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综合性情境的创设

    李林娟

    翻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不难发现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甚至多达三十次,这个词就是“情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到底什么是“情境”?在课标中关于“学科核心素养”有这样的阐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由此看来,“情境”应该是真实的语言交流、语言运用的具体的情况、情景、场合。那么,如何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多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提升他们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素养?这是必须重视和值得探讨的问题。

    下面笔者就写作教学上和语言文字应用题方面的两个小小的尝试,粗浅地谈一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真实的综合性的语言运用情境。

    一、根据“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来创设综合性写作情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怎样从高一开始利用大小作文的写作契机创设综合性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激情,让他们爱上写作,笔者做了这样的尝试:

    高一的新生带着新鲜感,欢呼雀跃进入了高中,其中绝大部分的同学背上行装离开了父母亲人第一次住进了学校的宿舍,想家是必然的。开学两星期后马上迎来了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刚好进入了必修一的“现代诗歌”单元的学习,《再别康桥》《雨巷》中那些优美的意象,那种色彩斑斓、迷茫朦胧的意境使学生们深深陶醉了。于是,利用这样的“天、地、人”的要素,我在中秋节前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写作情境:

    题目:以“中秋”为主题写一首现代诗,至少出现两个意象;至少使用一个成语,真实体现自己的感情。

    学生们写作热情高涨,很多同学一下子写了两三首诗,而且写作任务都完成得很棒。以下是学生的作品节选:“佳节今日是中秋,众人围坐语不休。抬头望,明月当空云悠悠”“明月人尽望,秋思落谁家?”“把月榨出糖浆,揉进白米面团,白莲蓉红蛋黄,离家的路漫漫。”“皎洁的玉盘,高悬于长空,轻盈缥缈的薄烟,将思念轻轻缠绕。”……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作品,但已经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了同学们在写作时投入的激情!

    很快迎來了高一的第一次月考,这是学生们上高一以来的第一次考试,很多同学遭受了当头一棒,心情极其低落。刚好语文课又进入了难度比较大的文言文单元的学习,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帮助他们反思考试得失,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篇小作文:

    题目:用文言文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月考反思;准备在月考交流会上发言;至少有两个文言文特殊句式。

    于是学生写出了这样的精彩片段:“月考毕,吾忧于绩,恐负于师也。夜难寐,食无味。绩既出,吾心塞塞也,言于同窗曰:‘凉矣!同窗曰:‘何凉之有?吾问学霸以学习之法,答曰:‘人丑多读书!吾以为妙绝,誓曰:当尽人事于学业,努力更甚,以慰父母之辛劳!”言于心声,而又融入了文言文的精髓,虽不算完美,但已属难得!

    纵观近三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题一直以材料加任务的形式出现,国家考试中心明确指出:“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学生们在审题时不仅要读透材料,也要审清楚写作任务,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多给学生创设类似的写作情境,实际上就是在跟高考接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就是对高考作文的一次次审题模拟实践,可谓“计深远也”!

    二、根据现有语段创设综合性情境,模拟高考语言文字应用题

    研究2019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语言文字应用题,我们不难发现从17到20题,考查成语、词语,连贯、衔接,病句,都已经不是单独出题,而是放在同一个语段中设题。而这个语段其实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情境,做题时要先整体阅读,宏观把握中心意思,然后再根据上下文语境和已有的知识储备来逐一解题,才能做好这些题目。切忌脱离情境单独做题。

    针对高考语言文字应用题的这种考查方式,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依然可以来积极地创设综合性情境,进行模拟实践。那就是可以根据已有的语段来改造。根据高考语用题的语段表达特征来看,主要是会选择偏向论述类或说明类的语段。我们也可以在教学中选择这样的语段进行改造。

    比如必修二《我有一个梦想》中有这样一句话:“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其中“义愤填膺”这个成语比较重要,我们可以让学生换成“悲愤填膺”,试着用这两个成语进行辨析,学会在语境中辨别近义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再比如必修三《宇宙的边疆》中有这样一段话:“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试着把“唯一”和“典型”两个词设置成“A.唯一 ?典型”“B.典型 ?唯一”两个选项让学生选择,让学生明白词语的选用要根据上下文的提示,才能完成衔接,使语段连贯通顺。

    新课标对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情境提出了两个要求:“真实;富有意义。”像以上这样的写作上和语言文字应用题方面的综合性情境的创设,不仅贴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调动他们的体验和感知,又融入了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与高考题型接轨,自然是又真实又富有意义。

    〔本文系2018年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复杂情境任务的设置与语言文字应用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MJYKT2018-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福建诏安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