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低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和瑞兰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阅读板块特色

    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增强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并于“教学建议”中提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1]。统编版教材在秉承该理念的基础上,对小学低学段语文的学习重点和学习难度进行了科学调整,并创造性地新增了两大别具匠心的阅读栏目,使阅读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有趣。

    为了给初入学的低龄儿童一个过渡适应期,统编版教材一年级的识字写字量由原来的400字减少到300字,减幅达到25%。与此同时,阅读在低学段语文学习中上升到更突出的地位[2]。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并新设了涉及不同文体的“快乐读书吧”栏目[3]。前者实现了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并在一定程度上为营造亲子共读氛围,构建书香社会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后者则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这两个新增栏目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为学生人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基于统编版教材的阅读教学策略

    1.倡导亲子阅读

    统编版语文教材为推进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新增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倡导培养家长的伴读意识、共读意识,这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具有重大意义。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利用家长会或家校群等平台,为家长集中讲解阅读在孩子成长以及亲子关系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借此激发家长的共读意识。二是结合“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为家长介绍和示范亲子阅读的科学方法。三是鼓励学生家长在各种家校交流平台积极分享亲子阅读中的收获与体验,并对表现优异的家庭进行表扬和鼓励,进一步燃起孩子和家长的阅读热情。

    2.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形成积极广泛的阅读风尚。因此,学校除了加强与家庭的合作,大力提倡親子阅读之外,还可以利用师生共读、同伴共读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形成浓烈的阅读氛围[4]。如可建立班级图书角和校园图书角;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本之外的神话故事、童话故事等体裁丰富的文本;教师可组织“班级共读”等活动,在活动中与学生共同阅读,一起分享;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阅读竞赛,从而实现“以优促优”,以“优良”带“不足”的效果;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校级“读书竞赛”活动,对热爱阅读、认真阅读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选拔“读书达人”,为广大学生树立读书榜样,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热爱阅读。总之,通过丰富的读书活动以及恰当的激励鼓舞,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乐在其中。

    3.大力开展“1+X”的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1+X”教学,就是围绕“1”篇而组织“X”篇文本,并且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而后师生在课堂上进行集体建构的阅读教学过程[5]。温儒敏先生指出:“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建议老师们采取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6]。”群文阅读能够通过多个文本的交互作用,最大程度地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例如在教学《父与子》时,可以引导学生继续了解这对父子之间的趣事,掀起一波阅读《父与子》群文的热潮。此外,除了以课文为中心的群文阅读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行群文比较阅读。比如,童话故事中会经常出现形象各异的“狼”,这些“狼”被描写得或聪敏机智,或狡猾狠毒。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群文比较阅读,发现同一角色在不同背景下的特征,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4.增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快乐读书吧”栏目为学生们提供了童话、童诗、童谣、古诗、谜语等体裁各异的文本。教师可以结合不同体裁,引导学生掌握浏览、猜读、默读等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将学到的阅读方法用于课外阅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5.强化文本与生活的联系

    统编版教材的选文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将课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7]。比如在执教语文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回想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或者从书籍、电视节目等渠道了解到的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让学生对该文进行续写。将语文学习和学生生活相结合,不仅便于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能帮助学生将语文学习融入并服务于现实生活。

    6.巧用插图

    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特点的插图往往比文字更能吸引低龄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8]。插图能够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象地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更快速、更直观地了解文本,巧妙地使用课文插图能够有效促进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为选文配上了大量颜色绚丽、画面和谐并与文本内容紧密结合的插图。以一年级上册为例,14篇课文共配插图32幅,平均每篇课文有2.3幅插图。

    巧妙地利用插图,对于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等难度较大的文本尤有裨益。如在教学《悯农(其二)》一诗时,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体会农民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教师可以结合文中插图,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画面:似火骄阳炙烤着大地,辛苦的农民虽汗如雨下,但仍旧在辛勤劳动。学生通过直观的插图更能体会农民耕种的辛苦,更能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也更能增强爱惜粮食的意识。

    7.适当迁移

    在教学中,适当的知识迁移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对于刚开始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很喜欢想象丰富、妙趣横生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在讲授《天地人》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生动有趣的神话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在教学《日月水火》一课时,可以结合仓颉造字的传说,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教师还可以向低龄学生推荐《甲骨文儿童识字与绘画》等趣味性很强的书籍,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统编版教材在编排上可谓别出心裁,用心良苦。而语文教师作为教材的重要解读者、知识的传递者、教学的主要实施者,要科学高效地运用教材开展教学,才能将教材的理念落到实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思路,创造性地运用多元化的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堂参与、生活实践中深刻体会语文阅读的无穷乐趣,才能将统编版教材的科学构思、优秀设计意图落到实处。

    此外,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其他方面的创新特色不一而足,以上仅分析了其中阅读板块的编写特色,并据此对小学低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周润芝.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特色及教学建议[J].文学教育(上),2018(5):103-105.

    [3]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3-11.

    [4]傅登顺.部编教材“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的教学新对策[J].教育科学坛,2017(19):14-17.

    [5]方东流,王雁玲,黄利梅.基于语文教材群文阅读的“1+X”教学建模——浅谈“1”的定位和“X”的功能[J].教育科学论坛,2018(13):51-57.

    [6]温儒敏.“部编本”语文“主治”不读书、少读书——在杭州一次教师培训会上的讲话[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7(5):4-9.

    [7]何捷.部编本教材“教读”课型的理解与定位[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11):26-29.

    [8]顾佩琳. 低年级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分析与使用的探索[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