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作家居住地“走出去”项目

    吕亚兰 文爽 熊也纳

    北京出版集团于2015年创办十月文学院,并以十月文学院为龙头,率先在国内外特色区域建立“十月作家居住地”,旨在以文学为载体联结中外、聚拢资源,通过组织中外作家、翻译家前往“居住地”进行创作体验,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学文化交流活动。“十月作家居住地”切合“一带一路”文化战略规划,在推动中国文学尤其是北京文学“走出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称“十月作家居住地”海外项目“开创了作家创作交流、版权交易、图书展示、品牌传播为一体的新模式”。

    “十月作家居住地”,是北京出版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出版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十月文学院的创作项目延展地和文学交流平台。“十月作家居住地”运行四年来,致力于在“一带一路”沿線国家地区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为北京文学和中国文学“走出去”做出了应有贡献,已成为广受关注的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平台。目前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11处“十月作家居住地”,包括布拉格、爱丁堡、加德满都、纽约、莫斯科、北京、拉萨、李庄、武夷山、丽江古城、西双版纳。下一步,将继续巩固并多元化发展“十月作家居住地”建设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设新的“居住地”项目;每年邀请多位著名作家入驻海内外“居住地”,并组织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原创文学精品创作出版;继续办好每年一届的“十月作家居住地论坛”等。

    “十月作家居住地”从2015年建立以来,一直作为公益项目运行,社会效益显著,已成为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传播、推动北京文学“走出去”、推广“十月”文学品牌的重要平台。作为长期运行的项目,下一步,它还将继续承担这个使命并要做好、做实,为推动中国文学尤其是北京文学“走出去”做出不懈努力。

    一、项目实施的主要举措

    该项目作为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中共同搭建的中国文学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辐射地区的推广传播平台,将长期运行,每年安排数批中国作家前往“十月作家居住地”写作居住,并同时举办、参与一系列当地和周边辐射国家城市的文化活动,同时完成文学交流、版权交易、专题图书展示等项目,直接面对当地出版人、翻译家、作家、学者和社会公众,并借此平台,通过多样化适应当地特点的手段,介绍推广中国优秀作家,有效地将优质的中国文学出版物推介到海外,并积极引进国外优秀作家作品。同时,还将积极邀请外国作家、艺术家到访中国,进行考察写作。

    二、项目取得的成绩和实效

    截至目前,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11处“十月作家居住地”,包括布拉格、爱丁堡、加德满都、纽约、莫斯科、北京、拉萨、李庄、武夷山、丽江古城、西双版纳。著名作家吴雨初、马原、韩少功、余华、叶广芩、苏童、格非、刘庆邦、徐则臣、万方、宁肯、梁鸿、弋舟,青年作家文珍,著名翻译家刘文飞、美国翻译家托马斯·莫兰、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晓明先后入驻海内外“居住地”,在社会效益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聚拢首都创作力量和创作资源,促进文学创作出版与交流

    北京市委宣传部杜飞进部长在第二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启动暨“十月签约作家”计划发布活动上的讲话中强调:“十月文学院的核心任务是文学创作,要紧紧抓住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个中心环节,切实加强对优秀作家的团结凝聚和引导服务,激发创作热情,开发创作潜力,提升创作实力。”十月文学院认真落实领导指示精神,通过“十月作家居住地”,紧密团结了优秀作家,促进作家文学创作出版,产生了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创作成果和出版成果。入驻作家吴雨初《访乌金》、马原《谷神屋的贝玛》、苏童《拜访伊凡·克里玛先生》发表于《十月》杂志;叶广芩首部儿童文学作品《耗子大爷起晚了》和《花猫三丫上房了》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徐则臣《北上》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万方创作的关于父亲曹禺的回忆录《我和你》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刘庆邦《家长》首发《十月》杂志,单行本即将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首发《十月》杂志,单行本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宁肯《天·藏》已在捷克出版,英文版也正在翻译之中。

    (二)多渠道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北京文学的海外译介与传播

    以“十月作家居住地”为轴心,辐射周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作家驻留期间,组织开展各类品质精良、形式多样的专业文学活动,宣传推介作家作品,并安排作家深入当地文学界、翻译界、出版界、名校(如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布拉格查理大学等)开展交流活动,讲好北京故事,并有针对性地联络当地出版人、翻译家,具体有效地推介北京作家作品的海外传播。此外,通过“外国翻译家驻留计划”“十月翻译版权交流平台”在海外“居住地”(英国、尼泊尔)开设“十月”图书专柜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北京文学“走出去”渠道,有效促进了“十月”文学成果的海外译介传播和国际版权合作。已有北京出版集团的文学图书在捷克等国实现版权输出,成为“十月作家居住地”平台的辐射成果。

