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杨芳

    摘要: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者以体现国家意志的文化传承、遵盾儿童的语文学习规律、贯彻“双线组元”的编排思路,编排了一个具有特点的文言文教学系统。教师左行文言文教学时,一要进行有指导的重复朗读,二要辨别古今文化理解文言文,三要指导学生熟练诵读从巩固所学,四要强化语言的思维训练。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反复诵读与文白互写,实现统编教材文言文的编排愿景,完成新时代下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关键词: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9-

    文言文是我國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探究文言文的魅力是很多人的共同心声。纵观当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对文言文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如果能紧紧抓住文言文的特质,融入相应的解读方法,积极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那么就一定能让文言文被学生欣然接纳。在实践中,笔者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1、注意指导,反复朗读

    有学者认为:“在所有类型读者的阅读流畅性培养的方法中,强调教师反馈和指导的重复朗读法效果最好。朗读是语文学习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方式,关键在于“有指导”和“反复”两点,可分为“通读一练读一悟读”三个层次。在教师的范读、领读下,学生反复朗读相同句段,通读整篇文言文,做到字音、节奏的准确无误。这种指导下的反复朗读,要成为刚接触文言文的三、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常态。教师示范后,学生要在师生的反馈下与同伴练读,熟悉文言的言语形式,把课文读得连贯而流畅。在此基础上,学生要进一步模仿教师,读出韵味,培养文言语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如《司马光》一文中的“一儿登瓮”就可以读得短促紧张,表情上两眼圆睁,以突出形势紧急;“持石击瓮破之”可以两字一顿,声音铿锵有力,突出司马光思维敏捷、动作迅速;“儿得活”可以摇头晃脑地读,声调舒缓,表现险情解除,结局圆满。这样的范读,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感,激发了学生对情境的幻想。学生的悟读并不拘泥于形式,可以创设情景对读《自相矛盾》,可以打着拍子读妙年中国说(节选)》,也可以摇头晃脑地读《守株待兔》。只要读出滋味,读出自己的体会即可。正如吕叔湘所言:“那念的人一面念的时候,一面他的思想感情就在活动了,他就把作品里的妙处一面哼出来,一面哼进去,不懂的人觉得可笑,事实上读得很有滋味。”

    2、紧扣文后注释,读懂文意

    文言文的表达形式不同于现代文,学生要想读懂文言文的意思还需要花费一番心思,如果教师能把握文言文的特质,利用文后注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那么学生就会抱着极大的热情去主动学习文言文。

    《伯牙鼓琴》只有 83 个字,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课文下面一共编了八条注释。教学时,我们先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然后提示学生读文后的注释,看看这些注释是否对自己有所帮助。如“鼓琴”的“鼓”,不是指现在可以用来敲打的乐器,而是“弹”的意思,结合注释,学生就会明白“伯牙鼓琴”就是“伯牙弹奏古琴”的意思。有些词语的意思和现在的用法相差不大,如“方”是“正在”的意思,“若”是“好像”的意思,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读懂大意,如果还存在认知障碍,可以向同学和老师寻求帮助。通过阅读文后注释和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权,在积极探究的过程中了解了整篇文言文的意思,进而也掌握了学习的重点。

    3、注重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应该让 学生觉得好 玩。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材选篇都是一个个小故事,从三年级第一篇《司马光》 起,一直到六年级的最后一篇《两小儿辩日》,有 7 篇明确提出了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的 任务;朗读只要求“正确、流利”,不作“有感情” 的要求,是不正确的。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好玩、有趣,就能保持 较为持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就会在课内阅读中 主动习得,在课后拓展阅读中主动建构。

    文言文中有很多易学的典范句式,可以让学生模仿说一说,在迁移运用中,学生的文言文语 感得到了培养和强化,同时在成功中获得了自信和乐趣。如《杨氏之子》一文,学习快结束时老师可以问:“假如来的是李君平、梅君平、柳君平,杨 氏子又会如何说呢?”学生很容易模仿教材上的 句式说出“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未闻梅花是夫 子家花”“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从而畅所欲言,兴趣盎然。

    4、充分展开想象,丰满文意

    很多文言文的表达都是意内而言外,见其言易,但知其意难,要想真正揣摩文言文的意思,就不能只是局限在语言层面上,更需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丰富的想象,探寻其内在的深度和厚度。

    《书戴嵩画牛》一文中,学生在熟练朗诵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抓住“尤所爱”,想象杜处士是如何喜爱戴嵩的《斗牛图》的,锦囊玉轴是怎样的?又是如何“常以自随”的?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杜处士在曝晒《斗牛图》时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当牧童看到图中错误所在时,“拊掌大笑”是怎样的一副模样?一边笑一边还会说些什么?而杜处士“笑而然之”时是怎样的笑?笑的时候又会说些什么?借此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文言文的意思读得长,读得厚,读得有趣,读得透彻,读得丰满。

    二、结语

    综上所述,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类型众多,是中华文化的载体。统编教材的编排方式充分考量了儿童的语文学习规律,强调以文化滋养儿童,着力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注意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把握各学年段、各类型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和取向,引导学生在有指导的重复朗读中,辨别古今文意和文化内涵,培养文言文语感,在不拘一格的读写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实现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教 育 部.义 务 教 育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2011 年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陈先云.“文道统一”原则h教材选编特点及教学建议:以统编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类文木为例口].江苏教育,2019 {3>:7一10} 13.

    [3]萨莉·施威茨.聪明的笨小孩:如何帮助孩子克服阅读障碍[[M].刘丽,康翠萍,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