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悦纳自我;自我探索;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5-0061-04

    【作者简介】唐婷婷,江苏省海安市大公镇初级中学(江苏海安,226600)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中小学生停课在家,亲子时间增多。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紧张的亲子关系,让一些学生的自我认知发生了动摇。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探索自我,将现实我与理想我之间的差距化成动力,学会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现实我。

    【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别人家的孩子

    教师: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家有一段时间只能居家在线学习。一些同学纷纷向我诉说他们在家的各种“不被爸妈待见”,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遭遇吧。

    播放视频,视频内容:在家上网课的康康,最害怕的不是上课、交作业,而是妈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学霸”“别人家的暖男”。不管康康做什么,妈妈总会拿他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每当这个时候,他总觉得特别委屈,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同样的遭遇?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我妈总是嫌我成绩差。有一次,我数学考试进步了不少,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回到家兴高采烈地向她汇报,她非但没有夸赞我,在得知班上学霸小文的成绩后,反而责问我为什么没有她考得好。

    教师:当爸妈总是在你面前表扬别人家的孩子时,你的心情如何?

    学生1:我感到委屈,我觉得他们没有客观地评价我。

    学生2:我觉得自卑,被他们那么一说,我觉得自己不管怎么努力,也没有别人优秀。

    教师:看来,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对大家或多或少产生了影响。今天,我们不谈论“别人家的孩子”,老师希望大家能把目光收回来放在自己身上,重新认识一下“我们家的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展示真实的心理状况。

    二、暖身活动:认识自我

    1.暖身活动:我的手。

    教师:同学们,手是我们形影不离的朋友。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叫“我的手”的暖身游戏。现在,请各位同学伸出自己的右手,蘸上颜料,然后在纸上拓下自己的手印。请仔细观察自己的手印,再跟小组里其他同学的手印比一比,看看你能否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手印。

    学生按照方法完成活动并在组内比较。

    学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手印。

    教师:为什么?

    学生1:我们每个人的指纹不同。

    学生2:每个人的手指长短粗细不同。

    教师:这个活动让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我们每个人的手印都是独一无二的。

    教师:是的,我们每个人和手印一样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2.自画像:我是谁。

    教师:下面,我们来画一张独特的自画像,重新认识一下自己。

    PPT展示活动要求:在大拇指旁写下自己最突出的外貌特点;在食指旁写下自己最主要的兴趣爱好;在另外三个手指旁分别写下自己的三个性格特点;最后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

    学生按要求完成自画像。

    教师:请大家在小组内依次分享,让小组成员重新认识一下“独特的你”。然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大声地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

    学生1:我的肤色略黑,脸比较圆,朋友们给我起了个绰号叫“小黑妞”。闲暇之余,我喜欢沉浸在音乐中,我是个懂事、活泼、外向的孩子,经常帮父母做家务。但是,我脾气不好,性格倔强,常与父母产生小矛盾。

    学生2:我个头矮,微胖,比较外向,喜欢交友。我做事比较理性,不容易冲动,但有时会因为过度理性导致做事犹豫不决。

    教师:感谢大家的精彩介绍。我发现,大家不仅介绍了自己的优点,还不约而同地介绍了自己的缺点,这说明大家都意识到了一点: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教师:对于现在的自己,你感觉满意吗?为什么?

    学生:不满意,希望自己能更完美一些。

    教师:看来,大家普遍對自己感到不满意,觉得自己不够完美。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特别嘉宾,它跟你们一样,也觉得自己不完美。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在它的身上有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暖身活动“我的手”让学生认识到个体的独特性,再通过“自画像”环节带领学生重新认识自己,让他们在自我描述中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并直面自己的缺点,从而达到全面、客观地认识“现实我”的教学目的。

    三、心海导航:接受自我

    1.分享绘本。

    PPT展示绘本《失落的一角》。

    绘本内容:有一个圆缺了一角,它总觉得不快乐,于是便动身去找那失落的一角。它一边滚动一边“叮叮当当”地歌唱。有时在太阳底下暴晒,有时又被冰雪冻僵,历经艰辛和失误。因为缺了一角,它滚不了太快,所以它会停下来和虫儿说说话,或者闻闻花香,有时它会超过一只甲虫,有时甲虫又超过了它,这是它最美好的时光。

    后来,它终于找到了那一角!它又开始滚动,因为它现在完整了,它滚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快得不能停下来和虫儿说说话,快得不能静心闻一闻花香,快得蝴蝶无法落在它身上歇脚。它想唱歌,但是现在它完整了,却连歌都唱不了了。于是,它停下脚步,把那一角轻轻地放下,哼着愉快的歌儿,再次踏上新的旅途。

    2.寻找答案。

    教师:圆一开始追求的是什么?它如愿了吗?

