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研究

    盖悦萍

    

    

    [摘要]本文从企业股权结构、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角度探讨其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本文选取了2011—2014年我国主板市场6522家样本公司,研究发现: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关系,股权制衡与企业经营绩效负相关。

    [关键词]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经营绩效

    一、引言

    股权结构又称产权安排,企业产权理论认为,股权结构作为一个企业事前融资博弈的结果,将对企业基本制度产生重要影响,也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进而对企业行为和绩效产生影响。因此,企业股权结构与其绩效关系密切,是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重要路径。

    二、假设提出

    在阅读前人文献过程中,对于股权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并未得出一致结论。股权集中度反映了大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能力。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高管机会主义操纵的可能性逐渐降低,从而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改善。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已演变成大股东凭借其强大控制权对小股东利益进行掏空的问题,大股东可以凭借其控制优势对与其利益不一致的中小股东掠夺财富,从而降低企业价值。因此提出H1: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关系,即企业绩效先随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而增大,后随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而减小。

    企业初始股东认为其他拥有控制权的股东对于其行为存在过分监督,因此初始股东会给分享控制权的股东一定好处来减小外部监督,以达到共同掠夺小股东利益的目的。此外,拥有控制权的股东一旦发生利益冲突时,股权制衡度的存在极易产生股东间的内耗,从而降低企业绩效,且这种情况会经常出现。因此我们提出H2: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即股权制衡度的存在会降低企业绩效。

    三、研究设计

    本文选取2011—2014年沪深两市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消除异常样本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文剔除ST、PT、数据不全及金融行业公司。财务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处理采用Excel、SPSS18.0, 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

    (一)变量说明。

    (二)建立模型

    股权集中度模型:

    股权制衡度模型:

    四、实证检验

    (一)描述统计分析

    从上表可看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为36.71%,表明大部分第一大股东对公司具有控制能力,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相对较高。前五大股东股权制衡度均值为5.450,表明主板市场上大股东间制衡能力较强,其中最小值为1.510,即二到五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都有一定的牵制作用。

    (三)回归结果分析

    注:***、**、*分别表示系数在1%、5%、10%水平上显著。

    1.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在5%显著性水平上呈倒U型关系,这与H1一致。根据以上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主板市场上,大股东不仅同管理层存在着代理冲突问题,还同小股东存在着利益侵害关系。当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更有动力去监督管理层,努力降低代理成本,从而促使企业绩效提高;但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其表决权不断增大,大股东则更容易利用关联交易、违规担保、占用公司资金等手段将上市公司作为“提款机”进行榨取,侵害小股东的利益,导致企业经营绩效显著降低。

    2.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的负相关关系

    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在10%显著性水平上呈负相关关系,和H2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初始股东在进行公司治理结构设计时,为了减少外部监督,将一部分股权分给其他股东形成股权制衡局面,同时也建立起控制权集团,以达到侵害其他小股东的目的。

    五、结论

    本文考察了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等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 (1)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呈倒U型关系; (2) 从股权制衡机制形成初衷以及股东间利益冲突在所难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公司治理的关键在于缺乏对大股东的约束机制。基于此,本文认为在中国目前制度背景下,应保持一定程度的股权集中,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严格约束大股东行为,加强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既有助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的经营绩效,又有助于解决公司治理问题。

    参考文献

    [1]胡洁,胡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6.3.

    [2]于富生,张敏,姜付秀.任梦杰.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会计研究,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