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影像空间提升多彩贵州区域形象注意力

    李卫红 蒋海军

    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在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语境下,贵州影视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贵州元素的影视作品,创作数量和质量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仅2018年就有《无名之辈》、《地球最后的夜晚》《四个春天》等和贵州有关的电影陆续走上了国内外银幕,让数千万人次的观众体会到了多彩贵州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在2019年3月举行的贵州影视座谈会上,省委宣传部部长慕德贵表示:“推动贵州影视繁荣发展,我们有信心。一部又一部富有贵州特色、贵州韵味、贵州风尚的影视精品不断出现,影视圈的贵州声音越来越响亮,影视黔军已然成为中国影视一支重要力量。”[1]本文试图运用SWOT分析法对当下贵州影视业进行分析,厘清贵州影视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充分认识产业发展潜在的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并尝试提出相关建议。

    一、优势:“影视黔军”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外部环境利好

    国内电影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为贵州电影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根据国家电影局数据,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比上年增长9.06%。其中,国产电影票房占票房总额的62.15%,2018年全国共生产电影1082部,市场份额也有提升,其中6部国产片进入总票房TOP10,数量较2017年有所增加。同时,影视产业基础建设不断扩容,2018年全国新增银幕9303块,银幕总数已达到60079块,稳居世界第一。全国票房从2012年171亿至今,短短几年时间攀升到600亿级门槛。中国电影的制作质量、产业链延伸、院线建设等都有了很大提升。2018年国产片表现亮眼,整体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压力下,《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等影片,口碑不断发酵,取得骄人的票房,呈现出一种未来可期的态势。

    (二)地域题材的理性选择

    纵观近年来贵州元素的影视作品,都有一个鲜明的特征,那就是本土题材的选择至上。近年来以贵州元素为“爆点”的影视剧,在以下几个方面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欢迎、认可和肯定。

    一是红色题材的自觉演绎。从20世纪80年代的电视剧《在密林,在山岗……》到21世纪以来的《雄关漫道》《二十四道拐》《伟大的转折》等作品,这些贵州制作的影视作品多次夺得全国大奖。《伟大的转折》被列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8-2022年重点电视剧选题规划,并获得2019年度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二是民族题材突显文化自信。贵州是民族民间文化的宝地,新世纪以来,相当部分影视人选择这一题材作为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表现内容,从不同侧面呈现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在观众中产生强烈的共振。例如丑丑的《阿娜依》《云上太阳》《侗族大歌》“三部曲”。三部电影故事的发生地都在黔东南,苗乡侗寨是取景地,是典型的乡土人文呈现,如隽永的诗歌,沁人心脾。电视剧《奢香夫人》的关键词是“彝族文化”和“民族团结”,主题鲜明,跌宕起伏,表现出民族文化题材蕴含的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具有很高的历史认知价值和时代价值。

    三是现实题材的贵州表达。现实题材一直是贵州艺术家聚焦社会生活、反映时代变迁的秉持和追求。近年来推出的多部影视剧,现实题材成为一大特色,聚焦“大数据、大生态、大扶贫”三大战略,凸显“多彩贵州”的文化優势。电影《天渠》被国家电影局列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影片;纪录片《出山记》荣获2018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纪录片。电影《云上绣娘》、《文朝荣》,电视剧《花繁叶茂》、《中国天眼》、《吉它兄弟》等从不同侧面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大踏步前进的生动故事。

    除此之外,电影《寻枪》《青红》《路边野餐》等或在贵州拍摄,或由贵州导演,多数依托贵州独特的历史传统、地貌特征及民俗风情所打造。尤其是从贵州走出去的姜文和宁静主演的《寻枪》、王小帅执导的《青红》,21世纪之初以来在影视界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贵州元素的凸显尤为注目,是典型的“贵州符号表达”。