    三、项目实施的心得体会

    (一)重视前期调研,确定选择每处“居住地”城市的标准和条件

    “十月作家居住地”主要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选择时的主要考虑因素有:在中国和全球文化格局中的地标意义、地域文化特色、人文内涵和文学传统,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条件等。目前已经设立的11处“十月作家居住地”各具特色,或具有浓郁的本土文化底蕴,或具有深厚的文化交流基础,或是重要的世界文学城市,或是“一带一路”版图上具有地标意义的城市。每一处“居住地”的选择和落地,包括合作方的选择,十月文学院都要经过实地调研和考察,以保证“居住地”的品牌形象和可持续性发展。十月文学院与合作方在“十月作家居住地”文化品牌的建设维护、推广宣传,以及推动入驻作家创作交流、活动服务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促进“十月作家居住地”以及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

    (二)保障作家在“居住地”沉下心、呆得住,还有成果

    对于作家来说,“十月作家居住地”是一个让他们深入体验异地生活、积累创作素材、启发创作灵感、潜心思考创作的地方。我们与各个“居住地”的合作方共同努力,为作家在“居住地”及周边地区安排生活体验、创作与交流,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写作环境,同时,为作家作品的宣传推广构建有效渠道。在选择入驻作家方面,也会从作家的创作计划入手,进行精心遴选,做好充分准备,确保作家对其入驻的“居住地”具有浓厚兴趣,有相关创作计划,并愿意积极参与同当地文学界和文学爱好者的沟通交流。

    (三)加强风险控制,设定必要应急机制

    该项目的海外运作,关乎意识形态安全、外交安全、文化安全和资金合理使用,因此至关紧要。合作各方达成共识并签订协议,力求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和外交安全,各方一致保证资金按规定合法使用。该项目的一切工作,都要建立在各项安全之上。凡是以该项目名义组办的书展、研讨会、讲座、沙龙活动、中外交流、相关组织的合作等项目,都将严控选择相关人员,并与责任人签订有关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責任和义务的内容保证书,并预先设立必要的应急机制。

    (四)申请国家政府资金政策扶持,推动项目顺利运营

    “十月作家居住地”建立以来,一直作为公益项目运行,资金方面的压力递增,需向政府寻求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目前项目得益于“丝路书香”重点工程项目资助,第一期项目得以顺利执行和运营。

    四、推动出版“走出去”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在“居住地”运营及活动经费方面给予政策及专项资金支持

    为了稳固并促进“十月作家居住地”持续深入发展,为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做出更大贡献,希望从国家政府支持角度,继续给予支持。

    1.资金支持。目前国家专项资金普遍要求为一年一申报,申报内容不能与之前雷同,由于“十月作家居住地”是一项长期项目,并且随着“十月作家居住地”的深入建设和发展,资金投入方面需要更多支持,希望该项目能继续申报并获批国家政府的有关专项资金;或能否将“十月作家居住地”作为特殊项目予以立项并给予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支持。

    2.政策支持。在“居住地”实际运作中,除组织文化交流活动、版权推介、翻译出版等相关费用外,作家往返交通费用及住宿费用也占用了较大比例,但在专项资金审核交通费和住宿费等方面难以操作。

    (二)依托独特的国际交流活动,落地“居住地”建设成果

    通过每年举办“十月作家居住地论坛”“外国翻译家驻留计划”“十月翻译版权交流计划”等国际交流活动,与外国翻译家、汉学家及各国出版机构密切合作,有效促进北京和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与国际交流合作。十月作家居住地论坛已成为每年北京十月文学月的重要国际活动之一。

    (三)加强高端项目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

    除引进专门的翻译人才和版权贸易人才外,建议加大对目前从事该项目具体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提供业务培训、交流提升、信息互通等渠道,为“居住地”不断拓展深入发展夯实基础。

    五、结语

    “十月作家居住地”的建设发展,将牢牢把握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和对外工作方针原则,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引领,以塑造国家良好形象、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服务党和国家对外战略为基本任务,将紧紧围绕推动中国文学尤其是北京文学“走出去”这一重要任务,力争在未来,为北京文学创新发展聚拢更多全国优秀作家,力促更多优秀原创作品落户北京,并进一步面向全国和世界推广北京文学优秀成果,努力以日益扩大的影响力和日益丰富的成果,为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系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