    学生:它想要找到失落的一角,追求完美。最终,它如愿地成为一个完整的圆。

    教师:追求到完美之后,它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快乐了吗?

    学生:不,它反而无法慢慢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它失去了原有的快乐。

    教师:最终它的选择是什么?

    学生:它选择了放弃完美,继续不完美但是快乐地生活。

    教师:读完绘本,你有什么感悟?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感悟。

    学生1: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也会收获很多美好。

    学生2:人在追寻完美的过程中会发现比完美更值得追寻的东西。很多時候,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教师:原来,悦纳自己才是我们不断追求并实现自我提升的基础和动力。我们追求完美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悦纳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实现“精彩的我”。

    设计意图:通过绘本,引发学生的思考并明白愉快地接纳“现实我”才是追求改变和自我提升的基础与出发点。

    四、角色转换:探索自我

    1.探索自我图:我想对“他”说。

    PPT展示图片(见图1)。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找一找图片中哪个小孩与自己现在的状态最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写下你想对他说的话。

    PPT展示:你最欣赏他什么?你最担心他什么?如果可以的话,你希望他有哪些改变?你认为他可能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他要怎么做才会发生这些改变?

    学生思考并分享。

    学生1:我的现状与1号类似。我想对他说——我欣赏你乐观的心态,虽然起步很晚,但是依然笑对未来。同时,我也很担心你,什么时候才能追上别人的脚步?我希望你能做一些改变,加快自己的脚步,要有拼搏的精神,设定目标,奋力攀登。

    学生2:我的现状与4号相似。我想对他说——我欣赏你虽已处于巅峰但仍然保持向上的姿势,说明你没有因为取得了一些成绩而骄傲。但我也有些担心,你要再稳重踏实一些,否则很容易摔下来。我希望你能寻求更高的目标,稳扎稳打,争取更辉煌的成绩。

    学生3:我的现状与6号相似。我想对他说:我欣赏你淡定的心态。但是,更替你担心,当别人都在攀爬时,你却安于一角,不再前行。我希望你能多一些进取心,以优秀的人为榜样,积极勇敢地去争取自己的胜利!

    2.角色互换:我想对“我”说。

    教师:请大家再读一遍自己写下的话。这次读时,我们转换一下角色,请将答案中的“他”换成“我”,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学生大声读答案。

    学生1:我读的时候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对自己未来的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学生2:读完之后,我感觉充满了力量。这段话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改进的措施。我现在对未来充满信心,我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

    设计意图:通过探索自我图,引导学生把自己投射到选择的小孩身上,让他们在给图中小孩提建议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探索。另外,通过角色互换及诵读,引导学生努力探寻未知的自我。

    五、总结延伸:做更好的自己

    PPT展示诗歌《做更好的自己》。

    学生齐声朗读诗歌。

    教师: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将口号变成行动,坚信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生活中,做要比说难得多,老师希望大家先从两件小事做起,每天上学前,面对镜子微笑,并对自己说“我真的很不错!”

    师生一起做这两个动作。

    教师:非常灿烂的笑容,非常自信的声音。坚持下去,看看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可以吗?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诗歌,坚定学生要做更好的自己的信念;通过课后延伸的两个小动作,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教学反思】

    “别人家的小孩”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特色,它折射出中国父母的焦虑。对比式的教育会在无形中伤害孩子的自尊,削弱他们的个性意识。课上,笔者通过活动带领学生进行体验,帮助他们认识到人与人的个性化差异,了解与众不同的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勇于展示自己的缺点,从而客观地评价自己,在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的同时,不断完善现实自我。

    【点评】

    本课有如下特点:

    1.一条探索自我的主线贯穿始终,条理清晰。整节课围绕学生对自我的探索这条主线展开: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探索自我—做更好的自己,帮助学生深度了解自己,探索自己未知的部分,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为做更好的自己蓄积力量、寻找动力。

    2.一个动静交替的课堂结构,张弛有度。人的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生理体验能“激活”心理感觉,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所以说,人的认知学习不仅仅需要头脑的参与,更需要学生的全身参与。本课主要由三大板块组成,每个板块都由活动切入,如体验性的拓手印活动、绘本赏析等,活动之后便是引导学生向内探索,一动一静交替进行,张弛有度,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

    3.一串串梯度式的问题设置,将思考引向深入。教师围绕主问题“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设计了问题串,这些问题之间具有逐层深入的逻辑关系,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几个维度,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并从观念层面引向行动层面。

    4.一句句得体的课堂回应,彰显人文性。课上,教师的回应或肯定,或鼓励,或启迪,或澄清,或追问,均应时应景,恰到好处。教师的“看见”激发了师生情感的同频共振,引发了学生思索并有勇气探索自己未知的部分。整节课,学生积极性高,师生交流灵动流畅,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点评嘉宾:秦亚飞,江苏省南通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