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引发不良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

    谭光霞 李南

    〔摘要〕本文是一例关于高二女生因失恋而引发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在咨询过程中,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分析来访者在情感问题上的不合理信念,让来访者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并建立合理信念。通过心理咨询,来访者的情绪明显改善,社会适应能力及承受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失恋;合理情绪疗法;情感问题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5-0049-04

    一、一般资料

    小李,女,汉族,19岁,父母务农,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是家中老大,有一妹妹。某重点高中高二学生,在校住宿。

    小李从记事起,父母就经常吵架,两人甚至还会动手。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父母曾在剧烈争吵后离婚,自己和妹妹跟着父亲生活。母亲离家后,小李一改往日的活泼,变得孤僻易激惹。后父母虽然复婚,她心中对家庭的不安全感并未消失。总是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导致父母再次分开。

    小李来时身穿校服,哭泣不止。交谈中发现她逻辑清晰,感知觉正常,自知力完好。咨询过程中对咨询师很信任,态度很合作,有改变的愿望,未见明显的精神病症状。

    她自幼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自从跟男友闹别扭到分手,饮食受影响睡眠质量下降,症状持续1个月。社会功能受损,不敢与男友及其好友见面,学习无法集中注意力,效率严重下降。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近一个多月,难受、痛苦、焦虑,没有食欲,无法入睡。

    个人陈述:在高一下学期,邻班的男生开始追求我,千方百计地讨我开心。他是走读生,每次回家都会从家里给我带饭,带洗好的水果。在知道我胃不好后,还经常买一些养胃的食物让我吃。每次课间,男生都会主动到教室门口找我。一开始我并不接受,慢慢地因为对方的坚持,我被感动了,开始默默接受对方的爱意。后来,我们走在一起。但因为学校规定男女不能谈恋爱,不允许一个饭桌吃饭。我们有一次在一起吃饭时被老师发现,后告知家长。回到家,我被父亲打了一巴掌,并严禁我再跟他接触。回来后,我们不敢再光明正大地交往,只好私下偷偷见面。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利用课间时间到他的教室门口看他。但此时他对我的态度却发生了很多的改变,不像以前那样对我嘘寒问暖,跟我聊天也有些心不在焉。我给他写了很多纸条,他一条也不回复。我猜不透他的心思,不明白他为何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问他,他只说压力太大了。我一直担心,再这样下去我们的感情就走到尽头了,结果,他竟然真的跟我提出了分手。我接受不了。

    三、咨詢师观察与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小李在好友陪同下前来,一直低头哭泣不止,在征得她的同意后,让好友先回教室,她在咨询室坐了下来,然后就在抽抽噎噎中说出了她现在的困扰。

    好友反映:小李长得漂亮,性格也温柔,自从这学期回来,因为跟男友的矛盾,一直闷闷不乐,这次男友提出分手,她承受不住,已经哭了很长时间。

    四、分析评估

    1.不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安全感缺失

    小李一直生活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家庭中,父母长期争吵甚至动手打架直至离婚的家庭环境,让她缺少父母爱的滋养,异常地害怕被抛弃,心中没有安全感。因此,当出现一位男生整日对她嘘寒问暖的时候,她很快就跌入情感的漩涡。

    2.性格内向,抑郁质气质类型

    小李性格文弱,安静,温婉可人。她对自己的未来要求不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求得温饱即可,因此,学习成绩一般,缺少学习动力。最近因感情不稳定,食欲不振,很晚才能入睡,上课也无精打采,总是沉溺在昔日两人热恋时光的回忆之中。

    3.不合理的信念

    小李认为父母争吵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在与男友的交往中,当男友对自己没有以往的热情时,认为也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

    五、干预目标

    1.长期目标:增强对自我的合理认知,完善个性,增强情绪调整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

    2.短期目标:咨询师与来访者确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宣泄内心压抑的情绪,并能看到自己内心的冲突,意识到自己不合理的观念,摆脱自责心理,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学会情绪调整的方法。

    六、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1.任务

    在全面了解来访者的基础上,初步取得来访者的信任,并针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做出初步评估。

    2.方法

    真诚接纳,认真倾听,积极关注,共情理解,尊重热情,情感和内容反应等。

    3.过程

    让来访者尽情哭泣,释放压抑的情绪,观察和共情。运用心理方法和技术,全面了解来访者,制定咨询目标,为下一阶段的咨询做准备。

    4.对话摘要

    小李:老师,我的心里特别难受,我不想失去这份感情,他怎么这样对我……

    咨询师: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你对男朋友还有感情,你男朋友提出分手,让你感到很痛苦、难受。

    小李:是啊,我们在一起一年多的时间,我能感觉到他是真喜欢我,给我买吃的,说我爱听的话哄我开心。为什么现在就变了呢?

