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背景下的留守儿童教育新挑战

    摘 要: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而“停课不停学”期间所使用的线上课堂教学模式又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带去新的思考。我们可以从外部冲突与自身不足两个方向,剖析网络学习常态化背景下的教育新挑战。

    關键词:亲子关系;紊乱;自我效能感

    “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课程”成为了学生的主要学习生活。线上课程打破了教育资源的地域局限性,让不同地区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一样的课堂,但是,也正是因为网络授课缺乏教师的现场监督感,部分学生出现的各种学习问题。而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定义为18周岁以下,父母中至少一方外出的农村户籍儿童。2016年,广东省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登记户籍的留守儿童人数为25万。

    该研究以连山县某村小为调研样本,以七年级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与线上采访,分析留守儿童在网络课程中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1 概况

    截止到2017年,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户籍人口为12.3万人,乡村人口为9.6万人,留守儿童人口为1366人。本次调研所选择的学校是一所乡镇学校,教师接触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本轮调查共发出线上调查问卷119份,参与调查人数119人,主要调查对象为七年级。选择七年级作为研究对象,有三个原因。首先,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份角色的转变,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角色变化会让学生本身有强烈的成长感;其次,这份强烈的成长感会带给他们使命感的同时也会引发新的迷茫;最后,相比起小学生稳定感、毕业班的紧迫感和八年级的适应感,处于学段过渡期的七年级学生的心理,更能够体现出处于变化之中的不安和迷茫。

    2 内外交困的新挑战

    线上学习期间,学生不仅需要与长期积累下来的学习问题做抗争,也面临着网课模式带来的新挑战。

    2.1 外部冲突

    第一,长期缺席与突然在场的冲突。在调查问卷中,选择长期与祖辈同住的占比较大,较少是与其他亲属同住。父母不在家的,多数由祖辈照顾。在向任课教师及班主任调查时,不少教师反映,由祖辈照看的学生大部分存在纪律散漫的问题,因为祖辈的学识水平不足、忙于家务农活、精力有限,无法承担起更多的监管责任。监管缺席或监管不足导致自律能力不足的学生出现较多的纪律问题,比如欠交或拒交作业,逃课等。该学校监督小组在上课期间组织教师到村道上街找学生,监管工作刚开始第一周,每天都能够找到上课时间在村道上游荡的学生,且多属于中高年级。连山作为广东的一个县,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会选择到珠三角地区,因此离家的距离不太远,回家的时间相对较多。调查问卷中结果显示,一年回家4次以上的家庭占比50%。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较之一年回家一次的要更为亲密。但是,父母回家的时间和孩子放假的时间多数是重合的,他们无法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父母才开始正式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在学习方面,孩子需要与父母进行观点的磨合。根据一些班主任的描述,有部分极端的学生因为父母相处时间过长,无法适应而导致亲子关系越发紧张,也出现因为手机发生严重争吵甚至是离家出走等问题。第二,使用手机常态化对亲子关系的冲击。线上教学的基础是电子设备,手机便成为了上课与提交作业的重要设备。对手机的过度依赖本身就是留守儿童面临的一个传统挑战,但是随着网课时代的来临,由于手机的使用有了合理化和常态化的改变,因为不合理使用手机而引发的争吵,也随之增加。在班主任提供的极端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原本已十分紧张的亲子关系,,因为使用手机的矛盾而进一步恶化。(以下转述班主任反映情况的原话)“本来就很想要一部手机,现在要上网课了,有这么一个理由,就更加地理直气壮了。”“他威胁他妈妈给他买手机,如果不买,他就去死。”“他妈妈和我说,他课也不上,就用上课为理由,关着房门打游戏,看抖音,日夜颠倒,说他他就用离家出走威胁我。”在这些倾诉中,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强烈对抗感或陌生感,都是引发亲子关系危机的重要因素。第三,不稳定的学习环境。在常规学习状态下,学生在教室里上课是可以确保拥有一个相对良好的学习环境的。但是,线上教学的学习环境则是脱离了稳定的学习环境,转移到学生的家中。从学生层面出发,保障网络授课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家里有稳定且良好学习环境的学生有50%,学习环境较为吵闹的学生和环境状态不稳定的分别占比为:26.7%和23.3%。再看学生自身对学习的重视度:能够提前安排好时间准备上课的学生占大多数,错过网络课程会主动观看回放的占比93.3%,对主动学习的观点认可度也很高(占比90%),可见学生自身对学习是重视的。但是,由于缺乏稳定且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无法专注地投入到网课学习当中去。这是影响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2.2 内部不足

    第一,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在调查问卷中有两道关于饮食规律的问题。问卷结果表明,选择“经常不吃早餐”的学生高达百分之四十,而饮食不规律的学生同样有较高的占比率——33.3%。早餐是为学生上午学习时间提供能量的重要一餐,但是将近半数的学生经常不吃早餐,这必然会影响学习质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马冠生教授表示,早餐是早上起床后结束饥饿状态的第一次正式用餐,青少年的早餐行为不仅会影响全天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而且对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也有一定的影响。长期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也会对学生的身体发育、记忆力以及学习能力造成负面影响。第二,过低的自我效能感降低。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个人的成败体验、社会劝说、替代性经验、情绪唤醒和情境条件”。因为亲情缺席和身边缺乏榜样的生活环境,留守儿童的情绪会处于自我效能感较低的状态,他们无法通过社会劝说和替代性经验来建立自我效能感,因此,他们需要更多地依赖自我成功体验和积极反馈来建立自我效能感。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主要来源于学习生活,而脱离的校园生活的线上课程,因为缺乏互动和实时评价,较低的教师介入频次,导致学生无法得到来自学校和教师的及时反馈和榜样影响,因而他们在线上课堂所获得的自我效能感会呈下降状态。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坚持性和努力程度,也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下降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学生会出现自我监控能力下降,回避挑战且容易陷入焦虑的情绪当中,而这种负面情绪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由“停课不停学”活动所引发的全日制居家学习状态,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不仅为教师、家长和孩子带去新的挑战,也给整个社会带去新的思考。本就问题严峻的留守儿童教育也没有显现出乐观发展的趋势。因此,政府、学校以及家长应该思考如何合作构建三位一体的监督监管机制,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广东千村调查2018年研究报告[R].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2019年1月.

    [2]赵雪梅,赵可云.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留守儿童学校教育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07):32-37.

    [3]曾荣侠,李新旺.试论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04)53-55.

    [4]陈立群,龙海英.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键在于“留守父母”[J].人民教育,2018(07):24-27.

    [5]和学新,李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其政策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10(01):100-110.

    [6]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01)91-97.

    作者简介

    张月(1991-),女,壮族,广东广州,中小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广州市天河区五一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