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有味是清欢

    尹颖

    语文教学不能没有思想,教师不能没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主张引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我的教学主张是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断的教学反思,让我在不断变化、不断生长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以自己的视角直面教学中的现象和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诠释,并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我提炼出自己的教学见解和观点——语文有味是清欢。

    一、教学主张的内涵

    “语文有味是清欢”语句化用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诗句本意是“人间最有味的是这清淡的欢愉啊!”这句带有哲理性的诗句,带给我无限的思索。人世间的滋味最是这清淡的欢愉,生活如此、为人如此,为学也是如此。

    “清欢”之“清”,即清淡,可理解为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追求“自然与本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自然状态下生成知识,涵养智慧,锻造精神。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是语文教育的美学哲学境界。

    “清欢”之“欢”,为欢愉,可解释为语文学习带去的精神愉悦。以生为本,乐享欢愉的语文教学。师生双方感到幸福,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把尺子,也是检测教学“生态”的一条标准。

    二、酿制“清”的策略

    “清”取“自然、本真”意,本真语文,是指回归语文的自然形态与本质,表现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回归学习初衷、重视过程享受、培养朴素情怀。如何让学生在自然的学习状态下,走入语文教學的本真呢?

    1.“宁静的课堂”策略——顺其自然,静化心灵

    我借鉴了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的“宁静的课堂”策略。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受过程,学生深入地感悟文本要经过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宁静感悟文本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个性的思考,学生只有经过了自己的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才能有观点可讲,才有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才会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深意。

    在观摩全国中语“教改新星”杨聪老师执教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一课时,我更坚定了我的想法。杨老师尝试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课文改写成一首诗歌。大胆的创意,学生们跃跃欲试,但是将科幻小说改成诗歌,两种文体巨大的跨度,又有一定的难度。杨老师采取把想法交给宁静的课堂,把成长交给时间的策略。在15分钟学生自己熟悉文本,并找出自己认为有诗意的句子进行拼凑和改写后,又花8分钟进行小组讨论和修改完善,最后每个小组都成功呈现了自己诗意又富有哲理的作品。从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文中末尾一句“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不会迷失了自我”加入作品,我知道,他们对于这篇小说的真意已了然于心,在充分的感悟文本、触及文本的核心之后,老师自然地引导点拨科幻小说,“幻”的表象之后是思考的“真”的主旨,也让学生从地心走入人心,重拾对自然的敏感之心,回归自然之心,激发内心朴素的品质。

    信赖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宁静的阅读氛围,遵循了学生自然的学习状态,提升了学生对语文本真的探寻能力。

    2.“无痕”语文策略——以文养人,醇香四溢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文化引领,更为重要的是,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创造文化、发展文化。语文学科背后是一个广博的领域,这里有足够多的美,足够多的智力历险,足够多的探索发现。“无痕”语文策略,讲究平素涵养,在时间的长河里,以美文为酒曲,酿文化之醇酒,让学生经常沉浸在“文化”之美酿中,沉潜涵泳,养真气,练内功。

    我试着将学生喜欢的流行文化带入课堂,让高雅的文学元素也走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时播放流行歌曲《寂寞沙洲冷》《青花瓷》《生僻字》,观看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选段,与学生一起寻找流行元素的文化根脉,苏轼的《卜算子》、《诗经》中的《蒹葭》、崔颢的《登鹳雀楼》,自然进入学生的视野;受统编教材八下第三单元“声情并茂诵古诗”的触发,我带领学生穿上古装吟诵《关雎》《鹿鸣》,在优美的唱腔中自然地进入诗歌的国度;我和学生一起尝试翻译英文小诗,文艺版、诗经版、绝句版等各种版本,让学生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在名著《儒林外史》的分享会上,我们一起编写《杜少卿之歌》,配上时兴的rap唱词,让真名士的风采震荡每一位少年的精神……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无痕对接,使课堂丰盈多姿,精彩纷呈,也使文化之露,滋养了学生成长的心田。

    三、打造“欢”的方法

    欢愉是一种美好的感受。无论是我们的汉字,还是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都是充满美感的,所以语文的学习应该是令人身心愉悦的。以生为本、乐享欢愉、师生共生,是“欢”的课堂之追求。

