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挑战

    韩世隆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发展不斷推进,经济体量迅速增加,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商业银行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利率市场化发展历程和必要性,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遇到的困难,并为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在利率市场化中保持优势提供发展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风险 金融市场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上的利率水平不再由中央银行直接操控,而是由金融市场的资金水平和供需关系决定,最后逐步实现基于央行间接调控的自主决策利率模式。利率市场化对于推动金融制度改革、加强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自上世纪中叶,世界许多国家开始推动本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为了强化本国金融市场并与国际金融发展接轨,也在稳步推行利率市场化发展。对于以存贷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而言,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商业银行有更多经营和发展的主动权,市场为其营造出更具竞争性的环境,通过灵活的利率变化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但这也带来包括竞争过度、利润降低、风险提高等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加快转型升级,丰富业务模式,加强人才团队建设,进而合理规避风险,提高自身竞争力,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浪潮中克服阻力并抓住发展机遇。

    一、利率市场化发展历程及重要性

    (一)国外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探索

    早在上个世纪,先后有数十个国家为了促进金融市场发展而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但有近半数国家最终由于金融市场不稳、相关行业人才匮乏、改革过于急切等原因,造成改革受阻,甚至爆发金融危机。

    商业银行是以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的市场金融机构。发达国家的市场金融体系较为成熟,资本雄厚,但由于利率长期受到中央银行的政策抑制,利率水平无法达到市场均衡状态。因此,当部分发达国家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时,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市场形势,容易导致利率不稳,进而导致改革失败。商业银行因长期受到政府管控制度的金融抑制,在金融管控政策突然放宽后,各大商业银行短期内会陷入利率飙升的恶性竞争,如果不采取措施引导,会造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的后果。

    对于金融市场不够稳定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其经济发展波动较大,增减速度往往较快,特别是缺乏专业人才来制定相关金融政策,也对金融市场和利率波动的认识存在偏差。盲目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会造成商业银行资金供求的严重不平衡以及国内各大金融机构不良竞争的后果。国内资金需求大于供给,许多国内企业纷纷向国际上的金融机构进行借贷,一些新型企业和高危企业因此深陷债务危机,严重的债务危机使得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政策付诸东流,甚至激化社会矛盾或引发严重金融危机。

    (二)国内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发展历程

    推行利率市场化,会打破一国银行系统长期保持的传统稳定性,但这却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的必要环节。因此,我国虽然把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但进展相对缓慢,并不急于求成,而是追求高质量发展。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突破口,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由拆借双方根据货币市场环境及供求自主决定。并在随后开放债券市场利率。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外币业务的开展,我国基于市场和价值规律,逐步放开外币贷款利率以及放开大额外币存款利率。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逐步推进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2013年起全面开放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并于2015年起不再设置对于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利率浮动上限。

    尽管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作为发展中国家,其资本水平、人才队伍、金融体制仍欠发达。市场不确定性与国内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较发达国家依旧有较大差距。因而在发展经济与稳定市场的同时,必须逐步放宽利率限制。

    (三)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必要性及意义

    在原有的金融体系下,金融市场的利率决策主要基于央行而非资本市场。金融抑制政策并不适宜高速发展的市场,较低的利率水平使货币市场结构不完善。利率在受到抑制的市场中,其资本价格调节能力将大幅减弱。当储蓄收益无法满足客户预期时,人们通常会选择投资或提高消费能力。因消费改变的供需将反作用于利率水平,导致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下,实际利率低下,储户的利益受到损害,又促使储户将更多资金用于投资和消费,这样便陷入了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

    资金的使用效率将因为利率宽松政策而提高。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市场供需及时调节利率,这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动力。通过各大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储户和企业可以得到更多优惠价格的资金和更优质的服务。逐渐开放、减少管控成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市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遇到的困境

    (一)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单一,利润下降

    我国金融市场极具开发性,但同时面临因开发起步晚导致的不成熟等缺陷。传统的信贷业务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即存款与贷款的利差这一固有的经营模式缺乏创新性,缺乏预防管理风险的必要机制。

