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及评价研究

    赵志峰 郭瑞清

    [摘? ?要]在我国积极推进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推进中学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中学生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是全面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的重要体现,也是开展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推手。为此,文章着眼于地方性中学地理研学基地的建设及评价研究,以推动中学研学旅行活动的广泛开展,并助力中学和地方性地理研学旅行基地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评价研究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1]。

    研学旅行基地是对区域内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而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是全面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体现,也是丰富地方旅游资源、激活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

    一、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促进研学旅行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科学规划、精心筛选、规范管理的地理研学旅行基地。规范的地理研学旅行基地体系可以促进研学旅行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并能增强活动的效果和感染力,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

    二是有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而地理研学旅行资源所处的地理环境是由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口、产业活动等人文地理环境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所以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其次,地理学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地理研学旅行基地所在区域本身就是地理研究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地理相关研究内容的重要载体。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投入学习,提升对区域的自然生态及社会经济背景的认知水平。再次,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属于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开展诸如野外考察、地理实验、环境调查等实践活动[2],锤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最后,地理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及相关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的认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及可持续发展观,从而关注地理环境的演变,关爱地球家园。

    三是充实地方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将地方性研学旅行资源纳入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基地体系,可以丰富并盘活地方旅游资源,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增加就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是激活地方教育科研资源,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基地与当地中学在科研信息交流、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合作、仪器设备共用、场馆设施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更具优势。二者属于同一地方,具备研学旅行合作的区位条件,同时也具备研学旅行合作的专业基础和驱动力。具体来说,学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在研学旅行方面可以得到前瞻性、科学性、专业性的学术指导,可以提升中学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从而提高学校教学科研水平;而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基地也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科研水平,才可对研学旅行活动进行指导,并促进研学旅行活动有序、健康发展。

    二、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基地的评价

    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基地的评价是进行基地建设及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前提,科学的评价可以使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更具规范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类中小学推进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学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促进相关研学旅行基地硬件设施的完善以及服务水平的提高。

    1.评价主体

    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基地评价的主体包括两部分。一是由中学地理教师组成的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指导教师团队,他们是地理研学旅行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以及研学旅行相关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二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专家(如旅游从业者、社会安全专家等)组成的专家评价团队,可以在政策、专业指导、资金及与社会单位的协调方面给予支持。

    2.评价方法

    根据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基地的特点,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现场考察法,即评价主体深入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从而真实了解、掌握基地的地理环境、软硬件条件、安全制度、教学科研情况等。二是专家评价法,即先根据基地的具体情况选定评价指标,每个指标又设定若干评价等级,每个评价等级用分值表示,然后由相关专家进行评价,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分值,最后求出总分值。三是问卷调查法,即通过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对基地的地理环境、研学旅行资源的特征及价值、研学指导力量、研学设施及服务水平、重要专业学术成果、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等进行评价。

    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对市域内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基地的评价,在贯彻《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精神的基础上,先由各单位自主申报,再结合上述三种评价方法,从自然、科研、社会、软硬件、安全等方面对基地建设进行评价、筛选和审定,以确定大同市最具示范引领作用的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基地,并授予“大同市地理研学旅行基地”称号。

    3.评价目标

    中学地理研学旅行的评价目标包括以下内容。通过科学的评价,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有关研学旅行基地的全面信息,以便对基地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并科学地指导基地的建设及发展;客观了解基地的建设、运行情况,明确基地建设中的优势和不足,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促进基地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规范基地相关建设行为,不断完善硬件设施,规范其服务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研学旅行活动。

    4.评价指标体系

    以大同市为例,对于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能全面反映大同市域内中学地理研学旅行资源的代表性和研学服务能力。比如,遵循科学性、代表性、易获取性和合理性的原则,依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并咨询地理学和旅游管理学相关专家,构建了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一级目标层一个指标,二级制约层八个指标和三级要素层五十个指标(见表1)。

    表1中三级要素层中的每个指标还将对应三个目标层指标(受篇幅所限未列出),专家可按目标层给出相应评价,最后再折算出各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基地的总分值,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

    三、结语

    总之,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课堂和研学旅行活动是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广泛地进行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并开展相关评价研究,对于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对于普通中学正确树立全面的课程意识,以及促进研学旅行达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責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