    1.寻找气氛的触点,让课堂穿越

    在教学中,尝试寻找欢愉的课堂气氛的触点,让课堂穿越。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等都有积极的影响。这也是欢愉课堂构建的最基本要素。首先,教师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欢愉的课堂氛围,并适时开启触点,带领学生穿越课堂,与作者相遇相知,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充分挖掘自身潜能,积极开展语文学习。

    如创设情境教学法,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用与作者有关的小故事开启穿越之门。我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先讲述作者莫顿·亨特之所以被称为“孤胆英雄”的事迹,自然地引出他小时候在悬崖上的那次经历,让学生在强烈的好奇中,走入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在教学《陋室铭》一文“惟吾德馨”一句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这句看似过分自夸的感叹的由来,引大家走入作者刘禹锡三次被县令刁难的故事,使得学生在释疑中了解作者的写作缘由,更为作者乐观的反击而畅快人心,得到精神的欢愉。

    2.花样教法,只为花样少年

    语文相较其他学科,趣味性更强,因为它生动、深刻、充满哲理而又不板着面孔说话。既可以从文体上来花样教学,如统编教材的新闻单元、演讲单元、综合性学习等都可借助书中要求的各种活动来丰富教学,学生喜欢游戏是天性,也需要课堂玩出花样。不同课型的文章,也可以变换教法。

    我在执教统编八上散文单元的自读课文《昆明的雨》时,运用了任务单的形式。在学习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体特点时,先用完成思维导图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梳理课文的内容,紧接着设置“读者质疑作者”环节:题目为《昆明的雨》,但事实上,文中对雨的着笔却不多,反而写了很多其他的事,文章是否跑题呢?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自主探究中,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充分体现生本课堂,让学生收获成功的体验。

    教学看似枯燥的文言文,教师可将故事性比较强的文言文让学生现场表演。我在教学《核舟记》“船头坐三人”一小节时,让学生自己讨论、想象文中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等,然后请学生上台分角色扮演,台下同学配文朗读,并点评学生们的表演,在学生直观的视觉感悟中,完成對于核舟制作者技艺精湛的赞叹的习得。这样既使学生参与意识增强,课堂气氛活跃,又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成功的欢愉。

    3.新颖的现代教学手段,让学习灵动有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的数字化时代也近在眼前,教师应善于运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比如智慧课堂、之江汇教学软件等,能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加强学生与现代科技的链接。通过在线答题,实现数据统计分析,实时的学情反馈,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投屏、手写板、计时器、小组评比等APP配套小工具,都能够在课堂上通过移动终端适时开展。

    我在执教公开课诗人阿来的游记《一滴水经过丽江》时,运用了之江汇教学互动课堂中“随堂拍照”功能,拍照投屏学生任务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多感官的分享写作角度的探寻结果,提升课堂效率。同时运用优芽等软件制作简易课文动画、EV录屏软件等录制微课及翻转课堂等的信息技术形式,也深受学生的欢迎。通过在线教学,放大学生的感性认识,无所不能的互联网世界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习方式也成为一种学生喜爱的时尚手段。

    4.美妙的课堂语言,诱发欢愉分子

    一个人感到欢愉时,身体会大量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激素,高浓度的多巴胺便是人们感觉幸福的源头。要打造欢愉的语文课堂,教师就要通过语言艺术来刺激学生多巴胺的分泌。教师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放大学生直观的感受;教师带着诗意的启发性语言,带领学生走入课文的意境;教师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性的语言,含蓄幽默、耐人寻味。由兴趣所诱发的多巴胺,持续高浓度欢愉的感觉也更长久。同时,在评价学生时,教师运用赏识策略,对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以及增强学语文的信心也大有裨益。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那么,学生绽放的笑容一定会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

    九年的教学时光让我反复思考、反复斟酌,初成“语文有味是清欢”的教学主张,语文的味道最是那自然、本真中精神的欢愉。或许还很稚嫩,但却是我现阶段教育情怀的体现。当然,此教学主张,它会随着教学实践的新要求,不断地完善、生成与改进。

    作者通联: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