上杜甫写下的《绝句》一诗,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描绘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并借助这一诗句想象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体会白鹭直冲天空时带给人的美的震撼。小学阶段学生大多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课下嬉戏打闹的他们很难在课堂一开始就切换到“学习模式”,从而导致课堂效率的下降。高效的导入环节的开展不仅能够起到巧妙引出课堂主题的作用,还能够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养成习惯,更高效衔接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就能够更自觉、主动地去进行课外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保持活跃的思维进行思考,在阅读中获得更多收获。而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阅读过程中学生就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兴趣,无法专注投入、细心体会。因此,开展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教學时,教师也不能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具有自制力不足的特点。在缺少教师、家长监督的情况下,很少有学生能够坚持进行阅读。这一现象同时反映出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的问题。由于课堂阅读常常在教师监督下进行,学生的走神率较低。在探究学生阅读兴趣激发途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课外阅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爱上课外阅读、自觉进行课外阅读。例如,教师首先可以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喜好情况进行调查,再结合所得结果进行课外书籍的推荐。教学观察中我们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认识的汉字虽然已经不少,但在阅读一些专业词汇较多的文章时常常比较吃力;学生普遍自制力不足,如果文章内容不能吸引他们,他们很难进行长时间的阅读;小学阶段学生普遍阅历较少,理解道理过于晦涩或是内涵比较深的文章时可能遇到困难。在同学生交流阅读喜好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故事类书籍。基于此,在教学《金色的脚印》一课时,推荐学生课后阅读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再被狐狸骗一次》以及《舐犊情深》《藏羚羊的跪拜》等文章,帮助学生在感兴趣的文体中静心感受动物间的亲情,在结合课文体悟课外文章的过程中形成阅读兴趣。

    (二)引导学生阅读方法

    合理的方法是取得成效的关键,学生的阅读活动亦是如此。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方法引领学生的阅读历程,为课内外阅读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撑,使学生做到真正高效地阅读。教师可以对浏览法、精读法、略读法、做读书笔记等阅读方法进行介绍,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最基础的、一般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从小阅读出发,最终达到大阅读的目标。这样就将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增强阅读的深度,有效提升学生阅读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不同的学生在阅读同一篇文章时理解的深度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教学观察发现,这一差异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学生阅读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的,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学生大多有在阅读同时进行勾画、随评并书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而对文章理解程度较浅的学生则往往采用比较盲目的方式进行阅读。因此,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进行高效的阅读,才能够在课内外阅读衔接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知识。在进行《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常会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鲁迅创作的《故乡》全文,以丰富对闰土这一人物的理解。在布置这项任务前,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掌握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并要求学生阅读《故乡》后上交读书笔记。首先,记录好阅读的日期与所用时间,并写明所读书目或文章的名称以及作者的名字。而后,对所阅读篇目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好段进行摘抄。最后,结合篇章内容进行读后感想的书写。待学生理解如何进行课外文章的阅读能够更加高效时,教师开展的课内外阅读衔接工作才能相应获得效率的提高,促进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三、搭建平台,活动中衔接

    在探究更高效的课内外阅读衔接方式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更多体验阅读乐趣的机会。

    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好表现、爱攀比。在开展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采用口头讲述、理论教学的方式往往就会使得教学显得单一、乏味,不仅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也不利于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在课本课文教授过半后,教师可以选择期中考试后的一节语文课来举办“我读书,我快乐”演讲活动,要求学生围绕最近阅读的某一书籍或文章进行感想的抒发。所选择的书目或篇章可以是教师曾经在课上推荐过的,也可以是自己发现的和课文内容有关的作品。如此一来,学生们就能在这一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对自己半学期以来的阅读经历进行梳理,在回顾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并深入探究。在进行演讲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获得表达能力、舞台表现力、文字创作能力等的提升。对于台下的学生而言,这也是一次非常好的了解名家作品、提升自身思维的机会,可谓一举多得。在这一演讲活动中,教师也应当充分重视起构建家校桥梁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合亲子共同准备的主题。

    除了开展演讲活动,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设计班级黑板报、手抄报比赛等来举办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或充分利用微信、钉钉等网络交流平台,当发现高质量的亲子阅读方法教学视频或文章时可以及時转发在家长群中,以供家长学习、参考,帮助家长找到正确的辅导孩子进行阅读的方法,举办更多样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体会课内外阅读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开展十分必要。为了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优化模式。教师可以从课堂的角度出发,重视起课堂作用,由课本来衔接课外阅读;可以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出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更高效衔接课外阅读;可以从阅读活动的举办出发,搭建交流平台,构建家校阅读桥梁,在活动中衔接课内外阅读。

    参考文献

    [1]谢燕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探索[J].华夏教师,2020(16).

    [2]蔡凌芳.小学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

    作者简介:张鸿义,1966年生,甘肃金昌人,大专,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学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