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舆论环境深刻变化下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

    王慧杰 王一丹 付海洪

    【摘要】任何行业都离不开一定的规范,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作为社会的守望者,承担着崇高的使命,更需要职业规范的约束。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战略转型期,舆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正在由点式、线式为主的单向度模式加速向面式、立体式为主的多向度模式转变,接受信息的来源、分析判断的角度、加工传播的手段、思考问题的指向更加多样。新闻从业人员将面临新的更大挑战。

    【关键词】舆论环境;新闻工作者;新挑战

    一、对舆论环境的深刻变化做好充分准备

    几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以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种网络媒体交织融合蓬勃发展,使舆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手机作为新媒体的参与使舆论环境发生了变化。截止2015年5月,据估算全国共有微信用户6亿,微信公共号600万个,除此之外还有微博,qq等,作为个性化实时传播工具强势崛起,为各类群体表达意见和诉求提供了极为快速、便捷的通道,“网络围观”现象大量出现,由“事件当事方”向“利益共同体”到“道义共同体”再到“情绪共同体”直至“行动共同体”的扩散速度明显加快。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呼应更加紧密,二者互动交融的态势日益明显。二是传播方式的嬗变。微博篇幅短、传输快,低门槛进入、现场式直播、快餐式交流、自主性操控,几乎汇聚了各种网络媒体的所有功能,传播者可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随时随地接受和发布信息,而且不受正规新闻制作程序的支配,传统的“信息—媒体—受众”的线性传播模式加速转向全新的网状信息关系扩散模式。三是信息受众的嬗变。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已成为信息接受者、制造者、传播者的统一体。在心理上,人们自主选择、深度参与、平等对话的愿望更加强烈,习惯性的逆反心理、质疑心理、宣泄心理、游戏心理明显上升。网民的低龄化、低学历、中低收入的特点十分明显。在分布上,呈现成员化、小众化的趋势,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发展大大推动了特定阶层群体的“自由结盟”。其次,舆情在迅速扩散中指向同一事件、同一焦点,单位时间内爆发出的信息量突然增多,社会舆论聚集发酵、骤然升温,呈现出燃点低、触点多、爆点强的特点。“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二者相互渗透趋势明显,物联网开始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媒体的社会动员功能日益凸显。

    二、巨大信息量和更新速度带来的新挑战

    面临如此巨大的信息量和信息更新速度,给新闻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媒体特别是微博信息传播非常快捷,且内容庞杂、链接无序,关键词选择难度加大,这就大大挤压了内容管理决策的时间和空间,对传统意义上内容审核的层级管理体制造成了很大冲击。二是技术管理的新课题。当前我国信息网络通信技术应用的基础软件大部分都依赖进口,自主研发能力很低。在新媒体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特别是核心技术缺乏,制约了我国媒体建设管理的数字化、结构化进程和技术流程再造,增加了对新媒体技术管理的难度。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要求媒体管理者、内容把关者由传统的“单维度”管理者转变为新型的“多维度”管理者。坚持引导与管理并重面对媒体环境的深刻变化,新闻宣传工作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导向第一、人民至上、新闻立台(报、网)、做大做强,坚持引导与管理“两手”并重,深入把握新形势下舆论生成、信息传播、媒体发展的特点规律,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在服务大局中统筹推进,在应对挑战中主动作为,下“先手棋”、出“组合拳”、打“总体战”,主题宣传有声有色,热点引导科学高效,导向把握正确、基调积极向上,主流舆论不断壮大、影响广泛,科学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日益浓厚,舆论引导主动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公信力明显增强,保持了平稳有序、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注意把握主流舆论,把握社会导向

    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突出主题、贯穿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总体谋划、统筹安排。运用课题式设计、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绩效式考核的办法,对新闻宣传工作进行系统梳理、深入策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把宏观管理贯穿新闻宣传全过程,积极探索“一元体制、多元运营、互联互通、协调联动”的管理运行模式。坚持媒体定位分类、宣传策划分层、对象引导分众,根据党报党刊、主频率主频道和都市类媒体、新兴媒体的特点规律,既出台总体宣传方案、又分别制定相应的落地框架图和任务分解表,既分别策划安排,又注重协调互动,使主流声音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四、苦练基本功,时刻不忘提升自我水平

    采编人员要深化“杜绝虚假报道、牢记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活动,活化形式载体,健全长效机制,重点从政治素养、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加强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努力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在媒体建设层面,坚持内容吸引、感染受众,大力实施结构升级工程,着力提升影响力和传播力。

    五、加快制度改革,加入创新机制

    制度的完善合理有助于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完善日常新闻宣传制度,加强新闻采、编、审、发各环节的过程管理,重点完善了重大主题宣传策划组织、新闻发布归口管理、新闻调研、新闻阅评、重大事项报告和审批等一系列制度。加强新闻应急机制建设,针对新闻应急涉及面广、部门多的实际,明确工作职责、理顺工作流程,细化了信息收集研判、舆情会商预警、新闻应急启动、新闻应急指挥、新闻应急报道和处置效果评估6项机制措施。三是创新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出台互联网重要舆情信息预警联动、第一联系人、违法和不良信息处置流程等制度,促进网上网下问题同步解决,推动网管部门与实际工作部门、重点新闻网站与商业网站、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良性互动。

    六、提升新闻宣传规范化水平

    积极探索运用新兴媒体,提升民政新闻宣传现代化水平。根据互联网应用广泛、海量即时传播、平等互动交流等特点,各地民政部门积极探索运用官方网站、政务微博(微信)以及网络媒体平台传播民政资讯、回应热点关切、引导公众舆论,提升民政新闻宣传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凝.美国网络新闻生产研究综述[J].今传媒,2014(04)

    [2]陈瑞昌.网络新闻的特征及其发展[J].江苏教育通讯,2004(01)

    [3]高云.中国网络新闻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07)

    [4]陶蕊.网络新闻图片造假现象及成因[J].西部广播电视,2015(13)

    [5]张云婷.浅析网络时代新闻的全时性发展[J].记者摇篮,2014(04)

    [6]张琦.网络新闻的优势与弊端[J].大众文艺,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