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1+X导师制”培养模式 造就复合型政工人才

    张晓宇

    中图分类号: G72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6-154-01

    摘 要 导师制在企业中已早有应用。将导师制引入在政工人才培養中,是近年来企事业党委的一项新举措。“1+X导师制”是传统导师制的升级版。本文重点考察了冀中能源峰峰集团马头洗选厂的“1+X导师制”的具体做法和产生的影响,总结出其中的成功经验,以期能为同行提供培养人才的参考。

    关键词 导师制 人才培养 政工人才

    近年来,马头洗选厂党委面对企业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打造“1+X导师制”政工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青年人才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打造了一支立场坚定、素质优良、锐意创新的政工人才队伍。

    一、基本内涵

    早在19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拉近师生关系,实施个性化教育。后逐步成为企业培养员工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新员工迅速进入工作角色,骨干员工和后备干部迅速成才。它提倡分享知识与智慧,通过多渠道选聘优秀党建导师,沟通与交流提升组织信任感与忠诚度,有利于培养政工人员和后备力量的责任感和管理水平,使政工业务这种隐性知识的传递更为便捷。同时,导师带徒的过程,可以提高导师的业务能力。

    二、实施背景

    新时代,企业发展不仅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专业的管理人才,还需要一批专业能力和政治素质都非常强的政工人才队伍。而目前的企业状况是政工人才匮乏,素质参差不齐,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功底浅。部分政工干部思想决策水平不高,工作理性思考不够,对问题不能举一反三。二是写作能力水平弱。政工干部业务不熟、文字表达能力弱。三是知识面窄。很多政工干部是“半路出家”,缺乏开展政治工作的方法和经验。四是成绩隐性难被发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身特征,使得这项工作很难做出成绩,即便是取得了成绩也很难被发现。基于以上原因,急需拓展政工人员培养途径。

    三、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结对

    2018年,厂党委经过认真调研,制定了《打造导师带徒政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意见》,把具有较高政工职称(职务)或理论素养、热心政工工作的优秀人才选到党建导师队伍中来,培养对象在政工部门干事、团支部书记、骨干党团员、二本及以上毕业生中确定。采取组织搭桥,自愿结对的方式组织结对11对,按照“缺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的原则,确定培养目标、发展方向和课题,签订培养协议,双方制定课题并围绕课题开展工作。导师分步骤有重点地在思想作风和业务技能方面传经验、帮业务、带作风,定期沟通交流,每季上报进展记录。厂党委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沟通思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年底,厂党委组成考评组对导师及帮带人员及课题成果进行评价,对评定为优秀的给予一定奖励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申报先进时优先考虑。

    (二)拓宽培养渠道

    2019年,为进一步优化政工人才结构,厂党委决定选拔一批复合型青年政工人才,充实到政工队伍里。制定了《选拔培养复合型政工人才实施办法(试行)》,从集团公司统一分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中选拔一批复合型青年政工人才,采取挂(兼)职和竞聘等形式,通过给位子、压担子等方式提高他们从事政工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成长为复合型人才。通过选拔,确定了两名同志进行挂(兼)职培养,即团委副书记挂职到宣传部部长岗位,生产指挥中心技术员挂职到团委副书记岗位;一人进行聘用制培养,即洗选车间团支部聘用厂宣传部干事。这些挂(兼)职和竞聘上岗人员同样采取“1+X导师制”培养模式。厂党委配齐配强导师队伍,组织师徒结对,签订协议,制定目标任务书,每季收听汇报,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对履职尽责,帮带效果突出的导师,每年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显著提升的培养人,每年给予一次性奖励;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培养人资格。

    (三)加大培养力度

    任何工作成绩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导师带徒工作不仅需要师友的共同努力,还得有政策支持。厂党委多措并举加大对政工人员的培养力度。一是更新政工人员的观念、知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从思想上、业务上,写作水平等方面加强对政工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政工人才素质。二是优化配置政工人才队伍。大力培育新人,让他们的活力、闯劲和创新意识、去带动和冲击固有的、较为陈旧的思想,让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三是合理设置兼职政工人员。鼓励管理人员到政工工作岗位锻炼,采取给位子、压担子的方式充实政工干部队伍。四是鼓励政工干部真正深入到基层、下沉到一线,与职工面对面交流,真正了解职工的心声,以便更好地开展政工工作。

    四、取得实效

    “1+X导师制”政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临时解决了马头洗选厂政工人才短缺的局面。而且,生产管理人员的加入,能让政工工作与生产管理工作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导师认为,年轻人欠缺的是具体的工作经验,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与教训与徒弟共同分享,使他们少走弯路,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徒弟认为,导师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分享给自己,这样能避免他们重蹈覆辙,少走弯路,导师的工作经验,是他们最需要补齐的“短板”,这是从书本上都学不到的。此举可以说是达到了三羸的效果,即导师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学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单位的政工力量得到了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