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先生的花儿》中现实主义之暖与女性意识之强

    赵渭华

    《盛先生的花儿》这部影视艺术作品无疑是现今娱乐至上时代的中的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流,这股清流以其独特的演绎方式,自然而然地展现了中国后现代社会中小人物生存的心路历程。影片中的小人物全部都是生存在没有任何安全感的心理状态之下的弱势群体,无论是女主角棉花还是男主角盛先生,都是这部影片中的小人物,然而令观众惊喜的是,这部影片却以其高超的影视艺术技法将现实主义的人性温暖与女性意识的强烈表达熔冶于一炉,在影片的最后,盛先生与棉花,或者说盛先生与其心目中的苗华的形式上的婚姻,成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向现实主义献礼式的最温暖的一种救赎。

    一、 现实主义人性温暖的艺术化表达

    (一)现实主义温暖的渐进式表达

    《盛先生的花儿》这部影片,由片名即可一窥端倪,这是一部以花儿(棉花)为主角的剧情片,这部剧情片之所以将女主角取名棉花,其实恰恰就是要让其产生一种以温良释放的温暖,这种温暖,不仅能让影片中的男主角盛先生感受到,而且更要让广大观众从中体悟到女主角棉花所传递出来的那种现实主义的浓浓暖意。显然,影片并没有一开始就刻意以传统影视技法,极力且做作的渲染女主角人性中的温暖,反而是将女主角首先打造成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恰恰是这样的角色塑造,才给了女主角一个由普通女性蜕变升华为不平凡女性的递进过程。生活中由事无巨细的点滴小事不断烘托,以温水煮青蛙的渐进方式,柔化女主角棉花与男主角盛先生之间的漫长的磨合与契合时空,并用对层次感与渐变感加以走心式铺垫,以一种白描式手影视艺术手法,用光影织出一幅现实主义的温暖图景。[1]

    (二)现实主义温暖的细化式表达

    《盛先生的花儿》以一部舒缓式叙事的剧情片的现实主义,演绎了后现代社会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平淡流年式的平凡人生。这部影片虽然是一部较为平淡的平铺直叙式的剧情片,但是,这部影片却足以令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内心不断地由泛起涟漪而直至掀起波澜。对于这部影片而言,细节是最出彩的部分,相信观众一定会在观影的过程中为影片中的细节所油然感染于其间、油然沉浸于其中。影片诠释了现实主义所能感受到的那种人性的温度,同时,这种人性的温度也昭示了本片前半部分的温暖主题与温暖表达。同时,盛先生一个人的垂暮之年问题亦具有普遍的现实主义意义,老龄化社会中的所有垂暮之年的老人们,皆翘首企盼着影片中棉花所传递给我们的那种曾经熟悉却正在变得陌生的那种人性的弥足珍贵的温暖。

    (三)现实主义温暖的对比式表达

    虽然没有精确的度量衡,亦不能以刻度来衡量,但不可否认的是,人性的确有其温度,这种人性温度的衡量尺度就是人心。拿影片中的两位主要女性而言,面对风烛残年、混噩痴呆、无法自理的男主角,表现却大相径庭。女主角棉花即有著足以温暖人心的温度,而男主角的女儿对自己的儿子与狗,和自己的父亲的态度却有较大反差,影片开始甚至连老人所需最基本的温度都不屑给予。而对于一位生活于寂寥之中的老人来说,需要的不仅仅只是一种照料与陪伴,更需要的恰恰是人性所能给予的那种能够直达内心深处的炽热与温暖。影片在开篇即以这种对比式的表达,将社会不同阶层的嘴脸进行了现实主义投射。事实上,就现实意义而言,现实主义的温暖才是整个社会蕴育爱的阶梯的必由之路,影片中所表达的对于现实主义温暖的艺术化坚守,恰恰也是一种时代的需要。[2]

    二、 隐于现实主义温暖背后的女性意识的强烈表达

    (一)女性意识质感的集中体现

    《盛先生的花儿》中的女性意识的强烈表达,与传统式的女性意识影片的最大不同,恰恰在于其表达的隐性化。以至于整部影片的前半部分基本上看不到女性意识表达的明显痕迹,这种将女性意识隐于盛先生这一人物形式主导的技法非常高明,这种隐性式的表达反而更有助于整部影片架构的绝对统一。同时,当棉花的女性意识在不断追索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清晰时,却反而不是盛先生由形式主导变为形式从属的时刻,反而是盛先生以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形式向棉花进行了精神上灌输的时刻,此举亦最终完成了盛先生由形式主导向精神主导的紧扣片名主旨的终极过渡。并且,这种隐性化,是将其隐于一个失忆且生活比较不能自理的老人的背后,这就使得这种女性意识在对比与衬托的过程中反而变得愈加强大。女性意识是女性所独有的生活质感与生命情愫,棉花的那种洗尽铅华的朴素之美,亦是影片中女性意识质感的集中体现。

    (二)女性意识线索的复杂表现

    《盛先生的花儿》这部看似平铺直叙的影片,其实自始至终地并行着两条线索,一条线索围绕着棉花对盛先生的看护过程进行着;另一条线索则是围绕着棉花的自我意识的迷茫、追索、完形过程进行着。棉花一直苦恼着的爱情、婚姻、生命等问题,正在是这两条线索的并行与交错之间不断地产生着矛盾冲突,又不断地进行了影视艺术化解决。这两条线索在其并行的过程中,彼此存在着时空交错式的复杂化伴行式架构。这种复杂化伴行式架构,使得棉花的自我意识,始终与影片所倾力表现的现实主义,以一种若即若离的方式流连于光影的方寸时空之间,这种进阶式的影视艺术表现技法,以其巧妙安排为整部影响在最后的结尾处作了恰到好处的收束。这样的收束既完成了现实主义温暖着的人性最终升华,又完成了以棉花一个女性特例所代表着的后现代女性的整体自我意识的恍然觉醒。

