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影响下的高校党建模式构建

    內容摘要:网络的发展,已成为一种影响高校党建模式变革的革命性力量,并呈现出积极和消极并存的矛盾状况,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已成为高校党务工作者无法回避且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网络文学 高校党建 实效性

    当前网络的广泛运用已经成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使人类社会展现出与原有社会类型结构不同的新的社会类型结构的新特征,而且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而向人类社会提出新的社会问题,从而创建了高校党建存在和运行的新的社会环境。目前,网络已经成为一种影响高校党建模式变革的革命性力量,因此,研究和探讨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党建模式的构建,已成为高校党务工作者无法回避且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网络环境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我国高校的基本网络环境

    上网已成为高校师生的重要活动。自1994年3月中国获准成为国际互联网成员以来,据最新调查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名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2.1%;其中20-29岁年龄的网民占比也最高,达29.7%;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工具,大学生上网率已达100%。62%的大学生用手机上网;其次网络已成为高校新的教学和学习工具。对于高校教师来讲,在线教学、虚拟教室、虚拟课堂、模拟试验、网上讨论,不仅改善了教学活动的条件和环境,而且也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对于大学生的学习而言,网络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与专业学习有关的信息可供浏览和下载,而且还能够通过在线聊天、文件传输或电子邮件等获得其他高校甚至世界不同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学术性交流的机会,网络不仅使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更具自主性、个性化和选择性;再次,网络已成为校园人社会交往和人际互动的重要载体。网络的广泛运用使校内社会交往和人际互动呈现多样化,人机交流、非同步交流增多,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减少;第四,网络化文化环境的营建。这种文化体现出了较强的自由精神、创新精神、平等精神、开放精神。总之,网络已经成为高校非常普遍的资源。

    2.网络环境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

    网络进入高校校园,特别是校园局域网的开通,为高校的党建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条件。这表现在有利于观念现代化,强化自主终身学习观;有利于手段现代化,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有利于信息资源的运用,使高校党建工作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总之,网络的出现,使高校党建工作由简单、生硬、低效和所谓的“假大空”、“高大全”向灵活、生动、高效和高针对性、实效性转变,是对党建工作载体的重大完善。同时网络特有的信息集成性、双向交流和选择性,使思想信息的表达更直接、自由;思想信息的搜集更客观、方便;思想信息的交流更民主、平等;党建过程得到延伸,党建目标在自愿和引导为主的基础之上实现。

    二.网络环境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的广泛运用,不仅给高校的党建工作带来机遇,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网络所承载的信息良莠不齐,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甚至消极的、不健康的或反动的思想观点随时出现,各种势力在网络领域的争斗也日趋激烈,增加了大学生辨别真伪、善恶等的难度,无疑对我们高校的党建工作产生着影响。

    首先,对国家、民族观念和意识的冲击。

    网络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成功的创建的非现实的和数字化的虚拟空间,它是独立存在于现实空间之外的另一个空间,是一个没有地域和距离概念的人类交往和交流的场所。因此,信息在网络中,能进行跨地域性的、没有距离的和不分疆界的自由流通或交流,从这一层面上讲,网络打破了现有的国家概念,民族观念,高校党建面对这种网上“无国界”、“没有民族差别”等的观念和意识应如何作出反应和应对?

    其次“媚外而排内”思想意识的滋生。

    网络中大量的信息,虽然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机会,但强势国家也通过网络展示其民族制度、物质生活等方面的优越性,实施民族概念和意识方面的倾向性引领。而发展中国家和民族的一些人就会将其于本民族的落后性或本民族某些方面的滞后相比,很容易产生“媚外而排内”的思想意识,冲击人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本民族对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特别是年轻的大学生,他们基本上缺乏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和现实社会发展的认识深度。对于年轻的大学生党员来说,由于对党的理论知识和对党的认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不够成熟,就很容易受到此类思想意识的干扰和困惑。面对上述思想意识的滋生,高校党建应如何作出反应和应对?

