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学术 奋楫科海

3.共建“小海燕”航海科普教育基地
静安区保德路小学是上海市集科技特色与绿色教育为一体的小学,以“科技在我心中”“绿色生命教育”为核心办学理念。2011年11月7日,学会助力保德路小学开展以“心系海洋,胸怀天下”为主题的第六届科技节活动,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三等奖、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
从2012年下半年起,学会与保德路小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申报“上海市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共建“小海燕”航海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基地占地220多平方米,分船模展示和制作、船舶设备和用具、罗经、船舶信号、水手工艺、船舶资料等主题活动室,还在室外陈列大型救生筏。2013年10月31日,科普教育基地正式启动。
2015年11月11日,学会协办该校“玩转航海”科技节,开展船模制作和水上安全知识竞赛。2017年10月24日,学会组织该校五年级师生100多人走进“航海家的摇篮”——上海海事大学,参观校史馆和商船学院航海模拟器,边体验,边答题,在学会编制的学习册上“踏浪而行”。11月22日,在“小海燕”科技节开幕式上,学会邀请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旗语队、仪仗队到场表演,气势如虹的场面令师生们振奋。学会还与保德路小学续签五年共建协议,助力“小海燕”飞得更矫健,目标更远大。
4.承办上海市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宣传周活动
2014年9月9日,受市交通委委托,学会承办上海市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宣传周活动,北海中学400余名师生参加启动仪式。市交通委、上海海事局、市教委等领导莅临。本次专题活动以“知识教育、实践体验”为载体,结合韩国“世越”号客滚船沉没等事故开展警示教育。学会还承担制作水上救生知识光盘任务,为建立长效机制服务。
六、文化传承
在学术交流的基础上,学会出书出成果。作为行业文化窗口,为航海文化传承、员工技术职称评定、信息交流等提供服务。
1.编辑出版专业书籍
学会编辑出版了一系列指导生产实践的科技书籍。如《长江上海段船舶定线制规定、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上海洋山港區及其附近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百题问答》《航运公司安全管理内部审核培训教程》《船舶通讯导航设备实用手册》《英文航海日志记载要义》《上海港引航实用手册》等。
1994—1987年,完成了《世界港口》十册巨著的编辑出版工程,这是我国航海界第一部系统的、中文版世界港口指南。
学会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合作,策划出版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丛书。如海洋文化系列——散文集《海之思》,航海技术系列——《船舶主流机型服务手册》《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培训教材》,海事法律工具书《英国海上保险法律与实务》,传记体《上海船长》等已出版发行,得到业界和社会相关领域的关注。
2.期刊出版
经历前身《上海航海》的准备,1979年1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航海界第一本科普刊物——《航海》杂志正式创刊,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是传播航海知识和文化的大众化期刊,也是学会与社会各界,与广大航海爱好者普及科学、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的重要平台。发展至今,全彩印、大十六开的《航海》杂志(CN 31-1121 /U ISSN 1000-0356)已成为综合性科技期刊,集信息发布、业态分析、学术交流、航海文化传播为一体,为航海科技工作者发表技术论文提供园地,可参评中高级技术职称。
1979年9月,学会创办中级技术期刊《航海技术》。自1983 年起,杂志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内部发行改为公开发行,由中国航海学会主办,上海市航海学会代管。它是全国水路运输类中文核心期刊,交通部优秀科技期刊。它是航海工作者交流航海科研心得,切磋航海实践经验,解决航海技术难点、重点和热点问题的园地。《航海技术》现由中国航海学会和上海海事大学主办。
3.文化展示
(1)承办“纪念郑和下西洋 600 周年暨海洋博览会”主馆设计布展任务,并出专刊。2005 年 7 月,学会承接“纪念郑和下西洋 600 周年暨海洋博览会”主馆设计布展任务,成功举办了该项纪念活动,受到交通部“郑和下西洋 600 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通报表扬,并获得上海市筹备小组颁发的“最佳创意”“优秀设计”奖,以及“优秀组织者”“优秀设计者”“先进个人”等奖项。
(2)2006年8月,学会参与中瑞友好使者“哥德堡”号与上海国际海洋文化节主题村的建设,协办以“‘哥德堡号与海洋文化”为主题的名家科普讲坛。
(3)2014年,学会向上海文化基金会成功申报沙船巡展项目。2016年7月“中国航海日”,学会在三山会馆成功举办 “上海沙船发展历史文物文献展”和“上海沙船发展历史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论坛”。