    (三)女性意识觉醒的终极展现

    《盛先生的花儿》一片的片名,显然将花儿变成了盛先生所属格下的一种归属,但是,在影片的最后,棉花对待爱情与生命的态度实际上非常自我,而棉花的这种自我,却绝非传统意义上精致利己主义式的自我,反而是一种女性意识觉醒意义上的特立独行。棉花既瞩意于自己的爱情,又不愿彻底破坏他人的家庭;既珍视素不相识的由自己照看的老人,又珍视自己的骨肉;既对身处的现实生活淡然处之,又对未来充满着压抑于内心深处的无限憧憬。在影片的结尾处,在现实生活中为了爱情、生命、婚姻等纠结着的棉花,突然在与盛先生的同床对话过程当中,获得了关于生命、关于爱情、关于婚姻等一系列问题的终极答案,就在刹那间,棉花如醍醐灌顶般地豁然开朗,一切也都随之释然,自我意识突然间彻悟觉醒了的棉花不禁浑身颤抖,泪如雨下。

    三、 现实主义与女性意识的深度融合

    (一)无意识的回归式规训

    《盛先生的花儿》一片,不仅以苗华(男主角盛先生之妻)与棉花的谐音作为一种象征式的介入,而且以苗华与棉花同为甘肃人进行了人物替代式的契合,最终以盛先生与棉花的,影片中的棉花盛开的意象,进而以细致入微的叙事,逐渐建构起了男主角盛先生与女主角棉花之间的形诸于人性的现实主义温暖的展现。同时,亦以棉花这一女性角色的多视角建构,由潜意识之中唤起了棉花内心深处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影片中所建构起来的这种女性意识的觉醒,犹如棉花盛开般既悄然无声,无色无迹,亦淡然无痕,无香无名。从影片中戏剧性的同床对话,我们看到了现实主义之暖,与女性意识深度融合一刹那的耀眼的光芒,当盛先生满怀豪情地以那个时代的精神侃侃而谈的时候,事实上,已经对于棉花的之前可能还矇眬着的女性意识,产生了一种历史对现实,乃至于历史对人生意义的人文回归式规训,同时,更对棉花的女性意识的完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3]

    (二)有意识的深度融合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我们看到了一组极为和谐的棉花与盛先生独处的温馨镜头,镜头中的盛先生打扮得异常整齐,在棉花的精心照料下已经能够自己进食,二人的关系亦已由单纯的看护变成了爷孙式的亲近。很显然,《盛先生的花儿》是一部比同时代其他影片更务实的影视艺术作品,为这个后现代的时代,注入了一股影视艺术的清流,这股清流淡然地将整个社会大背景与大现实举重若轻地玩转于光影流转之间。从而将影视艺术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形成了一种生活状态的有机延续。同时,这部影片的真正意義还在于,影片中的现实主义还能够由影片中走出其艺术苑囿,以其现实主义回归到现实中来。事实上,恰恰是这样的既能够出乎其外,又能够入乎其内的现实主义,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现实主义。不仅如此,这部影片还以这种纯粹的现实主义作为意识规训,向后现代社会现实提出了以人性之暖,所形成的对影片中棉女为代表的女性的意识觉醒的一种有意识的深度融合。

    (三)在齐放异彩过程中的升华

    虽然《盛先生的花儿》并非其片名所指中的真正意义上的那种归属关系,但是,对于盛先生这样的迟暮老人而言,能遇到棉花这样具备现实主义人性温暖的女性,的确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这种幸运不仅指棉花身上所闪现出来的那种对于一个素昧平生老人的人文温暖观照,而且,亦指棉花身上所迸现出来的那种可贵的女性意识的觉醒。这种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得棉花从两个生命的关系中,感悟出了除性爱而外的更加深层次的爱的意义。显然,《盛先生的花儿》绝非狭隘意义上的盛先生一个人的花儿,事实上,棉花以一位女性的现实主义的温暖转变,恰恰映射了整个中国后现代社会底层女性的生命价值。这部影片中的花儿的绽放,亦不仅仅只是棉花的既平凡又崇高的现实主义人性的温暖之花的一次绽放,而且更是大现实社会背景下,一位普通且平凡女性的女性意识觉醒下的一次盛放。[4]

    结语

    《盛先生的花儿》一片,以棉花的现实主义大爱的浓浓暖意,与自觉觉醒的女性意识,温暖了一个时代。同时,亦以其温暖的现实主义,用影视艺术的映像,大力弘扬了现实主义的主流价值。《盛先生的花儿》将观众置于一种特殊视角,这种视角下的观众更清晰地既看到了《盛先生的花儿》的整个绽放过程,亦更清晰地看到了这部影片,对于后现代社会中平民阶层的那种反身式的人文关怀。从这种意义而言,《盛先生的花儿》所表达的既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真实现实回归,又是一种对于现实主义的现实式影视艺术拓展,同时,更是一种对现实主义影视艺术对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有力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