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于民

    艾弘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东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释义】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过失的人在民间,知道经书有错误的人在诸子。

    【作者简介】王充(公元27年—约公元97年),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

    【写作背景】《論衡》是王充的代表作,中国历史上一部唯物主义哲学名著。《书解篇》着重对儒家经籍以外的诸子百家著述进行辩解,通篇采用对答形式,故名“书解”。

    【现实意义】王充这句话是呼吁为政者不要总是居庙堂之高而不解江湖之痛,施政者应该深入到百姓生活中,了解百姓所思所想所急所困。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个性不同、需求各异,对于政府来讲,不论出台政策、实施管理,还是传递思想,都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单向视角、以自己的需求去揣度他人的需求,而应深入其中,换位思考,方可有的放矢。

    《晋书》里记载一则故事:“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全国饥荒,朝臣报告说老百姓都没饭吃,很多人饿死了。晋惠帝听后不解地问:“他们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啊?”晋惠帝司马衷被人们嘲笑为弱智,但晋惠帝非智力低下,而是长于深宫之中的帝王,不知普通民众稼穑艰难。电视剧里上演古代皇帝微服私访的剧情,一方面说明治国者需要深入社会生活,了解百姓的真实生活,了解政之得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广大民众渴望上层执政者能够懂得百姓需求、理解百姓疾苦、体谅百姓不易,多一些尊重人的情怀。

    “知屋漏者在宇下”,王充的话是启示为政者要走出庙堂,到草野和江湖中去观察、听取意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的“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都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一直以来,我们在治国理政中,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就是基于“知政失者在草野”的认知。今天我们党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向群众收集意见和问题。领导干部要努力以务实之风构建亲民机制、打造亲民政府、树立亲民形象。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发展已经为立体交互式的、官民互动式的扁平化管理提供了手段和途径。领导干部要知政失,可以靠网络的互联互通随时化身“知屋漏者在宇下”的角色,了解民情、理解民生,从而更好地为民服务。

    作者单位:北京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