    贵州独特的人文资源和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神秘多彩的贵州影像空间世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陈旭光教授认为:一定程度上,2018年是国产电影的“贵州年”。贵州电影惊艳影坛是地理、文化等偶然、必然因素“多元决定”的结果。[2]贵州多元、深厚的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山地文化、“三线”文化、阳明文化等,引发了一系列相关重大题材的拍摄。以欧阳黔森为代表的创作群体近年来紧紧抓住贵州影视剧异军突起的战略机遇,陆续推出《王阳明》《奢香夫人》《极度危机》《伟大的转折》等重大题材影视作品,“贵州影视”现象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为助推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及时出台政策扶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发〔2015〕27号)和贵州省委关于文艺工作的指示精神,贵州对符合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进行奖励。引导全省文艺工作者努力创作生产更多具有中国气派、贵州特色,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进一步增强贵州文化软实力,构建贵州精神高地,推动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影视产业全面深化改革,认真学习国务院颁布的国发2号文件和对贵州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给出明确指示,省委、省政府要求相关文化单位做大做强以‘多彩贵州为代表的影视等文化品牌。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台了《贵州省“五个一工程”领导小组工作机制》《贵州省文艺精品创作重点项目扶持暂行办法》《贵州省优秀文艺作品奖励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不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

    二、竞争劣势及外部威胁:制约“影视黔军”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全面分析“影视黔军”发展存在上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近年来贵州省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贵州省有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3.6万余个,从业人员41.71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56.02亿元,相比2016年的398.02亿元,增长14.6%,占GDP的比重为3.37%。截止到2018年年底,贵州全省共有204家城市影院,全省电影票房收入7.27亿元。[3]但由于贵州地理位置处在西南边陲、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对落后、人才聚集能力等方面局限,与周边省份及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影视文化企业普遍规模小,产出少,生存压力大,缺乏龙头企业

    贵州目前虽然有上百家影视文化公司,但大多数企业注册资本不足千万元,很多公司都是三五人,产业规模小,制作能力弱,多数以揽些广告,拍摄小视频生存,有能力制作大型电影的团队严重不足,行业整体处于“小、散、弱”的状态。全省平均每年生产的有一定影响的大型影视作品不足十部,彼此之间争夺资源,严重威胁影视黔军的健康发展。遵义、都匀、大方、晴隆等地虽然都有不同风格、不同体量的影视城,也吸引了一些剧组进驻拍摄,但缺乏成熟的影视制作和发行公司,且没有形成策划、融资、拍摄、制作、发行一条龙的服务机制,市场运作机制尚不完善,缺乏与省外大型制作企业竞争的实力,对电影制作方没有吸引力,也缺乏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二)影视行业专业人才短缺,人才储备不足

    影视产业是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产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4]影视行业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我国电影专业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电影产业发展的需要。[5]贵州专业影视人才短板非常明显,截至到2016年底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34.58万人,中高级人才严重不足,特别缺乏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的高层次人才,人才缺乏制约着影视的产业化运作。[6]贵州当前没有专门的大型国有文化影视产业集团,主要几家国有文化企业虽然成立了一些影视工作室,但多数缺乏专业团队,在大型电影创作及发行方面经验不足。此外,本土学者对贵州电影产业关注度并不高,贵州各高校也几乎没有设立贵州电影发展的相关专业课程,尚未成立比较专业的本土电影智库,贵州影视文化产业生产和输出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三)投融资渠道缺乏,盈利模式单一

    由于目前国内影视市场整体尚不规范,影视项目多数投资大,风险高。在2017年国产电影TOP100盈亏榜中,亏损的超过一半以上。2018年上半年国产电影TOP50盈亏榜里,也仅有20%左右的电影盈利。资金不足,成为制约贵州本土电影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贵州电影投资的正规渠道和平台尚不完善,资金流入不畅,制约了电影的良性发展。

    目前,贵州本土电影多数以重大政治题材为主,依赖政府资金支持,影视产业链“生产——传播——衍生产品开发——收益——再生产”的主要环节尚未完全形成,影视行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市场运作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营销链条和工业化生产格局。省内主要影视机构盈利能力不足,增值业务和IP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

    三、“影视黔军”发展的机遇

    (一)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影视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对影视产业发展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影视产业发展。2017年3月,《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中国电影业开启新时代。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2018年3月,中宣部国家电影局正式成立,无疑是对电影改革和发展的肯定,并强调电影对推进国家文化复兴的关键性作用。这是继《电影产业促进法》后,国家关于推动和维护电影事业繁荣的又一重大举措。此后,国家层面《关于电影票“退改签”规定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有关工作》、《国产电影复映暂行规定》等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同年12月13日,國家电影局下发《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深化电影院线制改革,鼓励发展电影院线公司,提出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达到8万块以上,电影院和银幕分布更加合理,与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分布更加匹配等具体措施。

