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孩子的仁爱之心

    王小蕾

    【摘要】仁爱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准则,作为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宗旨和根本,是人们立身处世、为政治国的指南和规范,是中华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当今的家庭教育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统领作用。我们的每个孩子都应该拥有一颗仁爱之心,爱父母、爱朋友、爱家乡、爱祖国,我们每个人未来的生活也才能更加幸福而安详。

    【关键词】家庭教育;仁爱之心;和谐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2020)24-0181-02

    人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正确地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形成正确的养育观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在特定区域、条件下,家庭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被称为家庭文化,家庭教育中有很多东西是被父母重视的,但并不一定很重要;但有的东西很重要,却常常被父母忽略了,或者不知道。比如教会孩子仁爱,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一种准则。《说文解字》:“仁,亲也。”爱,《广雅·释诂四》:“爱,仁也。”《玉篇》:“爱,仁爱也。”仁与爱的本意是相通一致,互为演绎和诠释的。仁,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行为。

    当今的家庭教育建设应该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统领作用。笔者认为以儒家仁爱思想的家庭教育,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仁者自爱,身心和谐;孝悌爱亲,家庭和美;博爱他人,人际和睦;泛爱万物,天人和顺。

    一、仁者自爱,身心和谐

    这个层面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家庭成员的身心和谐健康,让孩子有仁爱之心,学会自尊自爱。

    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唯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胸有仁爱之心的人。一个有仁爱的人一定是自爱、自尊、自立的人,会推己及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样,他就会爱人,也容易赢得他人的爱。

    仁爱是以自爱为开始,不断扩充发展的。自尊自爱是关爱他人的必要前提。“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王安石《荀卿》)自爱者才能爱人,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

    自爱更是对道德人格的自爱,这与世卫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内容完全一致。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通过身体和心理健康关爱两个层面的教育建设,帮助孩子加强自我修养,追求心与身的和谐,成就自己、实现自己、完成自己。

    二、孝悌爱亲,家庭和美

    这个层面家庭教育目标是促进家庭关系和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孝悌爱亲,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仁爱之心是植根于人天生的性善而内在形成的品质,是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发端。

    孝悌为仁爱之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仁爱是以家庭关系为拓展的血缘之爱、天性之爱、人情之爱,是人性的最初表现。隔代之间的孝和同辈之间的悌是真情表现,唯有能行孝悌者,才能去爱他人,亲情沟通天地万物,贯穿于人生全程的基本人伦道德,家和方达万事兴。

    时至今日,社会的发展变化使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古老的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时过境迁,在对孩子的仁爱教育中,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三、博爱他人,人际和睦

    这个层面的家庭教育是在父母个人成长的基础上,亲情之爱推广扩展到与外界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以社会和谐为最终目标。仁爱起始于家庭内部,升华超越而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一个充满仁爱精神的人,都是关爱、欣赏、享受、赞美着周围环境的人。因为这份欣喜和热爱,会引发我们尊重、珍惜、爱护我们的环境。如果从小我们指引孩子发现各种身边的美,发现小伙伴的优点,并及时与孩子一起赞叹、赞赏、赞美,不仅丰富了孩子的词汇,培养了孩子的观察,更培养了孩子积极健康的阳光心态。

    四、泛爱万物,天人和顺

    这个层面的家庭教育旨在把儒家的仁爱之心推向天地万物,对自然界的生命充满怜悯之情,达到仁爱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例如有个小孩蹲在地上帮一只受伤的小鸡包扎,小孩的父母生气地说:“谁让你摸它了,小鸡多脏呀!”孩子的爱心就被父母剥夺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在不经意间伤害或剥夺孩子的爱心。家长平时应该注意对孩子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仁慈博大的爱心,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并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每个孩子都有一颗仁爱之心,爱父母、爱朋友、爱家乡、爱祖国,每个人未来的生活也才能更加幸福而安详。

    “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就是仁,仁的自然流露就是爱。这种爱是有层次的,是从自爱到父母,到兄弟,再到夫妻、子孙,再到亲戚、邻居,再到社会,再到鸟兽草木层层扩展的。这种仁爱及所体现的道德原则教育引导孩子注重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养成,培养热爱、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意识,与义、礼、智配合起来,融入新时代的元素,创新家庭教育思路,开展形式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情,让孩子建立起科学正确的道德文化秩序,以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描绘出一幅以仁爱精神为基础的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平衡、和谐美好的图景。

    参考文献:

    [1]聂小双.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J].辽宁教育,2019(18).

    (责编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