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专业领域1+X课证融合的实践探索

    李晶华 邹吉权 侯国强 李江江

    

    

    

    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书证融通,对于贯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人才供给側改革意义重大。课证融合是书证融通的核心和关键。文章通过分析1+X证书制度的内涵及意义,提出高职院校课证融合的策略与路径,探索并实践汽修专业学历证书课程与汽车专业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合。

    关键词:1+X证书;汽修专业;课证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8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6-0010-07

    2019年初,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将职业教育定位为类型教育,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4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一、1+X课证融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1+X”是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两个方面要素的对立统一,不是二者的简单叠加,而是经过“覆盖、强化、补充、拓展”等一系列处理后的深度融合。通过“1”与“X”的融合,即课证融合,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融入学历教育课程体系[1-2],以能力本位为导向,完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标准对应、内容融合、教学统筹、评价同步、成果互换”,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在课证融合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其一,学历证书教育与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衔接存在问题,前者强调理论知识的体系化,后者注重技能操作的熟练度。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衔接是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合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仍然同行业实际用人需求存在错位,必将导致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其三,由于没有准确把握“1”与“X”的关系,教学倾向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由以往的单纯普教化向盲目技能化转变[3]。其四,现有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培养要求不适应,教考分离落实不到位,专业教师既充当“教练员”又扮演“裁判员”,第三方技能等级认证考核体系不完善。其五,高水平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教师暴露出的能力短板越来越明显。其六,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形式化和功利化倾向,部分试点院校过分追求通过率,考前突击强化练习考题,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质量没有得到有效保证,同时在站点建设过程中盲目投入资金、购置设备,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4]。

    为保证1+X证书制度实施成效,避免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两张皮”现象的出现[5],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必须正确处理好“课”与“证”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课证融合的内涵和意蕴,选择恰当的策略和路径促进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有效融通。

    二、1+X课证融合的策略与路径

    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课证融合,是在证书试点过程中将“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学历教育中的专业教学同步进行,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相关要求,有效融合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行业企业岗位标准以及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将“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融入专业核心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适岗能力。

    在具体实践中,各高职院校应始终以《实施方案》为纲领,以《试点方案》为指南,以社会评价组织制定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参照,主动适应科技发展新趋势和人才需求新变化,深入开展“三教改革”,及时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新要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学历课程体系,优化专业课程内容,提升师资教学能力,提高校企协同水平。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各高职院校应当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办学特色和专业实际为基础,重新制定符合产业需求侧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通过岗位调研,确定职业能力,选取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选择与专业融合的证书模块,将证书培训内容、知识与技能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行业企业岗位标准,引入国际先进技术标准,重新设计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安排、实施保障等要素,重构与职业技能证书相对应的课程体系,规范课程名称,优化教学内容,完成课程体系框架图及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对应关系。通过培养学生获得本专业X证书,实现对学历教育的补充和强化;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获得职业领域内非本专业的X证书,实现职业技能的拓展和提升。

    (二)改革学历课程体系

    学历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是专业核心课程,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对原有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进行整体化设计。根据本专业选择的模块等级证书,思考对应该模块的专业课程。对面向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与解构,得到离散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要求[6]。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整合,合并同类项;同时考虑不同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要求的关联性,重新排序。既要保证课程与课程间的有效衔接,又要避免课程的生硬割裂或内容重叠,重构专业核心课程,形成模块化课程[7]。针对本专业的不同就业方向设计不同的选修课程,从而开发多个分支的就业路径。

    (三)优化专业课程内容

    目前,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的根源在于三点:第一,学历教育阶段课程内容滞后于职业岗位技术发展;第二,学历教育阶段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第三,学历教育阶段课程内容不能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综合性和多样性的要求。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课证融合要求各高职院校应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明确职业能力要求,开发以职业岗位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要求为主体的课程内容[8]。根据岗位需要明确岗位技能,将岗位技能与普适性知识相融合,及时更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新要求,优化课程内容。同时将行业规范、职业道德等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强化职业素养培养。

    (四)提升师资教学能力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基于校企师资建立了“双师型”教师团队,但“双师型”主要体现在教师身份而非教学能力。教师教学能力还存在着严重的“平行线”现象:一方面,学校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教育理论,但不熟悉职业岗位的生产流程、标准和最新技术等,同时实践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企业教师长期身处职业岗位一线,掌握新技术、业务技能熟,但受制于没有受过系统的师资能力培训,往往不能将教学内容以最优的形式和途径向学生讲授。为实现校企师资教学能力由“平行线”向“双绞线”转变,形成教学合力,各高职院校要以落实1+X证书制度为着眼点,分析研究依据“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展教学对教学团队的能力要求,探索提升团队教师能力的实施路径。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主线,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密切与培训评价组织的联系,构建多方参与的协作共同体,通过学校教师入企实践、企业教师参与1+X证书师资能力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深入推进“双元育人”。

