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促进高中历史深度学习的策略

    王小梦

    摘要:深度学习是新时期的一种学习方式,满足了信息化时代对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如何深度学习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在教育领域,教师与学生密不可分,因此笔者将从教师视角开展深度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规划学习方式、通过师生合作建立学生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于促进高中历史深度学习进行阐述。

    关键词:深度学习? 深度教学? 策略

    何谓深度学习?学术界虽未给出明确定义,但从中外学者的研究中不难看出它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复杂环境下表现出高度投入、高阶认知参与并获得有意义的学习。”很明显,浅层次的机械学习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它切合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并促进其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涵养学生的社会承担意识。

    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又该如何促进深度学习的开展呢?

    一、开展深度教学

    一场成功的教学,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领,结合课标、学情等因素设计有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为此,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一个重要的策略在于开展深度教学。

    (一)教师素养的提升

    教师素养的提升对深度教学的开展乃至深度学习目标的实现都很重要。教师有必要养成诵读经典、阅读文献的习惯,涉猎文史学科等相关知识;敢于创新,敢想敢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断开展实践学习,多学、多听,勇于锻炼,不断提高个人人格素养。

    筆者在准备人教版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时,广泛地诵读唐宋诗词,尤其是唐朝前、后期的诗歌,发觉虽处同一朝代,诗歌风格却有所偏差。如李白能够写出《将进酒》的恣意洒脱,而杜甫却写出来《春望》的国破忧愁,为此设置问题:“唐前期与后期诗歌风格的差异有哪些?”引导学生不仅阅读诗歌,而且深挖诗歌背后的历史因素。

    (二)合理的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重难点,以此作为突破口统领课程的进展。

    教研中,青年教师朱老师展示了对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的目标设定,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课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明白科技对政治、经济的重大影响,尊重科学,尊重知识,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科学的教学策略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只看到白纸黑字,其学习效果必然不佳。科学的教学策略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难题。

    朱老师在研讨《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时,为突破教学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提供了四则材料:《江泽民文选》、王纪一《毛泽东与“两弹一星”战略决策》中的一段话、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对袁隆平的评价以及秦山核电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研究到底功效何在?

    通过创设有效情境,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融入那个时代,从历史的角度观看历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深度学习,最终突破重难点。

    (四)反思教学

    教学反思是结合课前、课中、课后的活动,进行深入性的思考、反省,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空课开展期间,老师讲授《鸦片战争》时拓展了“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课堂结束后,学生对此提出疑问:“什么叫片面?这个领事裁判权是在租界内吗?”学生的疑惑反映出授课老师引导不到位。

    对此,教学中,教师要反思教学的完成度,仔细研读课标,回味自身表现,不仅要反思自我,更要反思学生状况。教师须结合课堂学生的参与度、表现情况建立初步印象,课后结合作业反馈,搭建反思基础。教学反思应当贯穿教学始终,方可强化教学的深度。

    二、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深度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以往学习中,学生习惯“填鸭式”教学,被动参与课堂活动,这与我们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背道而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对促进深度学习可以说具有不言而喻的影响力。

    (一)课前自我理解

    笔者调查了班级50名学生,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存在的学生占68%,78%的同学认为预习对课堂效果影响很大,能够做到课前预习的只有44%。通过这组数据能够看出课前预习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课前学生不预习,对教材内容知晓甚少,课堂中便不能很好地跟随教师的教学进程。学生毫无选择地记笔记,一节课下来除了疲惫之外,只会增添对课堂的厌烦,收获甚少。因此,学生课前自我理解至关重要。

    (二)课中学生分享合作

    无论教师在课前如何充分准备,在课堂教学中都会存在不可控因素——学生。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的获得感是教师备课时首要考虑的。教师在教学规划中设计的问题,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互动,是考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标志。

    朱老师在教授《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时,抛出一个问题:“中国研制这些核武器是否与我们热爱和平的初衷相违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预想内,很多同学回答“不违背”。一位男生却很疑惑地提出:“中国研究核武器会引起其他国家效仿,起到一个带头作用。”朱老师显然有点意外,却很敏捷地发挥了专业功底,回答道:“你提到的带头作用,一定要注意是加双引号的哦。核技术的发展会给世界带来紧张,同时也可以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研究核武器一定不能忽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通过个人思考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获得解决办法,在课堂上展示分享,教师加以激励,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三)课后反思与迁移

    很多学生把课堂视作学习的结束,这种观念易使学生停留在“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的浅层次阶段。深层次的学习需要学生投入进去,不仅在课中,也在课后。课后反思与迁移尤为重要。

    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第41题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一位学生提出:“材料一可以看出康熙时期贸易往来是统一征税,到鸦片战争之后的《税则》,能看出税率是降低了。但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税率由政府主动变成了政府被动。”通过此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沒认真审题,没能明确问题在于税率的变化。在教师与他的互动中,他反思自己“看错考查角度”,最终没能圆满地完成题目。

    课后反思不仅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更能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历史解释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促进深度学习的开展,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建立学生评价体系

    “深度学习能力的养成以高阶思维能力为基础,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以为课程结束、作业完成便结束了教学任务。建立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

    (一)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对深度学习的进一步开展作用巨大。学生在学习中有细微变化,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

    教学后,学生对“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仍不理解。笔者答道:“听到你这个问题老师很开心,认真的孩子最招人喜欢。”师生讨论后,学生开心答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茅塞顿开啊!”此后该学生更是积极提问题,进步很

    快。教师的鼓励这一举动虽小,却是学生深度学习的推动力。

    (二)学生自我评价

    深度学习具有导向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培养综合性、体系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在预习案与课后作业中设置学生自我评价表,通过实现学生自我剖析与反思,为下一阶段的进步奠定基础。学生自我评价为教师评价学生奠定基础。通过自我评价的反馈,教师也可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现状,找准对学生印象的误差,更好地对症下药。

    结语

    促进高中历史深度学习,方法多样。本文从开展深度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学生评价体系三个视角对如何进行深度学习进行了阐述。对深度学习的研究顺应时代潮流,为深度学习在实践中的推行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指向深度学习的学历案[J].人民教育,2017(20).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申继亮主编.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师发展之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张鹏,郭恩泽.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7(09).

    [6]杨淋菁.高中历史深度学习策略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9.

    [7]高月勤.深度学习视角下学案设计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8]康淑敏.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研究[J].教育研究,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