    在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中的各类金融利率进行管控抑制时,我国商业银行的息差水平较为稳定,商业银行因此拥有较高且可增长的收入。当推进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将成为利率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我国逐步推行金融改革,其主要表现途径是渐渐放松管制,尊重金融机构和企业在运营发展中的市场规律,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市场和商业银行自身,实际的资本市场运作水平和市场业务供需将调整商业银行的金融利率。

    如果商业银行不能提高存款利率,将难以吸引更多储户进行业务往来,随着储户的减少,银行的资金来源将减少,融资能力将下降,其收入将因为存款利率变化而波动,并直接影响其未来发展空间。尽管如此,因存款利率过高造成的损失并不能通过贷款利率提高来弥补。因为深度利率市场化下,贷款利率水平决策权也归属市场与商业银行。为了吸引更优质的企业来进行投资合作,则难免通过价格的优势来进行竞争。其造成的最终结构为:存款利率不断提高,但贷款利率在不断下降,这对于沿袭传统结构模式,以传统信贷业务作为最大利润方式的商业银行来说,如若不进行创新,仅仅凭借单一的存贷业务模式,将很难保障自身利润水平,甚至会遭到市场淘汰。

    (二)中小型商业银行面临生存危机

    如果加速推行利率市场化,许多小型商业银行将无法通过传统型的信贷业务来满足利润增长的需要,甚至需要其他收入来弥补传统业务收入损失,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生存处境将变得艰难。很多资本雄厚的大型商业银行会通过价格战打压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主要手段为过高的存款利率和极低的贷款利率。业务模式单一又没有足够资金背景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同时,利率的波动可能会使资金在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间的流动更加频繁。资本的不确定性也加剧了商业银行运营的风险性。抗风险能力不足的中小型商业银行最终可能因为经营不善、竞争力弱而严重亏损甚至倒闭。

    中小型商业银行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或为了谋求生存,会选择投资在早前实行金融利率管控期间不能投资的高风险或投机性强的领域。资金需求与供给的严重不平衡,使新兴行业或高风险行业难以直接从银行获得足额贷款。难以应对金融行业竞争的中小型商业银行为了生存只得投资高风险产业,当储户资金大量流入不确定性高的领域时,商业银行将深深陷入风险中。如果这些高风险企业和产业无法按时还款,导致商业银行坏账率提高,商业银行未来将面对的不仅是利润下降,甚至有破产的风险。同时,银行间互有拆借,单一银行的破产容易引发连锁反应,金融市场稳定将被严重破坏。

    许多中小型商业银行并不具有过高的风险评估能力,无法有效利用信贷资源提高收益,如果盲目追求利润而投资不确定性大的企业和产业,终将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三)市场利率风险提高

    金融市场利率的决定权会随着利率市场化发展而逐渐放松,中央银行将不再强行管控,仅是以立法形式间接调整。脱离传统央行管控的利率,随着市场波动也时刻出现不同程度的浮动。

    由于利率水平将决定商业银行发展的形势,对于银行利率的定价以及银行相关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极为重要。然而在宏观经济形势下,市场的波动性很强,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下,如果商业银行出现误判,将给自身发展带来极大隐患。同时,时刻存在的市场波动,将持续对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构成潜在威胁。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范围内仍属较高水平,利率的短期波动较为明显且微观经济体系仍不如发达国家健全。银行将不得不加强风险管控,其经营决策也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存贷款双方可能通过短期的利率波动,不按照规定期限提前还款或者违约。只依赖传统金融抑制政策的商业银行容易在波动的市场中出现现金流不稳的风险。

    银行的信用风险会因为利率市场的不稳定而不断提高。利率如果出现大幅波动,贷款人将很难按照规定期限及时还本付息。如果无法避免或降低信用风险,则商业银行的经营难以保持稳定,利润难以得到提高。当企业因为利率和市场的波动出现风险时,银行的坏账率提高,会导致严重亏损。由于利率市场波动导致的流动性风险,也会给商业银行发展带来阻碍。现今我国商业银行还缺乏利率定价机制,难以实现利率风险量化,也不能对利率进行较好的审计和防控预测。

