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大刀催生的《大刀进行曲》

    祖 远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这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大刀进行曲》,被人们传唱了半个多世纪。它曾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直到今天我们唱起它仍有热血沸腾之感。但是,知道这支《大刀进行曲》是怎样诞生的吗?

    《大刀进行曲》,最初时是专门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大刀队的将士们写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的东三省,接着,又开始向关内进犯。1933年元旦,山海关保卫战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这时驻山西阳泉的第29军,奉命开赴长城前线对日作战。29军是冯玉祥西北军的老底子,全军12.2万人,武器装备极为破旧,有三分之一的枪械是汉阳造,三分之一是毛瑟枪,还有三分之一是自己修械所制造的土枪,而且,许多型号的子弹兵工厂早就不生产了。

    面对低劣的装备,军长宋哲元并未怨天尤人。他命部下沿袭西北军的老传统,支起一个个铁匠炉,为每个士兵打造了一把锋利的大刀,并且给每个团都配了操刀教练员,使许多士兵练就了一手高超的大刀术。

    1933年3月9日,29军紧急出发,接管长城喜峰口的防务。喜峰口是北平与热河交通之咽喉,东有铁门关、董家口,西有潘家口、罗文峪。明、清时不仅是京师北方的主要屏障,也是关外入朝进贡的关口。当29军的先遣团赶到喜峰口时,日军的500余名骑兵已来到了长城脚下,勇士们急忙堵上去,打退了敌人,保住了阵地。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当晚,喜峰口前线总指挥、29军109旅旅长赵登禹挑选了500名大刀队员夜袭敌营。出发前,赵登禹把500大刀队员召集起来进行动员,他说:“弟兄们,我们经过几年的磨砺,就是为了打击外侮,为国效力。今晚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们的口号是:有进无退,死而后已!”

    大刀队分左右两路出发,左路由副团长孙儒鑫率领,从喜峰口西的潘家口向蔡家峪一带进攻;右路由营长王昆山率领,从喜峰口东的铁门关插向白台子。

    两支突击队于凌晨2时先后到达目的地,而鬼子们此时正蒙头大睡,500名大刀队员抡起大刀,奋起神威,挨着帐篷一溜头地砍了下去,近千名敌人从梦中惊醒,光着身子往外跑,不少人撞在29军勇士们的刀口上,作了无头鬼。

    大刀队在这里砍杀了近三小时,使500多名敌人身首分家,还顺便焚烧了十几辆满载各种物资的汽车。在回撤的路上,他们又将沿途狼洞子、黑山嘴和南北权子等处宿营的敌人,用大刀砍杀殆尽。

    3月11日夜,29军组织了对敌人的第二次夜袭。这次共出动4个团的兵力,左路由赵登禹旅长率王长海团和黄升堂团从潘家口出击;右路由佟泽光旅长率李九思团和仝瑾莹团从铁门关出击。战士们身上仍背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带8颗手榴弹。

    星夜,冷月高照,寒风掠面,勇士们沿着山间小道,踏着路上的积雪,静悄悄地出发了。

    凌晨3时,战斗打响。营长苏东元率部砍死了200多名日寇,缴获了敌人停在外面的装甲车和18门野炮。这些武器虽然都是29军非常需要的,但在当时隋况下却没有办法将之带走。于是苏东元指挥战士们将它们全部炸毁。连长张维瑾带领勇士们砍死了一个炮兵阵地上的40多个敌人,缴获大炮4门,炮弹36发,他学过打炮;便顺手把这36发炮弹全部打向了日军阵地,炸得日军哭爹喊娘。

    这次夜袭,29军共砍死砍伤敌人数百名,烧毁了敌人200多辆汽车及车上的弹药和粮秣,取得了空前的胜利。遭袭击后的敌营里,到处是无头的尸体,不少人半夜经常被惊醒:“大刀队来了,快跑呀!”不少日本兵晚上睡觉前,脖子上要戴着一个自制的铁护圈,以防脑袋被大刀队砍掉。

    29军大刀队英勇杀敌的事迹,极大地振奋了国人。人们热情讴歌29军大刀队的杀敌精神,报纸上登出了这样的诗歌:“大刀大刀,雪舞风飘,杀敌头颅,壮我英豪!”

    当时上海有位青年音乐爱好者,名叫孙培元(又名麦新),在一家外国公司供职。29军官兵大刀杀敌的事迹给了他极大的激情,他废寝忘食地投人创作,不久,《大刀进行曲》便问世了。最初发表时副标题为:《献给29军大刀队》。原歌词为:“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方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后来,为了便于全国人民传唱,歌词作了部分修改。原稿本歌词“二十九军的弟兄们”定稿时改作“全国武装的弟兄们”,“咱二十九军不是孤军”改成为“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大刀杀敌的风采,体现了中华儿女英勇不屈的精神,它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