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马列经典著作研读现状及策略探究

    毛玉婷 张楚媛

    摘要 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发展是当今社会不可抵挡的一股时代潮流。在网络信息繁杂、各种社会思潮泛滥的背景下,大学生马列经典著作的研读存在诸多问题。指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马列经典著作阅读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阅读现状的影响因素是一个迫切值得思考与关注的现实问题。引导大学生对纯正的马列经典著作的认真研读,高校、教师及大学生自身、互联网应该发挥合力作用,共同促进大学生原著阅读取得实效。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列经典著作 问题 原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117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亿万网民互联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信息时代,海量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分,一些具有负能量的思想和消极的观念对大学生的思维观念及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使得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理想信念问题的关注逐渐淡化,对学习马列经典原著逐渐缺乏热情。而研读纯正的马列经典原著是大学生提升理论素养和增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大学生马列经典著作的阅读问题和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新时代大学生研读马列经典著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研读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的开设使得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能够明确判断出马克思主义大部分学生能够明确判断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对经典作家的认知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是他们对读原著、学原理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他们“赞成积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但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付诸行动的较少。”大部分学生由于面临压力大、时间有限、阅读意愿等因素平时不会主动在课余时间去读马列经典原著,或是选择去阅读了但无法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除非是有完成作业或者写论文的必要。这就反映出他们自身没有良好的研读习惯,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足,其对于原著理论内容的了解程度十分有限。

    (二)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和方法,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高中阶段的文章、教材与原汁原味的马列经典著作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对大学生深入研读马列经典著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是目前大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研读方法或多或少地带有机械阅读和死记硬背的意味,若不及时改进自身方法,掌握阅读马列经典著作的技巧,必然会导致研读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重重,从而降低他们的研读热情。而大学生的研读方法又会直接影响他们对马列经典著作理论知识的理解效果和深度,不合时宜的研读方法造成对原著内容的理解受限,久而久之,大学生也更不愿阅读马列经典著作。

    (三)对马列经典著作的阅读广度和深度有待提升

    马列经典著作卷帙浩繁,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但是目前部分大学生“对像《共产党宣言》这种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著作有阅读经历,对更具有专业性的著作涉猎较少。”这就反映了大学生研读马列经典著作的广度有待提升。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渐改变了大学生研读马列经典著作的习惯与方式。加上快餐文化盛行于世的影响,许多人包括大学生为了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倾向于碎片化阅读、浅阅读。浏览性、随意性和跳跃性的阅读特征虽一定程度上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但长期下去,大学生便会很难再静下心来深入阅读马列经典著作。二、新时代大学生研读马列经典原著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习马列原著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学生对经典原著的研读与学习不能够持久有效地坚持下去,也无法很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针对大学生研读马列经典著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从经典原著本身分析,大部分马列经典著作及理论深奥且晦涩难懂,枯燥无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物所写的著作大部分逻辑性都比较强,对读者的思维及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并且原著大都年代久远,时代背景性比较强、外国人物众多、典故生疏,再加上经典原著是用外语写的,比如马克思、恩格斯是用德文进行创作的,列宁则是用俄文创作……受历史条件、语言环境和文化的限制,原著读起来并不很流畅,有些拗口别扭。所有这些复杂多样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缺乏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大学生无论是在心理还是情感上都会产生厌学甚至抵触情绪,进而造成研读行动的迟缓与欠缺。

    第二,从高校方面看,高校对大学生研读马列经典著作的合理引导不够。目前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经典著作研读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也没有形成积极的校园研读氛围。比如关于马列经典著作的课程管理比较松懈、“填鸭式”教学模式泛滥、敷衍了事的讲课方式等。还有部分高校马列经典著作课程的测评指标体系与考评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实际工作操作不成熟,甚至人才培养机制体系不够完善,侧重于关注学生知识储备的获取或是功利性的就业前景,进而无法将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的理想信仰培育相联系。这些都反映出高效對马列理论课的引导与关注程度不够,也直接影响学生对马列经典名著的研读。

    第三,从教师视角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授课模式与讲课技巧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研读马列经典原著的兴趣。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虽然要求大学生阅读马列经典著作,但并没有将其严格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且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部分理论素养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媒体时代感不太强,仍主要采用照本宣科的讲课模式,没有更好地在课堂加入互联网元素或呈现新时代气息,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新时代新元素在课堂中的融入,这些都会使处于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中的大学生研读马列经典原著的兴趣逐渐降低。