    (五)提高校企协同水平

    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分别是1+X人才培养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的育人共同体,有助于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个对接”,有助于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能力、企业培训能力和科研服务能力,有助于引入企业办学理念、文化和教育资源,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供人力、环境、硬件设施保障。各高职院校要以“1+X”培训与考核为契机,以培训与考核站点建设为纽带,密切与行业企业的沟通和联系,校企共同研讨制定符合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学习规律的课程实施方案,开发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与任务,紧密衔接校内实践教学模块内容与企业实践,对1+X证书实施成效进行评价与反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和改进。

    三、1+X课证融合的实践探索——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

    天津职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和汽车专业领域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培训考核单位,不断探索融合方案的路径设计,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课证融合,将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及考核要求融入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9],统筹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协同推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學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融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高水平复合型汽车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结合汽车专业领域1+X证书制度,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设计,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的同时参加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与考核,获得相应模块等级证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对标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重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上位概念,是国家对专业教学结果的分析式描述,其核心内容是职业能力标准,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基础性和指引性作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由社会评价组织开发,各试点院校、培训单位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考核的规范性文件,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基本技能要求、培训学时、考核模块与项目等作出规定。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课证融合,首先要实现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融合。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主要为汽车机电维修、汽车检测、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岗位群培养汽车运用工程技术人员;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简称《标准》)包括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智能新能源汽车两大领域共计15个模块的40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14个高职专业,适用于11个工种的28个职业岗位。为畅通二者融合的路径,天津职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多次组织校内外和行业企业专家深入研读与分析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发掘两类标准在人才培养上的共性。针对本专业服务面向的不同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及需求,对照《标准》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选取“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汽车转向悬架与制动安全系统技术、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汽车全车网关控制与娱乐系统技术”等四个模块的中级证书作为学生学历教育期间技能培训与考核的内容,学生获取一个证书即可毕业,并据此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确立基于1+X证书制度并符合产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毕业要求,优化完善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指标,细化课程设置及要求、教学进程安排、师资队伍、教学设施与资源等要素(如图1所示)。

    (二)解构原有专业核心课程,重构1+X模块化课程

    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设置要求,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与“X”证书培训内容相互融合,按照“课程体系与等级证书对应,课程内容与考证标准对应”的原则,合理设置1+X模块化课程。以“课程—任务—技能点”的层级对原有专业核心课程逐级解构,构建专业核心课程技能点库(如图2所示)。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前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技能要求,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对标中车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林肯/福特等合作企业的岗位标准,引入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对解构后的技能点进行“覆盖、补充、强化、拓展”等处理。原有技能点与“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中的技能点完全一致则直接覆盖,补充原有技能点中缺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对已有的重要技能点进行强化和提升,同时进一步拓展职业领域、职业能力。将处理后的技能点重新组成若干个新任务,形成具备新职业技能标准的具有可追溯结构或系统属性的任务仓。将任务仓中带有属性的任务通过自身技能点与本专业所选择的“X”证书包含的各工作任务技能点逐一对标,以相同或相近的职业技能点作为融合纽带,从而通过对标技能点实现对任务仓中的任务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将得到的具有相同或相近属性的任务合并同类项,多个任务合并后的任务群即为对应某个工作领域的模块课程(如图3、图4所示)。最后,对重构后的模块课程重新设计教学任务,细化职业技能项目,明确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并根据岗位业务流程和学生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三)组建结构化教师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师技共育共评”的教学模式

    以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契机,组建“模块驱动、校企协同、师技共融、互嵌共生”的结构化教师团队。依据汽修专业领域1+X证书模块课程面向的工作领域,由专业教研室主任统筹,选拔具有5年以上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经历的骨干教师,与来自行业企业的产业导师(企业培训讲师/企业技术能手/行业名师等)优势互补,共同组建8~10人的结构化师资团队。在此基础上,根据模块化课程教学需要建设2~3个教学小组,每个小组至少配备一名产业导师。

    以三个维度(专业、授课、课改)能力建设为中心,全面提升教师团队1+X培训与考核能力。多种途径加快补齐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短板,严格落实专业教师脱产下企业实践制度,在保障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增加教师下企业实践的频次和数量,严把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质量关,实践结束后会同生产企业和学校人事部门共同对实践效果进行考核;深化产教融合,依托校企合作项目,选派骨干教师接受合作企业的培训与认证,取得企业讲师资质;鼓励专业教师进入校企合作项目各类技术培训班听课学习,并与学校人事部门协调,将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项目,计入相应学时,对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激发专业教师的学习热情。突破时空限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资源,通过开设“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信息技术应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等在线课程,邀请我院参加“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和“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的获奖教师直播授课,提升产业导师的职业教育理论水平、授课能力与技巧。联合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邀请省级专家组成员,聚焦汽车领域14大模块,依据能力本位教育模式深入推进师资培训,促进专业教师和产业导师全面掌握“培训课程与方案设计、教学教案课件设计、实训项目设计与考核、培训组织实施规范、课程资源开发与优化、技能等级标准优化”等内容,提升教师团队的课程开发能力,为1+X技能等级培训提供优质的培训师和考评员。

