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切任务 “题”指文心

    虞秀丽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也说过:“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居于一篇文章之首,是文章传递重要信息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精心地为自己的作文拟写一个令人耳目一新、富有创意、具有美感、精练简洁、寓意深刻、与文章内容珠联璧合、与话题或材料的内涵丝丝入扣的好题,定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神清气爽,激发阅卷兴趣,阅卷老师对考生的文学素养必然有个初步的肯定、对考生的作文有个好的第一印象,甚至最终影响到阅卷老师对考生整篇作文的优劣评价,甚至好的作文题目有时会带来阅卷老师“给你高分没商量”的激动。因此,高考作文(命题作文除外),从应试的角度来讲,题目不仅本身占分,而且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所以拟题绝不能等闲视之。

    可是在平时写作中,有许多学生精心拟题的意识严重淡化,他们奉行着“题不在好,有了则行”的原则,不愿意也舍不得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拟题上,认为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拟题得不償失,于是他们或千人一面地引用“话题”或“材料中的中心词和关键词”做自己作文的题目,或机械呆板地挪用一些陈旧俗套的题目做自己作文的题目,让阅卷老师望而生厌、大倒胃口甚至引起反感,直接影响了阅卷老师对作文的第一印象,从而影响了对作文的整体评判。因此,教师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应加强拟题的训练,学生在写作时应加强精心拟题的意识。

    那么如何拟题呢?一般,作文的题目要体现作文的内容观点,做到准确鲜明、简洁凝练、紧扣文体,但不同类型的作文,拟题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如话题作文拟题要紧扣话题,化大为小;材料作文则要紧扣材料的中心,体现材料的内涵……这里我们主要谈一下近几年高考作文的新宠——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拟题方法。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属于材料作文的一种新型、特殊的形式,因而在拟题上与材料作文有着共同点——紧扣材料的中心,但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与一般材料作文毕竟还是有区别的,它除了提供材料以外,还有明确的任务指令,因此,评判作文是否切合题意的关键是有没有完成任务指令。如果能在拟题时体现出来,那么就可让阅卷老师快速判断是否审准题,而给予相应等级分。例如2015年全国卷Ⅰ的作文,除了给出小陈举报父亲老陈高速路开车打电话这一事件材料以外,还给出明确的任务:考生要就小陈举报父亲老陈这件事谈自己的看法,并从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中任选一方写一封信。这不仅明确限制了写作的内容:就这件事谈自己的看法,同时还限定的对象和文体:从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中选一方,写成书信格式。如果我们在拟题时把这些任务明确地体现出来,则可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如《致小陈的一封信:在行动前多一些思考》《致陈先生的一封信:做个敬畏生命的人》《致小陈的一封信:爱的传播、沟通与表达》,这些题目不仅完成了选择写作对象的要求,也完成了书信的文体要求,同时也体现了作文的观点,阅卷老师通过题目就能快速判断考生是否审准题,有没有完成题目的写作要求,因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拟题应体现其特点。

    那么,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应如何拟题呢?在这里主要介绍两种方法。一是基础方法——狠切任务法。所谓狠切任务法,就是把作文材料的中心以及写作任务体现在标题中。如2018年全国卷Ⅰ的作文,材料的核心是青年考生与国家同发展,写作任务是给2035年的18岁青年留言,题目限定了写作对象和写作的内容,即18岁的青年考生向2035年的18岁青年谈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那么,在拟题时就要体现这两点。如《写给2035年的你》《致2035年18岁少年的一封信》《执国之手与国偕长》《你我之梦中国之梦》,这些作文题目不仅扣住了材料的中心,还体现了写作任务,让阅卷老师通过题目就能快速判断作文是否符合题意。再如2017年全国卷Ⅰ的作文,要求从十二个关键词中选两到三个向外国青年介绍你眼中的中国,关键词之间形成有机的关联,写作任务是选两到三个有关联的关键词,介绍自己眼中的中国,那么题目就可以这样拟:《共享单车便民支付》《高铁移动,科技中国》,题目均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选择,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总之,运用基础法进行拟题,考生必须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写作任务,然后再进行拟题。一般,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任务多体现在文体、对象、内容、思维等方面,如2017年全国卷Ⅰ作文,对象驱动是外国青年,内容驱动是从十二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并形成有机关联,思维驱动是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即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创新精神等,考生在审题时不妨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力求做到审题准确,拟题狠切任务。

    二是高级方法——修辞法。即在体现材料核心与写作任务的基础上,在标题中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让题目形象优美,又新颖别致,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这种拟题方法与其他类型的作文运用修辞手法来拟题以增加文采的方法是一致的,只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修辞法必须是在紧扣材料内容和写作任务的前提下,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进行拟题,让题目更生动有文采,以达到让人“一见钟情”的效果。因此,考生可以在狠切任务的基础上适当地运用引用、比喻、反问、对偶等修辞手法对题目加以修饰。如2017全国卷Ⅰ的满分作文《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它引用了歌曲《龙文》中的歌词作为题目,写中国长城、京剧和美食,这样不仅紧扣了任务, 而且让题目具有诗意美,达到吸引人的效果。再如《蛙鸣伴驼铃》,用“蛙鸣”指代美丽乡村,“驼铃”指代“一路一带”,不仅切住了写作任务,而且给人以诗情画意之感。修辞法这种拟题方法,要求考生对常见修辞手法比较熟悉,能准确、熟练地运用,另外,平时应注意积累名言名句或一些歌曲名、歌词、影视作品名等,或是一些优秀作文题目,在拟题的时候灵活地运用。

    总之,作文“标题”如人的“脸面”。对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而言,这张“脸面”的美或丑则首先体现在是否紧扣任务,因此拟题时要先做到狠切作文任务,在此基础上再对“脸面”进行修饰——运用修辞手法增添题目的文采。这两种拟题方法,考生在运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或单独运用,或综合运用,拟写出新人耳目的佳题、靓题,为自己的作文增添一副美丽的“面孔”。

    〔本文系广东省清远市第十八批基础教育科研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少数民族县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18-1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通联:广东清远市连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