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真正拧成一股绳

    成玉华

    摘 要: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承担子女教育的过程,规范的家校合作不仅能促进家校关系的和谐相处,成为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从宏观的角度上而言能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笔者结合农村小学的家校合作的实践观察,探索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家校合作; 农村小学; 策略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6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2-051-001

    一、家校合作的界限与意义

    家校合作是学校教育者、家庭教育者共同承担子女教育责任的过程,在国外也称为“学校、家庭和社区伙伴关系”。家校合作从学生角度而言,有助于家庭和学校了解孩子的另一个生活层面,实现了教育在时空上的有效衔接与有序延伸;从家长和教师角度而言,交往和沟通过程中有助于家庭教育者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上的更新和变革,亦有益于学校教育者的教育反思和提升;从学校层面而言,家校合作能积极有效地推进学校建设;从社会角度而言,家校合作中学校对家庭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上的科学指导能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更好地为孩子成长营造健康宽松积极的氛围,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想尝试从现实的视角阐述我对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认识和看法。

    二、家校合作在农村小学的现状

    笔者所处于一所移民之乡的农村小学,居民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体制的健全,很多的外省务工人员来到小镇安家落户,目前在校学生有60%以上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差异性较为明显。低年级的家校合作活动的活跃度明显高于高年级,这样看出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在不断地提升。

    家校合作中家庭教育者和学校教育者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教育事务的合作,是一种“合伙人”的关系,二者充分合作突破自身的局限互相发挥影响。但是,现实中家校合作的关系大部分还停留在一方替代另一方完成其“本分”事务合作的层面。例如,家庭教育者在家中监督孩子背书,检查或批改孩子作业,协助孩子完成默写等等并签上家长名字。这是一种学校教育的延伸,学校教育家庭化的一种倾向。

    而在家庭教育层面,由于家庭教育者的受教育水平、80和90后为人父母的家长自己还是个“我自己还没玩好”的“巨婴”、外来务工者生活工作的压力(有的家长工作三班倒,无暇顾及孩子)等等纷繁复杂的现实因素,导致部分家长把家庭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对学校教育产生了过度的依赖。以至于有“你们老师都教不好,我怎么教得好”等等这样推诿责任的言论出现,没有将子女的教育与家庭、社会、学校三者有机的联系起来,将家庭教育的情感功能、生活功能、道德功能淡化甚至忽略,与孩子亲子相处的缺失、品行培养的缺失等等。亲子的关系就靠着大大小小考试的分数来维系和起伏。

    家校合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家庭化和家庭教育学校化的表现,对各自功能职责的边界模糊。厘清家校合作中各自的职能,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连接,建立起共同的信念,带着对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初衷,拧成一股绳,才能给孩子一个可以期待的未来。

    三、家校合作在农村小学的策略初探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爱普斯坦教授所构建的家校合作行动框架,将家校合作划分为当好家长、互相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参与决策、与社区合作六种类型。依据我们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现实情况的观察和研究,尝试进行有效合理家校合作的策略初探。

    (一)家校合作制度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活动和事务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合理明确的规章制度。依据学校实际情况,通过家校代表商议拟定符合学校实情的制度,明确家庭教育者和学校教育者在家校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角色差别:学校教育的重点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是一种普适性的教育;家庭教育的重点是行为习惯养成、人格培养,饱含感情的亲缘互动行为,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有制度作保障,才能有序顺畅地开展家校合作的有序开展。

    (二)组织机构规范化

    积极有序地建立家校合作组织,选派家长、学校代表共同参与,积极建立“利益共同体”,成立校级层面的家长委员会,双方互相积极配合有序有效开展活动。期初有对整个学期的活动安排,每月有固定的家校委员会开展活动时间,以期及时有效地对家校活动进行跟进和引导。以家校活动为平台,通过教师代表开展讲座等形式的活动帮助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家长理解、支持参与家校合作,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家校环境。

    (三)家校活动丰富化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合作事务,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增进家校了解和沟通。

    1.共读书房。依据学生年级和家长年龄和共性需求特征,学校组织按照年级层面建立“共读书房”,推荐书房主持人,每月开展一次书房读书会活动。优秀家长代表通过育儿书籍分享和介绍自己的育儿心得,达到资源共享。

    2.家长讲座。充分挖掘家长的有效资源,通过沟通了解发现从事教育相关事务的家长或者家庭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家长,邀请他们来校开展讲座活动,给家校活动中的家长分享自己的育儿理念和育儿经验。好家长作为家长们身边的榜样,他們的行为能更好地引领更多的家长关注家庭教育。

    3.媒体交流。利用“家校信箱”“家校QQ群”“家校微信群”等多种媒介形式,方便有效快捷,增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家长可以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扰和学校老师、班主任进行私下的沟通、交流。通过架设这样的平台,让家长主动、积极地关注孩子的教育,更直观地体会家校合作对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益处。

    良好的家校关系的立足点是家长和学校教师之间在情感和价值观上的互相认同,彼此信任、彼此尊重和彼此宽容。家校合力,拧成一股绳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吴重涵.制度化家校合作与儿童成长的相关性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8.(10)

    [2]梁明月.家校教育关系失序与矫治[J]中小学学校管理,2018.(5)

    [3]爱普斯坦.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行动手册[M]吴重涵,薛慧娟,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