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

    艾弘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释义】子游问孔子怎样才是孝。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认为能够赡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犬马一样能有人喂养着。如果不存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与喂养犬马有何区别?”

    【作者简介】孔子,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写作背景】《论语》“为政”篇包括24章。主要内容为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对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孝、悌等道德范畴进行了阐述。

    【现实意义】传统孝德文化是以人本为内核,以事亲行孝为特征, 强调良知与责任的伦理文化。孔子将孝分为两个层次,“养亲”与“敬亲”。在他看来,真正的孝应当是“敬亲”,如果只停留在“养”的层次上,那么动物也能做到,人的价值和尊严就无从体现了。孟子在很多场合也论述了如何行“孝”,养亲、尊亲、慕亲、礼亲、悦亲,等等。《礼记》将“孝”分为三个层次,即“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父母对子女不但有血缘传承的亲情,而且有后天养育的恩情,人应当终生尊重维护这份人伦感情。孝道文化的核心是尊老敬老,而不仅仅是养老。传统孝文化既是一种尊老文化,也是一种人本文化,是倡导维护人的情感、尊严的文化。

    无论在任何时代,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都是世间最纯最真最感人的关系。在今天,孝依然是有着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的美德。但今天弘扬孝文化应对传统的孝德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新观念新機制开辟新境界。一方面,孝不只体现在观念上、行为上,也不只体现在情感上,而是应当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与传统孝道相结合,把养老、敬老的理念落实到具体政策措施中,从制度层面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在公共设施建设中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在社区和农村增加养老公共服务设施,让老年人真正有幸福感与被尊敬感。另一方面,孝不仅体现在“能养”“敬爱”上,还应体现在“有为”上。应通过建立各种兴趣组织,为老年人开设公益课程,让他们老有所学,为他们提供服务社会的机会,让他们老有所为。应为老年人搭建服务社会、发挥作用的平台,让老年人也能够发挥所长,在社会事务上有更多参与感和获得感,共建美好家园。这既是建立自治法治和德治社会治理体系的要求,也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

    作者单位:北京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