    三、应对利率市场化进程挑战的建议措施

    (一)积极进行银行科技转型

    当我国金融市场继续推进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时,管控政策将不会成为影响商业银行发展的阻碍,但商业银行仍面临许多难以避免的发展阻力。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本水平以及受市场的影响程度,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发展的前景。开放的市场利率虽然将发展主动权交给了商业银行,但商业银行若仍以存贷利息差额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则利润率必然下滑。因此,商业银行如果不能重塑自身收入结构,仅仅依赖传统的存贷业务模式,将失去竞争力。只有更多地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性收入,进行银行的转型升级,才能利用好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拓与发展,商业银行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面临更多的市场机遇。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可以降低经营中的人工成本,将更多劳动力用于深耕旧市场并开发新市场。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自身业务质量和效率。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对不同种类的客户进行划分,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进行针对性服务。这既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利润,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也有利于借助科技加速完成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转型升级。

    (二)创新金融产品,丰富理财业务

    我国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利率将不再受到央行的严格管控,商业银行应当顺应市场发展潮流,根据货币市场波动情况,研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并丰富自身的理财业务。

    自我国开始金融创新,国家经济体量逐年增加,人民可用于投资理财的财富不断增长,但百姓普遍缺乏必要的财富观念,其财富管理观念相比发达国家居民仍有差距,往往只依靠最传统的银行储蓄业务赚取利息收益,抗风险能力不足。在金融利率严格受到管控期间,很多商业银行为了稳健的收入,只给固定优质的大型企业贷款,这导致兴起部分民间资本市场,冒出很多非法钱庄和高利贷。许多高风险的企业和新兴企业,以及众多的创业人员由于信用问题陷入资金困难,不得不通过民间资本机构借高利贷款,使得企业运营风险更大。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应当认识到这些发展机遇,为缺乏财富管理观念的普通群众和缺乏融资手段的新兴企业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财富业务模式。分析不同风险偏好客户的需求,并根据其资金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研发财富管理产品。

    如今,智能移动终端深深影响了许多年轻用户,他们更偏爱于线上交易和网络支付。该类群体资产积累薄弱,但数量众多,理财观念更强,财富水平发展上升空间较大,商业银行应根据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积极开拓线上市场,开发各类线上理财产品,打造专门为中小客户服务的业务模式。

    (三)重视人才培养,合理预判并规避风险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深,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面临较高的风险,同时也伴随着更高的收益。当利率市场化以后,众多金融机构在很多利率指标上将出现明显差异,如果无法认清当前经济形势,不能对市场的风险做出准确的评估,则银行将面临诸多经营中的风险。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风险防控、预判和管理方面缺乏相关高端人才。因此,商业银行应仿照西方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并结合我国实际金融国情,培养或引进人才。加强利率风险知识培训,学习使用各类金融工具,增进各大商业银行间的交流沟通,使得管理人員更具专业素养,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

    进一步明确银行部门职能,提高市场开拓和理财产品研发能力,同时,建立独立审计部门,以此来提高对风险管理的预警,这将有助于商业银行建立完善自身风险防控机制。通过完善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对市场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通过专业化人才,银行可以在利率波动较大的金融市场中,充分考虑各方面风险,研判行业周期性浮动,减少或避免非系统风险;基于对利率风险的控制,稳步推行传统模式转型升级,逐渐扩展业务内容。商业银行是否具有较强的利率风险管控能力,决定着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抵御风险并保持自身稳步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金微.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2010年1月.

    [2]曹云峰.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2015年1月.

    [3]王婧.利率市场化对地方银行发展影响研究.2015年4月.

    [4]于宁.银行客户潜在价值系数模型的研究.2008年6月.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