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高国明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和不足,并从强化学生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等层面提出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创新教育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中职学生;创新能力;思考;实践

    1、加强中职学生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1.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与变革,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突出显示创新对于国家改革发展攻坚期的重要意义。国家和社会就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对中职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创新教育已成为中职院校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乃至整个职业教育的主旨和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项重要课题。

    1.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之义

    创新型国家是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当前,国际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我国政府早在2005年就已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固有的教育模式,通过加强中职学校创新教育激发中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符合创新型国家建设、能担此重任的创新型人才,切实提高青年群体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1.3中职院校学生培养水平的的重要保证

    实践与创新能力对个体发展至关重要,中职学校学生正处在学习的最佳时期,加强创新教育能有效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个体积极应对人生挑战。竞争和挑战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在岗位适应、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更为严格和苛刻的要求。中职院校学生如果没能在校园学习阶段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直接面临就业压力和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从个体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进行创新教育,使得学生在以后的社会中可以不断的去适应社会的变化,获得持续性的发展。

    2、中职院校学生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

    2.1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角度来看

    (1)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仍待加强

    当前仍有不少中职学校对创新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缺少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部分学生胸无大志,求学目标仅停留在获得毕业文凭层面,因而表现为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安于现状,只是机械地完成学习任务,很少关注和参与创新活动,缺乏不满足于现状、乐于创新的欲望和冲动。部分学生对创新持有畏难情绪,认为这是高智商、小部分精英群体才能做到的事情,因而较少涉足,缺少知难而进、攻坚克难、一往无前、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无畏精神。

    2.1.2创新思维和科技素质亟需培养

    创意的诞生需要创新思维和科技素质作为支撑,从与发达国家数据的比较来看,我国中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素质尚待训练和提高。部分学生思维缺少灵活性和逻辑性,缺乏知识结构的必要整合,无法打开思路、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能全面、深刻地看待问题,致使思维僵化,想法缺少新意。部分学生科技素质不强,专业知识技能积累不足,动手能力弱,或是不善于利用现有资源,无法很好地把握学科动态、捕捉创新所需的前沿讯息,阻碍自身创造力的发挥。

    2.1.3创新实践能力薄弱,存在“知行反差”

    不少学生已经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好的创意和想法,但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却存在困难,即存在认知和行为上的反差。“有了想法不行动”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课外科技团队能够真正将创意做出成果的只占少数,创业实践也成为“大众纷纷问津、小众坚持到底”的活动。创新能力重在践行,创新实践能力的欠缺严重制约中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也是创新教育着力要解决的问题。[1]

    2.2从创新教育教学角度来看

    2.2.1教学资源不足

    中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创设不足使得中职生创新教育的开展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和阻碍。在硬件资源方面,科研和教学设备落后,实验室、教室、活动中心等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资源有限,学生缺少从事创新活动的空间和物质条件。在软件资源方面,校园创新文化精神理念、创新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在校外合作层面,不少中职学校未能充分拓展和利用社会潜在教学资源,没有实质性的“校企”和“校地”合作平台,使得中职创新教育陷入“孤军奋战”,效果不佳。

    2.2.2教学手段和内容落后

    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无法满足时代要求和学生需求,成为制约中职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因素。目前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多局限于课堂讲授法,单项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缺少教学互动和新颖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创新教育教学中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被确立和突显,使得学生对创新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掌握较为被动,创造力得不到有效开发。再者,“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弱化了实践环节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缺乏有效指导,直接影响了创新教育的成效。

    目前中职学生创新教育的教学内容没能及时更新、无法跟上时代步伐,缺少第一手鲜活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创新教育教学内容不成体系,缺少专门的创新教育教材和课程建设体系,致使学生对创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零散化、碎片化,理解和掌握不充分或不到位。

    2.2.3 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职院校学生创新教育的质量。第一、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从师资构成层面上讲,受“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影响,很多学校未能建立和形成专门从事学生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大多为兼职教师在零散地开展创新教育教学活动。[2]第二、教学水平有限。不少在从事创新教育教学的中职教师,特别是新上岗的教师,未经过专门的创新教学培训和教学训练,其知识储备、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均不能满足实际教学和指导的需要。

    3、加强中职院校学生创新教育的思考

    3.1强化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各种创新行为的观念形态,它是创新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学生只有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具备主观的创新意愿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实践活动中去。