    (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助力电影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贵州速度”,涌现出很多创新成果和一大批英雄人物。同时,贵州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美丽的山水自然资源、人文彰显的新时代贵州精神等都是影视发展难得的“富矿”。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文化消费将井喷。2018年全国人均GDP已经达到9769美元,贵州2018年实现生产总值1.48万亿元,人均GDP为6233美元。据“2018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显示,中国消费者钟情国内的旅游、电影和游戏。与国外电影相比,国产电影得到了超过六成居民的青睐。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大数据、大生态、大扶贫三大战略,贵州GDP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消费,为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为影视业国际交流搭建了合作平台

    随着国家级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建设,贵州坚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三区联动、创新驱动,实现了对外全方位开放的大踏步前进。同时,贵州积极参与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此外,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等大型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影视黔军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为贵州影视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推进贵州影视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扶持政策

    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层,要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计划,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保护贵州电影版权,遵循市场规律,吸引社会资本和各界力量共同打造贵州影视精品。一是要建立合理的投融机制,专业的投融资服务平台,打造贵州电影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等服务体系。二是要积极争取国际山地电影节永久落户贵州,搭乘“一带一路”东风,优化影视孵化环境,推进影视产品创新升级,促进国际交流合作,进而实现贵州影视的顺势发展。三是完善扶持影视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打造清晰的、可操作性强的影视发展政策体系。大力培育和打造一两家影视龙头企业,大力支持各类影视城和影视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壮大,全力打造影视产业集群,拓展上下游相关产业链,实现影视产业和企业品牌化聚集,不断提升附加值,推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7]

    (二)拓展全球视野,打造影视产业创新人才队伍

    影视产业的“生产”与“传播”归根到底要靠人才。贵州地处西南边陲,对影视人才的吸引力天生不足,更需要有国际事业和宽广胸怀,引进、培养一大批影视类优秀人。

    一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进一步优化海内外优秀创作人才、卓越导演、编剧等高层次影视类人才引进渠道。积极探索以项目制的方式柔性引进海内外知名影视人才,打造优秀的主创创队。

    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影视人才培养。从贵州影视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培养计划,本土影视机构和教育机构要整合资源,创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机制,重点打造一两家国内外一流影视学院,大力培养本土影视产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科研人才。

    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为影视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发展平台。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国内外优秀影视人才和大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贵州影视创新、创造、创业活动。改革人事制度、薪酬制度,考核方式,充分激发影视类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不断擦亮“影视黔军”这张名片。

    (三)加强影视传播体系建设

    一是积极对接 “一带一路”,以举办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东盟教育周等活动为契机向世界展示贵州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新形象。

    二是积极支持和整合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贵州广播电视台、多彩贵州网等本土媒体资源打造贵州影视国际传播平台和影视产业发展国际智库,建立贵州影视国际传播体系,建设贵州影视资源数据库和大数据分析平台。

    三是在充分运用天眼、动静、众望等客户端传播平台的同时,借助国外社交媒体及视频传播平台等开展对外传播工作,加强国际影视版权合作,让“影视黔军”更好承担起发展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讲好贵州故事、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建构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美好形象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 蒋明镏 ,胡桅可.培根铸魂!这些影视大咖齐聚,共谋贵州影视发展[EB/OL].(2019-03-29)当代先锋网http://www.ddcpc.cn/news/201903/t20190329_421366.shtml.

    [2]陈旭光.中国电影的“空间生产”:理论、格局与现状——以贵州电影的空间生产为个案[ J ].当代电影,2019(06):4-10.

    [3]贵州省统计局. 2018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04-09)贵州省人民政府官网http://www.guizhou.gov.cn/zfsj/tjgb/201904/t20190409_2380522.html .

    [4][7]李琳,赵天亮.基于SWOT框架的“影视浙军”发展研究[ J ].中国电视,2014(09):92-95.

    [5]李志雄.广西电影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 J ].电影文学,2012(09):14-15.

    [6]王前,黃勇.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J ].新西部,2018(19):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