    校企协作教学是实现1+X课证融合的重要途径[10],在实施中依据模块课程间教学内容的共性和关联性,结合专业教师与产业导师的专业特长,创新团队协作的“师技共育共评”教学模式。每门课程安排4~5名教师协同授课,根据教师身份(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产业导师)和专业特长分配工作任务,每名教师承担2~3个工作任务,开展“一课多师,一师多课”的校企协作教学。产业导师通过提供汽车行业真实生产案例、直接参与工作任务教学、示范关键技能操作、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对学生技能训练视频规范性和熟练度进行点评等多种途径深入参与“X”模块课程教学,实现教师教学效能的最大化。

    (四)改革教学模式,同步培训考核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全面实行“学训交替循环”的教学模式。以《标准》中的“职业技能”为基本教学单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穿插、深度融合,学生学习完一项职业技能后立刻进行实操练习,避免因时效性而逐渐遗忘,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任务的水平。将职业技能考核与学历教育专业课程考试统筹安排,同步考试与评价,畅通“1”与“X”学习成果互认路径。改革考核评价方式,重视对学生完成教学项目全过程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强化过程性考核,关注学生知识接受和能力形成过程,重点考核学生课前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实训操作准备情况、技能操作规范和熟练程度、维修资料查找和使用情况等,同时关注学生的劳动意识、职业素养的养成情况。在专业教学进程中,于第2、第3、第4学期各安排1次终结性考核,第3、第4学期各安排1次认证考核。终结性考核施行教考分离,理论考核试题由企业命题,学院教师负责实施;完善技能“双元考评”机制,实操考核由校企共同实施,全面测评学生综合能力的达成情况。

    (五)升级汽车专业职教集团,继续深化产教融合

    2017年天津职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联合22家职业院校和14家长安福特经销商成立了汽车专业职教集团。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来,汽车工程学院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牵头单位和1+X证书大区工作办公室的引领作用,主动对接14家长安福特经销商,推动“X”证书与企业技能等级证书互认互通,不断提高“X”证书的社会认可度。以职教集团下设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为依托,利用2019年度年会,聚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现代汽车服务产业链发展,讨论并建立了校企师资“双向流动、互培互学”机制,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规范学生顶岗实习,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不断吸收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林肯(中国)和北汽新能源经销商等单位加入职教集团,优化多元合作育人平台。

    以“X”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与考核站点建设为契机,对照建设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校企双方认真分析1+X试点对实训条件的要求,统筹利用现有各种类型的实训基地,共同完成实训设备整合与购置以及实训场地的规划、升级和改造,确保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训体系之间的衔接。建立“X”证书质量监测与反馈机制,畅通试点院校、用人单位和学生向培训评价组织的反馈渠道,深入分析学院2019、2020年汽修专业领域1+X培训与考核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培训评价组织调整完善证书培训内容与考核标准。升级校企合作关系,做好行业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用人诉求及职业岗位变化。以高职院校百万扩招为契机,与长城汽车公司共同探索基于“X”证书的企业员工培训:依据岗位工作任务,研究课程设置,提炼教学内容,并利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与案例,校企共建精品在线课程和资源库。

    1+X证书制度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线,面对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更新和市场需求变化等新挑战,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进行的一项全新制度设计[11]。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天津职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始终以建设汽车类人才培养新高地和汽车专业领域1+X证书制度示范平台为目标,不断探索与实践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证融合的实施途径,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及要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真实工作任务的教学内容,组建校企合作结构化师资团队,创新“教师分工协作、师技共育共评”的教学模式,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行多元育人。同时,继续提升和完善教師教学创新团队,开发和升级紧贴科技发展与产业需求的实训项目,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平台,服务于汽车专业领域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琴.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缘起、逻辑及其实施[J].职教论坛,2019(7):148-149.

    [2]马铮,龚福明.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程体系重构探析——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为例[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9(4):51-57,68.

    [3]狄冬丰.“1+X”证书制度改革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J].绿色科技,2020(17):241-242.

    [4]张大林,高科,李玫.“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证融合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20(26):37-40.

    [5]张盼盼.1+X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路径研究——以“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3):45-50.

    [6]蒋庆斌,陈小艳,周斌.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1+X证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3):41-44,50.

    [7]郑根让,史志强,何成,等.1+X证书制度下以书证融通重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20(1):12-17.

    [8]张红英,杜方鑫.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53-57.

    [9]柯霜.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J].河北职业教育,2019(5):10-12.

    [10]余彬.“大职教观”视域下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实施[J].教育与职业,2020(11):20-27.

    [11]李虔,卢威,尹兴敬.1+X证书制度:进展、问题和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2):18-24.

    (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