    第三,对强权意识和理念的倡导冲击着当前所提倡的“世界和平和稳定”的世界文化的主旋理念。

    当今的世界文化,虽然具有多样性和多元性,但也有其主旋律,即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然而在网上所体现出的却是明显的网络技术所负荷的政治理念:谁掌握着高科技的优势,谁就掌握着世界霸权。面对网络中的技术政治,高校党将工作如何作出反应和应对?

    三.网络影响下高校党建模式的构建

    1.网络影响下高校党建模式构建的方法技术

    所谓“高校党建模式构建的方法技术”,主要是指构建高校党建模式所使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在构建高校党建模式时,其方法技术通常被视为模式构建问题解决的关键。也就是说,当确立了模式构建的原则性框架后,模式构建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我们对方法技术的选择和使用。

    (1)首先成立模式构建的组织机构,以策划面对网络影响高校党建以何种模式应对的问题。这一组织机构的成员,不应完全有党政领导和专家组成,还应包括基层党组织的教师党员、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党员代表。而且这一组织机构的性质,不应是行政型的,而应该是业务性或学术研究型,并且必须赋予这一组织机构拥有调节高校整体党建工作体系的实质性权力。

    (2)展開实证性调查和咨询。我们必须清楚这样的事实:网络到底影响了高校师生党员什么?面对网络的影响,应该为师生党员提供什么样的引导?如果不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在确立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党建目标,选择网络影响下高校党建内容的时候就容易仅凭主观臆测。这些现实性的和针对性的问题是我们构建网络影响下高校党建模式的前提性问题。因此,构建网络影响下高校党建模式,不能够凭主观臆测,而应该在实证性调查和咨询的基础上思考模式构建的问题。

    (3)确立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虽然高校党建面对着网络的影响,可以说是高校党建所面对的新环境、新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新发展的机遇,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化地理解高校党建所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网络影响不是“流行病”,它具有广泛性、深刻性及持久性,所以,我们所构建的高校党建模式,不是寻求速效药,而是构建具有整体性提高高校党建质量的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构建的模式在构建思路上,必须首先确立“以人为本”的逻辑起点和模式构建的价值取向,不仅要面对现实,还要思考它的持续性,即所构建的模式在今后的运行及功能的发挥问题。因此,构建高校党建模式,既要思考目前,又要思考未来;既要思考高校党建的价值引导,又要思考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既要思考所构建的党建模式对高校整体党建工作环境的营造,又要思考广大党员思想素质和政治意识的提高。

    (4)建立民主评议机制。面对网络的影响,即使是我们所构建的高校党建模式实在党政领导、专家、教师党员及学生党员代表等的共同合作下而完成的,但也应该把该模式提交于广泛的党员中,使该模式处于一种接受讨论、评议的民主交流的平台中,以便吸收广泛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我们所构建的模式。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十分关键的策略。这一策略,也是我们构建高校党建模式时经常忽视或弱化的。

    也许还有其他必要的环节和策略,但上述这些策略是我们在构建高校党建模式时应该考虑的,以使所构建的模式具有合理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避免主观臆测和武断所造成的功能性缺失。

    2.网络影响下高校党建模式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内容

    网络影响下高校党建工作是指“利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广大党员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党章》要求,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网上”、“网下”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它是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在网络时代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因此,网络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内容仍然是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同时,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党建在内容选择上要关注时代特色,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及时地纳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之中。

    总之,网络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又是一项紧迫而现实的艰巨任务,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实践过程。我们只有适应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的特点,边实践,边总结,掌握规律,科学管理,加快发展,才能促进网络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邱程,高校当讲工作创新的理念、旨归与路径—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9年7月

    [2]江华,互联网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青年报,2001年5月27日

    [3]张文礼,周红,网络: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2)

    [4]郝大林,邓小平党建理论内容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3)

    [5]田建国,深入开展高校党的创新理论教育[J].枣庄学院学报,2007(06)

    [6]王路江,以先进理念为指导,创新高校党建工作[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01)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网络对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编号:10CJYJ15

    (作者介绍:姜振栋,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