    第四,从网络环境方面看,大众媒体及网络环境的泛娱乐化的影响。移动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载体,其信息的庞杂性也增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网络中有些标准化、程序化的文化内容不但缺乏深度、类别和形式单一,而且以固定不变的模式重复出现在大学生面前。大学生无需对其产生深入思考便可以获得感官上的快乐、认知上的虚假愉悦,从而消解自身的思考与辨析能力,使其思想更加平面化、碎片化,没有逻辑感,也不利于自身抽象思维发展,进而产生研读惰性。正如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所认为的:“这些文艺作品……约束了观众的能动的思维……内容是迅速而过的,所以各个细节不需要一一表现出来,从而抑制了观众的想象力。”

    三、新时代促进大学生研读马列经典著作的对策思考

    各种各样复杂的因素对大学生研读马列经典著作的积极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对大学生马列经典著作研读的积极引导。这就需要发挥高校、教师、大学生自身、互联网等的合力作用,以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

    首先,大学生要注重自身马列经典著作阅读技巧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提高研读积极性与主动性,避免过度沉溺于网络。大学生与高中生的阶段性过渡需要一定的基础,阅读方式和技巧也需要一定的转变。阅读马列经典著作就需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来进行研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结合马列经典著作作家的生平事业、语言风格、创作动机、作品时代背景等来对内容进行剖析以达到融会贯通。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加强与老师同学的经常性沟通交流和探讨,向他们请教高效便捷的研读方法,在吸收借鉴他人宝贵经验财富的基础上,自我摸索与探究,实现思想的纠偏与知识的提升,从而强化自身阅读能力。同时,必须要正确处理沉迷网络娱乐化环境与研读经典著作的冲突,不能把大把的学习时间浪费在那些以娱乐和消遣为目的的文化节目中,要提升自身的信息辨别与抵御诱惑能力,防止自身阅读思维平面化、阅读能力平庸化。

    其次,高校要加强对马列经典著作课程的重视与引导,完善课程测评与考核体系。高校要将经典著作纳入到教学与考核中,在教学目标和教学管理方面,把阅读马列经典著作作为课程评价的硬性指标,将原著内容合理地加入考试中,使考试内容多元化,从考核端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从而“使学生明白理论的源头,接受原著的营养”。同时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受教育者群体,进行多样化教学。比如针对理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的差异性,选取不同的教学素材,以科学性、理性思维为支撑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塑造。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之间对于原著阅读的需求也具有差异性,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设置课程难度和课时量上都需要有所区别。且不同年级对于同一马列经典著作的教材难度、任务分配、学分要求等都应该纳入学校课程设置与考核的考虑范围。

    再次,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开启经典著作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优质教学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不应该仅限于单纯的“师讲生受”模式,必须突破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局限。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协调利用教学时间的基础上,结合视频、音频、微电影等手段,将教材理论内容与网络教育资源有机结合,实现经典著作学习的新渠道。此外,也可以充分利用手机课堂、智慧课堂等新型课程形式,突出教学个性化发展特点。教师课前在软件平台上及时上传马列经典著作的课件资料,布置相关思考问题,引导大学生自觉自主地研读经典,做好预习。课堂上进行实时答题,交流互动,做到双线教育,为释疑解惑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课后人工智能平台的即时互动也使得马列经典著作的学习手段更加寓教于乐。网络课程形式将改进以往枯燥无趣的纯理论授课,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研读马列经典著作的热情。

    最后,发挥移动互联网的助力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传播优势,加强网络监管。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在信息洪流中创新自己的形式。其一,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创新原著理论知识的表现形式。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呈现载体,高校应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创新知识传播方式与表现形式,广泛宣传其话语内容。在实际生活中,以经典著作为主线,以原著作家相关知识为辅助,融理论于视频、音频、动画、动漫、微电影、歌曲等媒介,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变得形象直观,从而更好地凸显原著时代价值,潜移默化地营造一种积极的阅读氛围。其二,强化网络监督监管,加强网络空间生态环境的治理。高校必须重视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建立一套完备的监管机制与体制。也可以设置专门的校园网络空间监管技术人员,在信息审核方面把好关,及时阻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實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净化。教师和学生也必须培养科学的网络素养,增强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阅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