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腰腹部脂肪吸出量与术前体型基本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高瑞 窦文婕 李望舟 赵媛媛 刘国弟 桑璇 李学拥 李跃军

    

    

    

    [关键词]脂肪抽吸术;脂肪吸出量;腰围;身体质量指数;腰高比

    脂肪抽吸术是美容外科最常见的手术项目之一,其中以要求行腰腹部皮下脂肪抽吸的患者比例最高[1-2]。吸脂术中脂肪吸出数量的多少是手术分级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估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指标[3]。本文拟采用病例资料回顾性研究方法,探索女性腰腹部患者脂肪吸出量与术前体型基本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术前预估个体脂肪吸出量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临床数据全部来源于笔者科室2001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腰腹部脂肪抽吸术住院患者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女性患者,年龄18~60岁;②行单纯腰腹部脂肪抽吸术者,抽吸范围标准:上至乳房下皱襞线平面,下至腹股沟并延续到髂腰部,两侧过渡范围至腋后皱襞垂线[4],如图1所示;③非二次修复手术;④无同期合并其他手术;⑤关键数据记录完整无缺失者。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历共733份,患者姓名、手术日期、年龄、身高、体重、腰围、BMI、腰高比(WHtR)、脂肪吸出量等临床数据分别由两名医生各自独立录入相同格式的Excel表模板,两份文件命名为相同文件名并分别保存在不同文件夹,使用Microsoft office工具-Spreadsheet compare 2016软件进行数据对比,差异数据以原始记录值修正。

    1.2 方法:本组患者均在肿胀麻醉下进行负压脂肪抽吸术。术前用RGZ-120-RT型体重秤(无锡市衡器厂)测量身高、体重,以BMI=体重(kg)/身高2(m2)公式计算身体质量指数;用13mm×150cm塑料软尺,在肋最低点与髂嵴上缘两水平线间中点线,于自然呼气之末、吸气未开始时测量腰围。并以WHtR=腰围(cm)/身高(cm)计算腰高比。以吸出混合物静置30min后玻璃容器上部脂肪层记录脂肪抽吸量,单位为毫升(ml)。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 检验(K-S 检验)、Shapiro-Wilk(S-W 检验)方法进行数据是否服从正态性分布检验,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行相关性检验,P <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733例患者年龄、身高、体重、腰围、BMI和WHtR各组数据经K-S和S-W正态性检验,P 值均小于0.01,均不服从正态分布。术前体型基本参数测量数据及其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

    患者脂肪吸出量数据同样不服从正态分布(P<0.01),偏度值为1.419 ( 左偏态) , 峰度值为2.743, 脂肪吸出量的频率直方图见图2 。脂肪吸出量的平均值为(2 613.22±1 144.72)ml,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2 355.17ml和2 000ml,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 000ml和8 300ml。

    患者脂肪吸出量与年龄、基本体型参数的两两Spearman相关系数见表2。脂肪吸出量与年龄的r 值为0.155(P 0.05),无相关性;脂肪吸出量与体重、腰围、BMI和腰高比均有中高强度的正相关,r 值分别为0.610、0.706、0.646和0.697(P <0.01),其中以腰围的r 值最高。BMI与体重、腰高比与腰围均有高强度相关,r 值分别为0.897和0.927(P <0.01)。BMI与腰围、BMI与腰高比也有高强度相关性,r 值分别为0.800和0.819(P<0.01)。

    3 讨论

    伴随再生医学和脂肪医学的诞生和发展,脂肪抽吸术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去脂美容手术,通过皮下脂肪抽吸技术获得的脂肪组织及从其中提取的脂肪来源干细胞移植,更广泛应用于面部年轻化、修复重建、组织工程等领域[5-8]。虽然肿胀麻醉脂肪抽吸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最常见的美容手术之一,但是脂肪抽吸手术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业内关注[3-4,9-10],吸脂术后出现威胁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或/和死亡的病例时有报道[11-13]。影响手术安全性的因素众多,涉及患者术前健康状况、手术技术及麻醉方法、手术复杂程度、术后护理等各个方面[14]。手术中脂肪吸出数量的多少是决定手术复杂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关脂肪抽吸术的操作指南中指出:单次手术吸出物总量≥5 000ml定义为大容量吸脂(Largevolumeliposuction),大容量吸脂操作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性,有致死可能[9]。中国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卫办医政发〔2009〕220号)》,也将脂肪吸出量的多少作为脂肪抽吸术的手术分级依据[15]。因此,脂肪抽吸术脂肪吸出量的术前预测有着重要的臨床意义。

    本文将笔者科室2001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733例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索女性腰腹部患者术中实际脂肪吸出量与术前体型基本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术前预估个体脂肪吸出量提供新思路。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本组患者脂肪吸出量与年龄、身高仅有弱相关或无相关性,而与腰围、腰高比、BMI和体重均有中高强度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 分别为0.706、0.697、0.646和0.610。以上结果提示:①患者术前腰围作为独立影响因子与脂肪吸出量的相关性最高,且优于腰高比;②BMI、体重与脂肪吸出量的相关性均低于腰围及腰高比,且BMI优于体重。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间接测量指标,以合理的身高标准化来评估肥胖,其准确度优于单纯体重指标。本组病例中BMI与腰腹部脂肪吸出量的相关系数也高于体重,所以在BMI与体重两个变量中选择BMI作为脂肪抽吸量的预测变量更为合理。Frank[16]及其团队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腹部皮下脂肪厚度与BMI具有高强度的正相关,为BMI可能成为脂肪抽吸量的预测因子提供了佐证。

    腰围测量是评估腰腹部位皮下脂肪堆积及腹部内脏脂肪分布数量的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本研究中患者术前腰围作为独立影响因子与脂肪吸出量的相关系数在众参数中为最高,提示腰围可能是预测脂肪吸出量的关键因素。腰高比(WHtR)也是衡量人体肥胖程度的一个标准,与BMI反映整体肥胖程度相比更注重腹部的中心性肥胖度,本研究以腰围除以身高作为患者腰高比值。本组患者腰围、腰高比与脂肪吸出量均有中高强度的相关性,两者之间相关系数值也高达0.927,故腰高比也可能成为脂肪抽吸量术前预测的重要变量。Heo等[17]进行了腰高比指数优化与人体全身脂肪总量测定值的最佳相关关系的研究,发现当公式“腰高比=腰围/身高x”中x=0时,也就是“腰围”作为独立参数与全身脂肪总量测定值呈现最佳相关关系。

    临床工作中,BMI被作为有效评估人体全身肥胖程度的最常用指标,而腰围和腰高比更侧重于反映腰腹局部脂肪的沉积和分布。Hwaung等[18]在腰围指数优化以评估肥胖症的研究中,提出在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中腰围指数与BMI指标联合应用能发挥更重要的风险预测作用。本研究也证明患者腰围、BMI均与腰腹部脂肪吸出量有中高强度正相关,提示腰围和BMI可能是共同影响女性腰腹部脂肪吸出量的重要因素。下一步研究思路是以BMI和腰围两个术前基本参数为预测因子建立数学模型,为女性腰腹部脂肪抽吸术术前安全评估提供预期脂肪吸出量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