    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所要掌握、拥有的是什么。就拿我校烹饪专业来说吧,创新思维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在烹饪的学习上努力突破传统的制作方法,寻找一个新的思路来完成烹饪制作。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精心准备教学计划,注意对学生创新理念的灌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将问题逐个解决,活跃学生的思想,掌握创新思维的能力。

    另外,无论学习什么专业,培养创新思维都需要兴趣来支撑。举例而言,在烹饪专业的学习上,对于学生而言,这不仅是学习知识,以后还会以此为自己的职业。所以,在中等职业教育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必行之事。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能够有效的开展,促进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创新技能能够迅速进步。

    3.2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对学生影响深远。中职院校应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的文化建设,形成积极浓厚的创新氛围。建立健全中职院校学生创新教育制度。建立分别针对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激励制度,可制定《中职学生创新实践成果奖励办法》、《中职学生创新实践学分认定细则》、《中职学生创新教育指导教师团队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提高师生参加创新教育活动的热情。在《创新实践学分认定细则》中,将学生创新活动参与情况学分化,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修满创新实践学分方可毕业。从政策层面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各类到创新实践活动中去。在《学生创新教育指导教师团队管理办法》中,针对不同类别的竞赛成立了相应的指导教师团队,并设定团队负责人。团队定期开展学习交流,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讲座指导,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在《班级科技委员管理办法》中,请班内品学兼优、对本专业创新感兴趣且有责任感和号召力的同学担任班级科技委员,不定期对科技委员进行培训,使其对各类竞赛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并要求科技委员积极投身到各类竞赛中,以实际行动引领和感召班级同学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加强中职院校学生创新社团的建设。社团是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不同专业的学生为了相同的兴趣会聚集在创新社团中,相互讨论、交流、沟通,迸发出创新的灵感。应根据学科特点成立专业社团,制定社团管理规章制度,学期末对各个社团进行总结、评比、表彰,促进社团可持续发展。通过定期开展的社团活动在校园里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引发学生对创新活动的关注、参与和思考。

    充分发挥科技竞赛的载体作用。学校应以课外科技竞赛为载体,不断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拓展竞赛项目,使学生在竞赛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以赛促学,全面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以烹饪大赛为例,可以在学生群体中进行广泛的烹饪方案征集,指导教师团队对学生提交的烹饪方案进行现场答辩,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方案设计。

    增加学生校外烹饪实践的机会。在学生的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的酒店实习,在酒店里跟在专业厨师的身边,边学习边思考,酒店里的厨师烹饪工作经验丰富,从他们身上学到的本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在校外进行售卖比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分队,让他们去根据人们的喜好去选择一项面点或是菜式加工制作,学生们会在传统的菜式或是面点上加上自己的创意,若是得到人们的赞赏,会使学生感到很有成就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然而学生从事创新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中职院校学生创新教育的成效。中职院校应不断加强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各学科竞赛教师团队建设。定期邀请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为教师团队做报告,提供学科前沿讯息,分析学科发展趋势。选派教师到校外酒店、宾馆等公司企业挂职,参加短期学习与交流,一方面激发教师深入本专业研究,提高自身的科研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的成长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3.4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创新教育至关重要,在创新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应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把握创新的主旋律,把创新的意识和理念贯穿于中职教育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教学是创新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会不断的思考、探索,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3]。中职院校要重视实践教学活动,力求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宽实践教学的覆盖面。

    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拿烹饪专业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与校外的酒店企业进行联手教学,定期的为外界的企业输送一批又一批的实习人员,这些实习人员可以跟随自己心仪的大厨,为大厨打下手,通过在生产一线的实际操作,了解餐饮发展的潮流,了解行业内的新工艺、新口味、新原料、新设备,在不断的经验累积下不断提升个人的实践素质以及职业素养的提升。

    学校大力开展课外实践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的创新实践,切实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对学生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实行有效的过程管理,将课外创新实践教育学分化,可以分为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类别,激发学生参加到各类实践活动中,切实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焕彬.对地方院校中职院校学生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2(10):141-143.

    [2]陈智勇.学分制管理视角下的中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140-142.

    [3]赵春红.论高校科技素质教育的创新[J].教育评论,2011(0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