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改革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影响

    摘 要 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财政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实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即实行财务会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双报表模式,推行成本管理,要求按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按期摊销无形资产,强化绩效管理,全面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这对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键词 政府会计改革 绩效管理 资产折旧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主要依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及其他相关文件和规定进行,目的是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2019年1月1日起,高校系统全面实施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构建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并建立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收付实现制决算报告双报告并行的模式,强化绩效管理,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必然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一、政府会计改革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创新和影响

    为改变传统预算会计不能科学、全面、准确地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负债状况,不能反映单位履职的运行情况,不能准确核算成本,不能取得信息完整的综合财务报告等状况,财政部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了有效的改革。随后,教育部财务司也在高校系统全面实施会计改革,并出台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和衔接规定意见。高教系统自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这将对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重新解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定义

    新政府会计制度指出,“固定资产应是政府会计主体即事业单位出于满足自身的业务活动需要而控制的资产”;《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36号令)对固定资产的定义为“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两者比较,“控制”直接体现各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实际掌控,包括占有、使用和收益的各方面权能,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既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也当然地承担管理固定资产的义务。这一变化也体现了财务会计的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有利于高校等事业单位会计部门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二)规定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按类按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为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进而加大高校等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相较以往单纯的预算会计,新政府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理论,明确了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使用年限和范围: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不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无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规范实物管理。与过去不提固定资产折旧相比较,这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也体现了事业单位对成本效益的重视;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更注重投资回报,促使资金项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固定资产分配的合理化。

    (三)按时上报固定资产月报和固定资产年报制度

    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财政部于2017年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度报告管理办法》,要求事业单位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同时,“编制年度固定资产使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的大致状况以及对于固定资产使用的分析和总结,以便于全面、动态地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变动等情况,形成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并要严格控制资产增量,而且将资产报告反映的情况作为预算安排和绩效管理的重要依据”。按照新制度的规定,2019年1月起,各单位开始定期编制固定资产月报,这可以有效提高固定资产信息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促进各事业单位强化固定资产责任意识,促进各事业单位改善固定资产管理。

    当然,新会计制度对国有资产的影响不局限于以上这几方面,还有长期股权投资使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强化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入账成本核算,经管资产按照谁管理谁入账原则核算,健全完善资产确认、计价和入账管理等等。

    二、政府会计改革对资产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作出了大幅调整,必然对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资产年报管理办法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资产管理和有关财务、会计的相关制度规定,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完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做好各项资产的日常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做到账表、账账、账证、账实相符,保证资产报告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这些规定也对资产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加强资产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财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并行的模式,既注重预算收支的安排,也注重成本效益的考量。这不仅对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相关资产管理人员的资产管理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过去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够,导致各单位的资产管理队伍不够专业化,大量非财务非经济管理专业的人员从事资产管理工作,他们对折旧、对相关资产报表既缺乏认识,也没有了解的热情。另外,事业单位能按时推进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而资产管理人员根本没有继续教育培训,非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员,无法适应工作内容的转变,这也不利于资产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专业素养的提高。事业单位应选拔和任用专业性强、技术应用熟练的人员充实资产管理岗位,促进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保证固定资产基本信息准确完整,定期开展资产清查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等各单位已经初步建立了固定资产台账信息化管理,但是在传统的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还不够严谨。例如,资产使用人岗位变动导致固定资产具体使用人、资产的存放地点、资产的管理部门变动,或资产维修保养等导致资产价值变动时,资产的基本信息没有随实际的变化及时更新。在过去不提折旧的情况下,资产的基本信息变动不及时对资产的账面数据不构成重大影;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资产的基本信息,尤其是资产价值的增减变动,会直接影响资产折旧计提的准确性。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资产基本信息的管理,定期进行资产盘点,及时确认资产信息的变动,保证财务部门资产账面与资产管理部门资产账面相一致,资产管理部门资产账面与实际情况相一致。

    (三)尽快实现财务系统与资产系统的实时无缝对接

    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的确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便利,但是财务和资产部门存在两套不同的系统,不论是资金的预算编制,还是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都要由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核算人员分别操作。如果财务系统和资产系统能尽早实现对接,必能确保资产账账、账实相符,也将极大地促进资产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

    (四)加快处置老旧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建设广泛的资产共享系统

    随着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意识的增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高校等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初步开展了资产清查,但一些历史遗留的陈旧资产由于没有完整的凭证,无法尽快处置。一些大型设备虽然价值高,但部门使用率低,又不可或缺,需要建立资产共享系统,提高这类设备的利用率,从而提高资产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新政府会计核算模式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一改革可以倒逼各高校等单位提升治理水平,既重视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也注重国有资产的投资回报情况,使国有资产的绩效评价制度得到完善,对国有资产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陈琰(1974—),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财务、法律、管理。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9年度科研基金项目课题,项目编号:2019YBKJ68。]

    参考文献

    [1] 何新,刘维忠.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助推政府资产管理[J].经营与管理,2019(9):19-22.

    [2] 陶芸.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5):63-64.

    [3] 佟文霞.浅析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8(14):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