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模块化教学初探

    王炜

    近年来,课程改革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中学教学增设的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使单一的学科制课程体系得到了突破, 同时也使潜在课程的作用得以重视。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江苏省教材编写组的专家们编写了16种语文选修教材,这成为江苏学子高中三年语文学习阶段的“营养大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着眼于实际运用,有的注重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笔者在执教《选读》的过程中,尝试“以学定教”,对专题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按照实际的学情进行模块化教学,在不断的尝试中有了一些收获和感悟。

    一、模块化教学尝试路径之一:教材内容模块化

    《选读》共有七个专题、18篇文章,内容中存在着交叉。我进行了专题整合,将七个专题变为四个专题,从16篇文章中精选了10篇,整合成四个单元,实现了教材内容的重组。第一单元设为“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探究”,以《报任安书》作为抓手,重点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和指导思想;第二单元整合为“人物传记”,以《屈原列傳》《管仲列传》《刺客列传》《滑稽列传》和《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为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三单元整合为“将相风采”,将《李将军列传》《淮阴侯列传》《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作为教学重点,使学生走进历史英雄,探究其荣辱成败的内因;第四单元则以《史记》研究作为总结,引导学生通过综合探究学习,展示学习小组间研读《史记》的成果,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史记》的兴趣。

    二、模块化教学尝试路径之二:教学专题模块化

    新课标指出,“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所以在语文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围绕一个相似点或相异点进行“专题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带领学生学习《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时,我设计了“学会比较阅读,能够从两篇文章中找出异同并作分析”的教学目标,带领学生运用比较法和归纳法,从纷繁的历史和人物命运中,找寻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建立起自己的英雄观。

    通过比较研读,学生们分析出两篇文本都大量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高祖本纪》选刘邦从出生到去世的整个人生历程,侧重他人历程的叙述,突出了其善于用人、虚心纳谏、能屈能伸的性格特点;而《项羽本纪》选择其人生历程的主要片段,侧重于悲剧英雄形象的塑造,突出了其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的性格缺陷。这样一来,学生充分体会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同时也完全明晰了他们成败胜负的缘由。

    三、模块化教学尝试路径之三:教学资源模块化

    在《淮阴侯列传》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对“韩信之死”的结局表示惋惜,对“韩信是否有过谋反之心”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一方认为韩信跟着刘邦出生入死,又是个连漂母之恩都涌泉相报之人,所以一直忠心耿耿、从无二心;一方认为凭韩信的智慧,早就洞穿了刘邦的猜忌和防备,为自己找条退路也在情理之中。面对学生展开的激烈论辩,我将教学资源模块化,提供了今人的评价,让学生作进一步的探究。

    评价1:陈豨在谋乱前曾经来到韩信的府邸中,史书上说韩信对陈豨说:“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面对这种说法,司马迁是这样评价的:“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这是反语,实际是说韩信在天下大势已定的情况下谋反是不合常理的。而从刘邦得知韩信之死的表情“且喜且怜之”,和听任蒯彻请葬也就说明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评价2:司马迁看出韩信怀有追求功名利禄之心,故记下他“能忍夺军徙王,而不能忍夺王贬爵”的结局,还在论赞中补充了韩信在贫困时仍在高敞地葬母,令其旁可置万家的故事,可见他的志向素来与众不同,表明韩信谋反是其个性与志向使然。

    通过教学资源模块化,拓展了学生的探究视野,拓宽了教材的选学内容,扩充了课堂的教学容量。

    总之,作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我们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设计模块,优化模块教学内容,设计个性化的选修课程,来满足学生的需求,达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通联:江苏南通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