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社交:差异化坚持与 “社交”的回归

    最近,一款匿名社交应用“秘密”受到人们欢迎,据了解,“秘密”提供的是一个完全匿名的私密倾诉社交App,你不能和家人朋友说的秘密,不能在微信、微博上说的秘密,都可以在这里倾诉。虽然不少人都乐于分享一些“不能说的秘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这个匿名社交平台上,内容成为最不可控的因素。不仅不容易把控,监管也成为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存在即意义,其受到欢迎势必是用户有着该种需求。

    2013年是社交应用爆发的一年,从微博到微信,用户数量以惊人的量级增长,与此同时,移动社交产品的变现能力被无限挖掘。2013年4月,新浪微博联合阿里推出了合作产品“橱窗推荐”。当新浪微博用户发布含有淘宝单个商品的链接时,该微博下方会自动推荐同类型的两张商品图,并显示“推广”字样。同年同月,阿里巴巴和新浪微博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巴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

    进入2014年,新浪微博在年初与支付宝共同宣布,打通新浪微博与支付宝账号,联手推动微博支付。双方合作后,用户在进入支付环节会出现绑定支付宝界面。绑定后,用户在新浪微博平台上的在线交易,以及线下商家的日常消费均可用微博客户端直接付款。

    随着移动无线网络的普及,4G网络的商用,都带动着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用户通过移动端产品进行通信已经大大超过了手机短信的使用率。但这些移动社交产品逐渐偏离了沟通、偏离了社交,各种营销、宣传充斥屏幕,用户在逐渐厌烦的同时,也在期待着其原始社交属性的回归。另外,在移动社交产品普遍同质化的状况下,深度挖掘用户的需求才能寻求突破。

    如何在营销与社交属性间把握一个适量的度就成为这些大用户体量移动社交产品所应关注的不可忽视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