    咨询师:能不能将你俩相识、相知、相恋、分手等情况详细给我说说,这样有利于我们共同来解决你目前的问题。

    (小结:运用积极关注、开放式的提问、内容反应等技术,引导来访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困扰,并给予充分的接纳和理解,初步建立良好的关系。)

    5.作业

    让来访者回忆与男朋友的交往过程,自己试着初步分析并整理出两人关系越走越远的原因。

    第二次咨询

    1.任务

    加深咨询关系,继续分析来访者目前陷入情绪困扰的原因:来访者的不合理观念。同时,咨询师对来访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ABC理论。

    2.方法

    情感表达,内容表达,参与性技术等。

    3.过程

    通过学习,引导来访者觉察自己的不良情绪与ABC理论之间的关系,懂得自己情绪困扰的核心问题。

    4.对话摘要

    咨询师:昨天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

    小李:认真想过了,但还是不能理解他提出分手的原因。

    咨詢师:在男朋友提出分手前,你们两人是如何交往的?

    小李:开始的时候他对我特别好,非常照顾我的生活和情绪。但我对他不是很热情,也不怎么关心他。后来,情况反过来了,我总想了解他的生活,总想看他,可他对我没有以往热情了,他总说我让他感觉很累。他总说一些让我不能接受的话,我感觉他变了,我也有些接受不了他的现在。

    咨询师:他后来对你不像以前那样处处关心、呵护你,这种态度让你感到接受不了,是这样吗?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李:我感觉没有一点安全感,好像我被抛弃了。

    咨询师:这种被抛弃的感觉曾经经历过吗?

    小李:嗯。那是我初中的时候,我爸爸、妈妈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动手打了一架,我妈妈就跟我爸爸离婚了。然后我妈妈就离开了家,到了我姥姥家。家里只剩下我和妹妹跟着爸爸。在妈妈离开家的那一刻,我感觉我被全世界抛弃了。爸爸因为心情不好,天天喝酒。这段时间,我也跟变了个人似的,周围所有的人都跟我有仇似的。有一天,奶奶家来客人,就因为没有我的座位,我抬腿就走,拒绝吃饭。后来,虽然妈妈回来了,但我仍然害怕她再次离开。所以我每天都活得小心翼翼。

    咨询师:所以你一直害怕失去男朋友的爱。如果失去了,你会……

    小李:我会无法忍受,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就没有了意义,生活也没有奔头,我会感觉我很可怜,是一个没人爱的人。

    咨询师:如果男朋友离开你,你就认为自己很可怜,是一个没人爱的人,这样的论断对你有什么影响?

    小李:我会更痛苦。

    咨询师:我给你介绍一下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例如,你男友跟你提出分手,这样你感到痛苦和难受(C),其实分手(A)只是间接原因或诱发因素,而直接的原因是你对分手的看法和评价(B)。

    小李:嗯,您这样说是有道理。

    咨询师:你自己思考一下,生活中男朋友的爱就是你感受的全部的爱吗?没有来自其他人的爱让你感到温暖?失去了男朋友的爱,就意味着失去了全部的爱?

    小李:现在看来,我把这份爱看得过重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的困扰。

    5.作业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自我分析分手后导致负面情绪的认知来源与不合理信念。

    第三次咨询

    1.任务

    引导来访者转换以偏概全、绝对化的不合理信念,反思头脑中的错误认知,帮她建立合理的信念。

    2.方法

    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启发,认知作业。

    3.过程

    通过认知作业,引导来访者自我探索、自我领悟与男朋友交往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及由此导致的不合理行为,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4.对话摘要

    小李:上次我回去之后,想了很多。有些事情我还是不太明白,他一开始对我非常好,为什么现在就不能了呢?

    咨询师:你期待他对你一直很好,是这样吗?

    小李:是的。

    咨询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让他停止了对你的呵护与关心?

    小李:好像他现在遇到了很大的训练压力,他自己说过他很看重训练成绩,但他对目前的成绩又不满意。

    咨询师:他现在的注意力发生了转移,从你的身上转到了训练上,是这样吗?

    小李:好像是。我每次跟他谈话,看他都是心事重重。

    咨询师:还有其他的原因让他疏远你吗?

    小李:这个学期学校严禁男女关系过密,一旦被发现就要受处分。这也让我感受到压力,我想他也一样。

    咨询师:是的。现在你们的关系出现了很多让你不满意的情况。心理学上将爱情划分为三个阶段:相互依存期、矛盾潜藏期、相对独立期。在第一个时期,由于彼此对对方充满了向往和好奇,被对方所吸引,眼中全是对方的优点,一举一动都充满了激情,时刻渴望跟对方在一起。到了矛盾潜藏期,双方对彼此有了一定的熟悉和了解,好奇感会逐步减少,感情就会逐渐转为平淡,内心会渴望多一点不受对方掌控而自主支配的空间。这一时期双方可能会产生很多误会和不解。你认为你男友有能力处理好学业和爱情吗?

