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经典扮靓议论文

    彭永成 刘立忠

    经典作品,往往运用了最精巧的结构、最精致的语言,反映了最深刻的社会现实,蕴藏了最丰富的思想情感。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并加以思考,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写作营养。借助和模仿经典进行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和不二法门。

    一、巧借经典之素材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一些考生往往“无米下锅”,素材陈旧老套。其实,学生平时阅读的经典作品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我们要以此来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的写作。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向经典靠拢,将经典阅读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做到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以我校高二某次作文题为例,材料如下:

    诗人普希金说,那过去的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画家黄永玉说,世上常有人放着前头的好景不看,转过身朝向过去,只认为过去的都好。

    这则材料可以提炼出两层意思:一是强调过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二是强调要注重现在、面向未来。

    考试结束之后的二次作文,我要求得分偏低的同学必须结合本学期的经典阅读篇目(《老人与海》《一个人的村庄》《论语》《三国演义》),重新进行写作,现列举部分修改后的语段:

    (1)太阳落下去的时候,桑迪亚哥回忆了自己与黑人掰了一天一夜手腕,最终战胜对方的往事。这样的回忆,这样的怀恋,给了老人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心,让桑迪亚哥在身心濒临崩溃的边缘,又找回了力量和勇气,得以和那条大马林鱼继续周旋下去,最终成功将它捕获。

    (2)连续84天一无所获,面对这样的失败,老人凭什么能不改初衷,凭什么在第85天还能一如既往?我想,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能不被失败的过往击倒,转过身去,朝着前方的好景,展望着,努力着……

    (3)作家刘亮程说过,文学就是往事,他因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的出版而一炮走红,而这部作品正是他在离开家乡黄沙梁之后,把对往事的回忆和追恋诉诸笔端,写出了那个存储了自己幼年、童年、少年记忆的村庄。试想,缺失了曾经的生活,一个人的村庄从何说起,《一个人的村庄》从何红起,这或许就是往事、回忆之于文学的价值吧。

    二次作文的这些语段与他们的考场作文相比,在素材的运用上,明显上升了一个层次,文学味、文化味浓郁。

    笔者所在学校高三阶段的课外阅读,强调精读一部经典。基于读以致用的原则,我们设计了一些方案,督促和引导学生把所读化为应用,提高作文的文学品位和思想水平。比如,要求学生用《红楼梦》作为素材,为近10年的高考作文分别写一段例证文字,然后进行课堂交流。附学生例证范例如下:

    2010《绿色生活》:大观园中的公子小姐们成立诗社,就连香菱这样的丫头都俨然成了诗人,他们的生活不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绿色生活吗?

    2011《拒绝平庸》:似傻若狂的宝玉整天和姐姐妹妹混在一起,全不把功名放在心上,他在追求着一种与当时迂腐的读书人完全不同的诗意的生活,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拒绝平庸呢?

    2012《忧与爱》:《红楼梦》中有一个女性其实是深深地暗恋宝玉的。她是谁?妙玉。然而,妙玉身在佛门,这种爱注定是没有结果的。曹公笔下的妙玉,她的言行举止多次向我们读者透露出了这种畸形的爱意。这种“爱”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深深的“忧”啊!

    这样的创作体验活动很成功。很多同学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有味道的论证段落,一下子缩小了与作文高手之间的差距。

    二、巧借经典之语言

    其次,议论文的语言也要写得生动形象,经典作品则为议论文的语言表达提供了样板,我们不妨以《六国论》和《寡人之于国也》为例来品味一下经典的语言。苏洵在论述“弊在赂秦”的观点时,说道“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如弃草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叙述了楚韩魏三国的后代只顾眼前利益,对先祖打下的江山毫不珍惜,随便割让给秦国;“一夕安寝”这一夸张手法,强调了赂秦得来的太平之短暂;“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再次使用比喻,把赂秦的后果、危害揭示得入木三分,有力地论证了“弊在赂秦”的论点。

    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则以“五十步笑百步”设喻,写出梁惠王自诩对国家“尽心焉耳矣”的可笑,揭示出“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的原因。下文在描述王道之始、王道之成的过程时,孟子又不吝使用大量排比,句式整齊,气势磅礴,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使人不能弃读。

    议论文的写作,归根到底也是语言运用的问题,议论文的述例虽不同于记叙文,不需要详细具体,但语言如能生动,恰当运用比喻、夸张、对比、排比等手法,把素材讲得吸引人,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耐读性,更能为“议论”“中心”服务。

    三、巧借经典之论证

    叶圣陶、夏丏尊在《文心》一文中说议论文就是“吵架”和“抬杠”,就是用道理把对方扳倒。所以,议论文写作,语言的精彩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说理,还要说得深刻,而学生的议论文往往不能准确、深入分析问题,要么举几个例子了事,要么在例子后面贴上标签,胡乱说理。在这个方面,我们更要向经典取经。

    《六国论》中这样剖析六国灭亡的原因: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论点1剖析事理的过程是“赂秦—力亏—破灭”,论点2的剖析过程是“赂者丧—(不赂者)失强援—(不赂者)不能独完”。这样采用一分为二和联系的观点,全面辩证地看问题,既看到它的这一面,又看到它的另一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避免了一叶障目或就事论事的毛病,逐步推进,剖析事理自然清晰透彻。“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等内容,则又运用了发展的观点,指出赂秦的后果,并且展望了六国之君励精图治、合力对付秦国的美好前景,以此来批评北宋朝廷贿赂契丹、西夏等国以求苟安的国策,从而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辩证论证能力是逻辑思维的核心,是议论文说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写作水平的综合考查。学会辩证分析,提高辩证论证能力,不仅能避免论证的片面、绝对,而且能增强议论文说理的深度和力度。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要广泛地阅读经典,如能以耳濡目染的经典之作切入议论文写作,就可让我们入乎其内,品味、探究经典的论证艺术;出乎其外,借助、模仿经典的写作样式,最终扮靓我们的考场议论文。

    作者通联:彭永成,江苏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刘立忠,江苏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