(4)在2016中巴文化交流年,学会组织会员迎接环球航行抵达上海的巴西11人机动帆船“卡特”号,并与巴西船员开展交流。
七、服务会员
学会按照“三主一家”的目标,加强学会建设,被上海市科协列入“311工程”十家学会。以航海科技工作者为主流的会员是学会的主体,学会建立多层次的会员结构,提供多样化的交流平台,提供学术论文发表的渠道,提供全国海洋船舶系列高级职称评审申报服务。
1.承接全国海洋船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申报服务
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2017] 204号文,通过上海市航海学会服务平台申报的上海锦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王向群船长和石拥军轮机长分别获得高级船长和高级轮机长任职资格,上海港引航站顾捷、黄忠伟、姜庆忠、羌建兵、吴坚群、殷宪伟、张雪伟、余斌、林勤、翟恺钰、周彬彬等11人获得高级引航员任职资格。学会首次承接全国海洋船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上海地区申报服务,在上海锦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港引航站、中英海底系统有限公司等三家会员单位试点,14位技术人员中13人达标,初见成效。
全国海洋船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委托中国航海学会主办。根据《交通运输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及其专业评审组工作规程》,部直属单位船舶专业技术人员向所在单位或所在服务机构提出申请,经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审核后提交评审;未组建船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的地区、部门和中央企业所属专业技术人员,按人事隶属关系向所在地区、部门或企业提出申请,经所在地区、部门和中央企业人事部门审核同意后,出具委托函,委托由中国航海学会主办的评审委进行评审。非公有制单位人员的申报程序按属地化原则办理。多年来,地方航运公司、非公有制航运企业等吁请市航海学会承担上海地区申报服务工作,顺理成章地与中国航海学会评审委对接。学会理事会高度重视会员单位和业界同仁的建议,认为承接此项申报服务工作,有助于提高为航海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会在业界和社会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学会办事机构积极调研承接这项促进人才高地建设的工作职能的途径,也向中国航海学会表达了合作意向。市科协积极支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则同意,希望此项服务职能在市航海学会落地开花。
2017年,经与中国航海学会秘书处、市人保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协商,学会办事机构设立服务窗口,由专人负责,受理符合上述申报范围的航运企业及个人的申报材料。学会初审后,报送市人保局办理委托手续,再报送中国航海学会评委会。不收取任何费用。8月3日,中国航海学会函复上海市航海学会:“经交通运输部主管部门同意,我会委托贵会承接上海地区海洋船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的申报服务工作。” 8月24日,学会在上海中远海运六楼会议室,举办全国海洋船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专题讲座。学会特邀中国航海学会高评委业务主管杨连仁船长解析海洋、内河船舶系列高级职称申报程序、规则和要求。学会办事机构首次对三家试点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核,指导申报者补充、修订、完善材料,由专职人员履行在上海地区的委托申报程序。8月28日,经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分别盖章开具委托函后,学会办事机构将全部材料报送中国航海学会高评委。
2018年,学会进一步完善申报服务程序,将这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引导上海航运界相关单位通过学会学术平台及服务渠道来提高船舶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学会将严格按照工作要求,提供学术指导,协助参评单位和个人完善资料,并使操作流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同时,学会计划利用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航海》,为申报者提供技术论文发表渠道。
2.助力上海中远海运发展战略
2013年,上海中远海运开展了“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我们该怎么办”大讨论活动,为公司明确发展定位,促进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学会办事机构提交了《加快海运影都剧场改造利用》《成立上海海事技术咨询中心》两份合理化建议报告,引起重视。
