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良好交往的有效途径

    陈素娥

    幼儿期是个体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共享区域活动以其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等特征,在提高幼儿交往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福建省泉州市刺桐幼儿园的大班段教师大胆开展了共享区域活动,以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创设以幼儿为本的共享区域环境,

    增强幼儿主动交往意识

    为确保幼儿在共享区域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教师与幼儿们商议决定共享区域的设置,做到了三个“共同”,即:共同创设共享區域环境;共同参与共享区域的预约;共同商榷共享区域活动规则。例如:期初调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据此确定共享区域的内容,包括木偶乐园共享区、科学探索共享区、梦幻剧场共享区、快乐建构共享区等;打破班级界限,明确教师和幼儿在活动中的地位,由师幼共同讨论设置参与共享区域的预约表,制定共享区域活动规则。

    在进行共享区域活动前,教师与幼儿明确三条规则:活动中保持安静,不干扰别人;能主动向身边的老师、小伙伴问好,与之友好相处;活动后,将区域玩具归类整理并整齐地放回原位。幼儿要提前填写预约表,在进行共享区域活动前要向其他班的幼儿作自我介绍,大家互相认识一下;活动结束后,要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提出下次活动的注意事项。教师帮助幼儿养成及时填写预约表的习惯,将确保每天的共享区域活动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推进。一段时间后,教师发现每天参与共享区域活动的各班人数不一样,于是组织幼儿再次讨论,及时调整预约表的登记方法,让幼儿自主选择共享区域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主动交往意识得到了增强,社会性认知也得以发展。

    二、提供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

    丰富幼儿交往经验

    在参与共享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不断接触其他班的陌生同伴,并与之合作、交往。而且不同的幼儿在面对同样的区域材料时,也会有不同的想法,玩出不一样的花样。这些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和交往的重要机会。而带班教师在参与共享区域活动时,要作为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的观察者和引导者,留给幼儿充分的成长空间,引导不同班级的幼儿自主协商、解决问题。

    例如大三班开展主题活动“世界木偶”时,根据幼儿的需要,在木偶乐园共享区投放了亲子自制的世界木偶。共享区域活动开始后,大三班的小妤(文中幼儿皆用化名)看到自己和妈妈一起设计制作的“韩国”木偶被大一班的小洋拿走了,她走过去想拿回自己的木偶,可是小洋也想表演,不肯让给她。于是,小妤就委屈地向教师“告状”,并说木偶是自己和妈妈一起制作的。教师看出了小洋对那个木偶爱不释手,于是让她们两个协商解决问题。结果,小妤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制作木偶时发生的趣事,还主动教小洋怎么操作木偶,两人愉快地交流互动起来。幼儿有了这样的经验后,在遇到类似的活动情境时,就知道怎样处理了。所以,共享区域活动能够给予幼儿更多解决问题的机会,促进幼儿提高主动交往能力。

    三、开展共享区域交往活动,

    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在共享区域活动中,幼儿怎么玩、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如何引导等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教师要适度引领幼儿学会并运用交往策略,让互动交流走向深入。

    1.注重观察,支持并鼓励幼儿交往

    幼儿园采取专人专责的策略,让教师每人负责一个区域的活动组织与指导,全方位地关注与跟进活动。

    例如,在科学探索共享区里投放“有趣的电路图”科学实验材料,包括电路底板、开关板、灯泡、电池、闸门板等,吸引不同班级的幼儿一起操作和探索。而教师主要是做好有关幼儿与环境互动、与同伴交往的观察和记录工作,并给予幼儿及时的支持和鼓励。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影响幼儿交往的因素,并据此制定指导策略,促进幼儿良好交往。

    2.适时介入,指导幼儿主动交往

    在共享区域活动中,如何加入其他伙伴的游戏是幼儿遇到的最主要的人际交往问题。因此,教师要适时介入,充当幼儿交往的媒介,引导幼儿主动交往。

    例如,在一次木偶乐园共享区活动中,小涵走进木偶乐园,直接拿起一个双手杖偶小熊。这时,小颖走过来说:“我们还没有互相介绍自己,也还没有商量木偶角色和故事呢。”旁边的小莎连忙说:“小涵没在木偶乐园共享区玩过,所以他不懂”。小馨接着说“小涵,你过来,我们先一起商量一下木偶表演的故事,然后你再表演小熊吧。”说着,她主动拉起小涵的手,和大一班、大二班的小朋友一起互相介绍自己。而轮到小涵作自我介绍时,他低着头没有开口。教师走过去对小涵说:“小涵,其他班的小伙伴还不认识你,告诉大家你叫什么名字。”然后向小涵微笑示意。小涵用很小的声音说出了自己的名字。教师马上为他竖起大拇指:“对,介绍一下,大家就认识了。”小馨在旁边也鼓励他说:“要是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

    小涵第一次选择木偶乐园共享区,对区域规则不熟悉,再加上现场还有其他班的小朋友,所以就更加紧张。教师的及时介入给了小涵很大的鼓励,使他渐渐放开,融入到木偶游戏之中。

    3.鼓励分享,帮助幼儿积累交往经验

    在开展共享区域活动评价时,教师经常引导幼儿围绕“有趣的交往”等话题进行分享,激发幼儿交往的愿望。基于幼儿在共享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开展以“规则、坚持、礼貌、需求、合作”等为主题的社会教育活动。例如,针对幼儿在共享区域活动中合作、处理冲突与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弱的情况,开展了大班社会教育活动“合作游戏真快乐”“我会解决问题”等,运用图片、视频呈现问题,引导幼儿们一起思考讨论,梳理形成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之后,让幼儿进行实践,并分享实践中得到的有益经验。

    此外,充分利用开展“快乐星期三”共享区域活动的契机,处理好日常区域与“快乐星期三”的关系。例如,在日常区域中帮助幼儿积累共享区域活动经验,为参与“快乐星期三”共享区域活动做好铺垫和准备;并且鼓励幼儿在“快乐星期三”活动中运用已有经验,形成交往技能。

    综上所述,共享区域活动能极大地拓展幼儿的交往范围,让幼儿亲身体验到在不同场所与不同老师、不同伙伴交往的乐趣,帮助幼儿获得初步的社会认知、社交技能,为幼儿更好地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