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胎衣及滞留病因分析及对策

    郑建立

    摘要:从奶牛胎衣滞留与饲养管理、气候因素、奶牛的运动量、难产、胎次、双胎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寻找到导致奶牛产后胎衣滞留的原因,并根据发生原因的关联性提出了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奶牛;胎衣滞留;病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2-0028-02

    胎衣滞留又称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分娩后胎衣不能在12 h内排出,是奶牛常见病之一。母牛产后排出胎衣的正常时间为12 h,超过12 h即可视为胎衣滞留,胎衣滞留对母牛的繁殖机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笔者对新疆兵团农七师一二三团奶牛场(现新疆天奥牧业有限公司一牧场)奶牛产后胎衣滞留 (胎衣不下)的发生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防控措施和对策。现总结如下。

    1 病因分析

    1.1 饲养管理

    近两年来,新疆兵团农七师一二三团奶牛场牛群胎衣滞留占分娩母牛的比例不断降低,由2010年的14%降低,到2011年13%降低到2012年10%。这与牛群特别是奶期妊娠母牛的饲草料品质、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的补充不足有一定的关系。

    经过加强对妊娠后期母牛的饲喂,使其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来满足需要。结果表明,饲草料品质低下,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补充不足和胎衣滞留有一定的关系。同时由于饲料单一、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都可引起一系列疾病直接或间接造成胎衣滞留。

    1.2 季节、气候和运动量

    分析2010~2012年奶牛胎衣滞留的资料显示,奶牛胎衣滞留多集中在6~8月及1~3月。其中6~8月及1~3月胎衣滞留的发病率分别为17%、20%、16%、16%、16%、14%;4~5月和9~12月胎衣滞留的发病率分别为3%、5%、5%、9%、4%、8%。

    这可能与牛场所在地气候特点、饲养管理方式有很大关系。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高于摄氏25 ℃或低于摄氏-20 ℃)、气候异常、日粮急剧变化都可降低奶牛的繁殖机能。一二三团奶牛场每年6~8月候异常高温可达37 ℃,2月则是最冷季节(-18 ℃~-25 ℃)。

    奶牛从每年的11月中旬至来年的3月份,大多数时间都在牛舍内饲养,运动量少(奶牛妊娠的最后的4个月运动量不足可导致产后胎衣滞留发病率增高)。由于运动场的牛群过于密集,母牛在补饲后运动量过少。

    从2010年下半开始,对临产牛每天进行,h的强制运动,由饲养员在运动场内赶牛,增加其运动量,结果奶牛胎衣不下比率下降。

    1.3 难产、双胎、流产

    母牛分娩难产时,时间过长,子宫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产出或取出胎儿后子宫收缩无力,造成子宫迟缓;双胎会造成母牛过度扩张,子宫收缩无力,容易引起母牛胎衣滞留。流产使胎盘上皮未及时发生变性,孕酮含量高而雌激素含量不足,导致胎衣很难排出。而流产(妊娠7个月以上)母牛几乎都是胎衣滞留(产犊后12 h内不能自然顺利排出完整胎衣)。

    难产母牛中胎衣滞留的比例为40%;双胎母牛中胎衣滞留的比例为57.9%;流产牛阶段性(如年初和年末)可高达90%以上。这说明母牛难产、流产及双胎都是胎衣滞留的主要诱因。

    1.4 其他原因

    产公犊的母牛更容易发生胎衣滞留,与产母犊的母牛相比,比例为1.4:1。这可能与公犊体形结构、生长速度及生产公犊时所产公犊使母体分泌雌激素量受到限制,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降低,子宫收缩减弱有关。此外,胎盘结构异常、体况差、子宫内膜炎、隐性子宫内膜炎、布鲁氏杆菌病、死胎及缺乏无机盐、微量元素和某些维生素等因素均可导致奶牛产后胎衣滞留,在此未做分类统计分析。

    2 防控对策

    (1)加强干奶期的饲养管理,使干奶牛获得充足的营养,保证干奶期妊娠母牛体膘在3.25~3.75(5分制)。

    (2)及时调整日粮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尤其要注意Ca、P、Mg、Se、VA、VD、VE。如:产前及时补充Se、VA、VD、VE;产前3周喂低钙日粮或添加阴离子盐调节剂。

    (3)合理调控奶牛运动量,尤其要保证妊娠后期奶牛每天有充分的运动。

    (4)加强产前、产后预防性护理、治疗。如产后在子宫内注入10%盐水1 000~1500 mL,并使盐水尽可能完全排出,可促进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的分离;在子宫黏膜与胎衣之间放置低残留抗生素等药物,防止胎衣腐败及子宫感染,同时肌肉注射催产素等待胎衣排出;中药治疗奶牛胎衣滞留;在奶牛产前注射50 mg硒和680 IU 维生素E;接取羊水300~500 mL于分娩后立即灌服,可加速胎衣排出;产后立即注射自体初乳、灌服益母草或灌服白酒250~500 g或饮大量麦麸盐水,或肌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10~15 mL后乙烯雌酚5~10 mL均可促使胎衣排出;也可用黄芪、当归、党参、车前子粉等中草药防治胎衣滞留。

    (5)手术剥离胎衣。一般不提倡手术剥离法,因为术者剥离不当易引起奶牛子宫疾病,或使胎衣残片遗留在子宫内,造成子宫发炎,或使子宫壁及子宫内膜受到损伤。但对采取以上措施仍未排出胎衣的母牛,则必须采取剥离的方法,将胎衣取出。在剥离时应注意剥离的时间和手法、消毒,术后向子宫内注入抗生素可有效防止母牛子宫炎的发生。

    3 小结

    综上所述,饲养管理粗放、奶牛日粮不符合饲养标准、气候因素、妊娠母牛后期运动量不足、难产、双胎、流产、胎次等均可导致奶牛胎衣滞留。降少胎衣滞留的发病率关键在于防范。笔者于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间;曾与牛场技术管理人员通过应用前述多种防控措施使牛群胎衣滞留发病率由由2010年的14%降低到2011年13%降低到2012年10%。因此,通过技术管理措施的落实,完全可以使胎衣滞留的发病率控制10%以内。这样将给奶牛场减少巨大的药品、管理费用、提高繁殖率和牛奶产量,从而达到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