在2015年“世界海洋日”,學会参与协调上海中远海运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组织航运专家、海事律师等与海洋气象专家联合举办学术报告会,共同关注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海洋管理和航运企业构建合作伙伴关系,推进蓝色经济合作的命题。两者如何创新机制,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接,应对共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谋求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值得业界广泛关注。
LBC 是世界最大的散装液体仓储码头运营商之一。2007年,上海中远海运与其经营合资公司——上海亿升海运仓储有限公司,不断做强做优。2015 年初,上海中远海运在 LBC 集团的牵线下,以 4.488 亿元成功并购并控股福州江阴建滔化工码头有限公司项目,进一步奠定了培育、发展液化储运业务的基础。2015年12月,学会协办上海海运与 LBC 集团合作发展国际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在贸易、仓储、运输、资本运作、供应链、海事危管防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相聚苏州工业园区,紧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探讨“面对世界经济新常态,如何培育发展液化储运产业链”,为上海中远海运二次创业展开“头脑风暴”。
3.推动信息化建设
加强对专家网络、会员队伍、服务渠道的信息化管理、动态跟踪及科学分析,建立健全各类数据库。学会为不同层次的会员提供不同的交流平台,扩大学术交流和专题研讨的受众面,提高会员参与的程度。
学会在工作网站建设中,收集、汇总、分析各类航运政策、经济、法规、技术等信息,提供会员参考。2014年1月,学会建立了微信平台,传播航海科技信息,宣传航运业界形象。
4.建设会员之家
组织会员开展各类活动,如组织老专家、老会员参加航海日、海事日活动;每逢重阳节,组织学会老领导、老会员欢聚一堂,开展联谊活动;还组织会员考察洋山深水港;学会领导上门拜访资深专家、老会员。建立健全联络员联系制度,加强沟通,共谋发展。为加强学会与广大会员联系,让广大会员更多地了解学会活动情况,以便于广大会员参与学会工作,学会从 1987 年 4 月 1 日首发《会员通讯》,近年来建立了专门网站。为沟通广大水运系统读者和人民交通出版社之间的联系,解决出书难和买书难的问题,1993 年 3 月20 日,学会在浦东新区注册成立了“人民交通出版社上海读者服务部”,1999 年歇业。
八、主要荣誉
1. 第二届理事会期间,学会主办的“从通航能力选新港址”课题研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延安东路过江隧道江底地球物理调查”课题项目荣获市科协系统1983—1986年度科技咨询服务优秀项目二等奖。
3.1990年,学会被评为“学会之星”。
4.1992年,航海咨询分中心获中国科协第二届“金牛”奖先进集体三等奖。
5.1993年,“二十一世纪上海对外交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6.2005年,学会荣获交通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先进单位。同时还获得上海市筹备小组颁发的“最佳创意”、“优秀设计”奖,以及“优秀组织者”、“优秀设计者”、“先进个人”等五大奖项。
7.2006—2012年,学会连续四次获市科协“三星级”学会称号。
8.2009年11月,学会获上海市科协系统第十一届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先进集体一等奖。
9.2012年,学会获中国科协“省级学会之星”荣誉称号。
10.2012—2013年,上海分部获中国航海学会磁罗经技术服务优秀单位。
11.2013年,学会办事机构获上海海运(集团)公司“文明示范窗口”荣誉称号。
12.2014年10月,学会在市科协首次设立的四星级以上学会评审中脱颖而出,由“三星级”晋升为“四星级”。
13.2014年11月中旬,学会接受市民政局、市社团局关于上海市社会组织规范化等级的实地考评,各路专家从“基础条件、内部治理、资产管理、工作绩效、社会评价”等五大方面进行千分制的现场评审,对标找差距,经过公示,获评4A级中国社会组织。
14.2014年11月,上海市公民科学素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推进公民科学素质百家示范单位和百个示范项目”的创建活动。经专家组评审和媒体公示,由学会承办的“中国航海日”上海宣传和纪念活动等25个项目入选。
15.2014年,学会获评中国航海学会学会工作先进集体。
16.2014年,学会获上海海运(集团)公司“优秀服务窗口”荣誉称号。
17.2015年,“小海燕”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入选上海市首批“推进公民科学素养示范项目”。
18.2015年,学会获上海海运(集团)公司“优秀服务窗口”荣誉称号。
19.2016年9月19日,学会蝉联市科协“四星级”学会荣誉。
进入新时代,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上海市航海学会,在“一带一路”和交通强国建设中,面向航运经济建设主战场,进一步确立以学术、服务为主,科学普及互动的社会形象,在发展航海事业,建设海洋强国的征途中奋发有为。在向现代化社会组织转型的航程中,学會会员以“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自勉,提升科技服务创新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促进航海学科发展,不忘初心,同舟共济,扬帆学术,奋楫科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