    小李:好像不能,他很情绪化,做事情只有三分钟的热情,就跟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一样,一点也不成熟,有时候遇到问题还逃避。

    咨询师:嗯,你对他的性格也比较了解,具有这种性格的他现在学习遇到困难,又遇到了来自学校和家庭的阻力,他在感情上做出了分手的决定,这让你很吃惊吗?

    小李:我一直就有这样的担心,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就彼此互相指责,我一直没有开心过。他一来找我,我看他的表情,就推断出他要跟我分手。

    咨询师:嗯,后来你们开始发现彼此的缺点,并开始产生矛盾。是什么让你一直没有开心过?

    小李:我希望他能包容我,结果他一直不改变,反而对我提很多要求,我感觉他要让我变成他想象的女朋友,而不是接纳现实的我。

    咨询师:你男友的种种言行让你也慢慢不接受了,那你期待的男友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小李:不但要对我好,还要包容我的一切,能理解我的想法和情绪。

    咨询师:似乎这个男友跟你理想的男友有很多距离,是这样吗?

    小李:是的。看来我们的确不合适,分手是迟早的事情。我原来期待他一直对我好,只是我的一厢情愿,乞求来的感情是不能让人快乐的。

    咨询师:很好!你已经开始转变你的不合理观念了,不再对感情提出绝对化的要求,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为你观念的转变感到高兴。只要你继续去觉察头脑中的不合理观念,不断对其质疑,你一定成长得很快。

    (小结:让来访者觉察并澄清对两个人感情,比如永久甜蜜等的绝对化思维,让其运用ABC理论,将这些不合理观念转换成合理的信念,进而调整她的情绪,并增强其在感情中积极沟通的能力。)

    5.作业

    回忆谈话内容,书写心得收获。继续在生活中反复练习应用ABC理论。

    第四次咨询

    1.任务

    全面觉察头脑中的不合理信念,并将觉察领悟灵活地迁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

    2.方法

    认知作业。

    3.过程

    讓来访者继续寻找导致自己难过的不合理信念,将其逐一写下来,并利用ABC理论,将其转化为合理信念。

    4.内容摘要

    本次咨询中,咨询师协助来访者继续探讨爱情中产生不良情绪的根源,让来访者自己将一些绝对化、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转化成合理信念,反复训练。

    不合理信念的例子:

    (1)被甩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2)我只能被人爱才有安全感;

    (3)分手后,我不再相信爱情;

    (4)分手糟糕透了。

    与之对应的替代之后的合理信念:

    (1)感情是平等的,没有对错好坏之分。虽然分手是由男友口头提出,但其实自己早就觉察出两个人不合适了,不愉快的行为就是一种无声的表达。所以分手并不是自己被迫的,而是两个人促成的,这与面子无关。

    (2)除了他的爱,还有父母的爱、妹妹的爱、老师的爱、朋友的爱等等,都值得我去珍惜,我还应该自己爱自己。

    (3)这个男友不适合自己,并不代表所有的男生都不适合自己,今后一定会遇到自己心仪的对象。

    (4)我的生活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比如学习、跟闺蜜交往等,我一个人一样可以活得精彩。

    (小结:通过以上认知练习,来访者对自己的困扰及其原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而通过辅导练习,头脑中很多不合理的信念转变成了合理的信念,她逐渐学会将所学所获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5.作业

    让来访者继续觉察自己在与男友分手后导致情绪困扰的不合理信念,并觉察产生这些不合理信念的原因,将其一一记录下来,再转换为合理信念。

    七、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自我评估

    通过几次咨询,自己抑郁、低落的情绪得到调节,睡眠有了明显的改善,吃饭也有了胃口。明白了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情,需要两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感情继续维系,走出了失恋的痛苦,感觉自己比以前成熟了。

    2.好友评估

    她现在又像以前那样爱笑了,心情也好多了,又能跟我们疯闹、玩到一起了。班级的活动也能积极参加,上课也专注了。

    3.咨询师评估

    来访者的情绪问题如痛苦、焦虑、抑郁等得到了宣泄、疏导,失恋后导致痛苦的很多不合理观念由合理观念取代,并有了很多积极行为,比如能勇敢地跟男友班级的同学继续打招呼,能理性对待失恋,睡眠和饮食也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钱铭怡.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郑日昌,陈永胜. 学校心理咨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市第九中学,莱阳,26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