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国家开放大学后基层电大的生存定位及发展

    郭然

    【摘 要】我们要构建的开放大学,其教育功能和知识视野,已与诞生于工业社会时期的开放大学,大异其趣。在当下中国,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变迁,导致教育范式的变革,并深刻影响教育嬗演的路径。事实上,对这种变化最为敏感的,是基层电大,虽然他们已经朦胧地意识到这种社会变迁带来的变化,将深刻地影响开放教育,但是因为欠缺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思考,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文章以地市级电大转型开放教育为考察对象,探讨转型时期地方开放大学生存定位和发展问题。

    【关键词】开放大学;基层电大;转型;定位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10 年 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 号),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北京、上海、广东、江苏、云南五省(市)列为“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单位。当前,关于开放大学建设的话题引起了社会热议。开放大学建设面临的问题很多,涉及的范围也很广,但对于地市及县级电大首要的问题是,在当今形势下,如何定位转型开放大学后的功能和任务呢?大凡一个社会事物的诞生,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都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今天,我们讨论基层开放大学的功能定位,首先要考虑社会发展的要求,找到开放大学建设的逻辑起点。唯有如此,才能理清思路。

    一、电大的历史沿革和转型开放大学的研究

    1977 年 10 月 19 日,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利用广播、电视等现代化手段开创新的开放与远程教育模式是扩大高等教育事业规模,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一条捷径。正是在这个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科技人才异常缺乏的背景下,小平倡导并1978 年 2 月 6 日亲自批示“同意”筹办中央电大。中央电大创办之初的1979 年,首先开设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电气工程等工程类专业。可见,培养具有专科学历工程技术人才是广播电视大学优先考虑的任务之一。这是当时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人才需求的必然反映。如今发展成采用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等现代传媒技术,运用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媒体进行远程教育的开放性高等学校。 它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44 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 ,1000 多所地市级电大和1800 多个县级工作站组成的覆盖中国大陆的远程教育系统,因此又称广播电视大学系统。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电大原有的教育模式已逐渐不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办学的各种瓶颈日益凸显,亟待转型升级。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为电大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那么,电大是转向世界开放大学的常规阵列,还是继续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的独特模式?是今天我们研究开放大学和开放教育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国内的开放大学研究最早的论文发表于1978年,从一开始,对“开放大学”的关注

    有两类人员,一是普通高校的研究人员,二是远程教育事业的实践者。2010年7月国务院提出要“办好开放大学”之后,整个电大系统即投身国家开放大学的筹建之中,一些电大系统之外的学者也参与了“开放大学”的相关讨论。2011年,论文数量几乎成倍增长。

    ————————————————

    【收稿日期】2014-03-14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成果,课题编号为13NDJC15YBM

    从研究内容看,这些论文主要有两类研究对象,一是我国开放大学或广播电视大学,二是国外开放大学。随着近几年电大改革的深入,学界开始频繁关注开放大学建设的理论建构。2011年4月,《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举办以“学者视角中的开放大学”为主题的“专家论坛”,一批专家学者就开放大学的责任与使命、开放大学的功能定位和特色定位、当前开放大学建设试点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等发表了主题学术演讲。与以往相比,会议的论述开始重视从电大转型的角度分析开放大学建设的可行性,不再局限于远程开放教育的阶段性总结。指出电大建设开放大学面临发展定位、质量标准与保证、科学研究、师资队伍、运行机制等障碍,建设一流开放大学应在核心价值理念、立法、投入、科研、学科建设与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

    中国社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转型与不确定的状态之中。我们构建的“开放大学”,是要在一个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交相混杂的复杂背景中,在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交流激荡的社会思潮中,在权威管制、公民社会犬牙交错的社会结构中,承担起面向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职能,这无疑是一件异常复杂的事情。再者,全球化、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的勃兴,使得“开放社会”的知识生产范式、传播途径和获取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要构建的开放大学,其教育功能和知识视野,已与诞生于工业社会时期的那些开放大学,大异其趣。在当下中国,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变迁,导致教育范式的变革,并深刻影响教育嬗演的路径。事实上,对这种变化最为敏感的,是基层电大,虽然他们已经朦胧地意识到这种社会变迁带来的变化,将深刻地影响开放教育,但是因为欠缺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思考,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二、本科、高职院校开展远程教育对基层电大发展空间挤压的分析

    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已从计划走向市场,作为自主办学、自我发展的高校办学主体必然要追求办学效益的最大化,其办学触角势必会延伸至现代远程教育。2000年,教育部对普通高校举办网络远程教育又出台新的政策,将举办网络远程教育的办学自主权相当彻底地交给了试点高校。获得批准的67所试点高校拥有自主招生、自主决定入学政策、自主授予学历、自主决定办学范围等几大自主权。广播电视大学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作为远程教育的办学主体和传播平台的一统局面已开始丧失,受利益格局调整和远程教育主体多元化的双重互动,出现了现代远程教育领域里争市场、争生源、争投资、争资源的激烈竞争的局面。如在一个人口基数不大的浙江省丽水地区就有本地和外地8所高校(浙大、浙工大、中国农大等高校)参与远程教育办学的竞争。

    这种竞争有利于办学规模扩大,办学质量提高,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但是在这种办学竞争中目前存在问题也不容乐观,“管理紊乱、无序竞争”、“各自为战、重复建设”、 “缺乏规范、没有标准”,可谓“问题多多”。对于上述这些问题,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不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任其存在和发展,势必会导致现代远程教育无序竞争的恶化,败坏远程教育的名声,毁掉远程教育应有的质量,造成新一轮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并会引发变相化钱买文凭教育腐败的滋生漫延,这有悖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初衷,也对基层电大的发展空间造成挤压。

    其次,还有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对电大发展空间的挤压,中央电大曾在冀、豫等7省调研发现,发生在2005年前后的基层电大被合并问题。分别有五成和六成的市级和县级电大,被当地高职或者师范院校合并。而实际上大多数电大通过自身的努力,境况有所改观,但一些电大的现状至今不容乐观。合并给电大发展带来的更多是不利因素。职业学院是以职业教育为主体的,关注点在职业教育。

    三、基层电大面临的生存窘状

    

    1. 专业师资队伍缺乏

    这是现代远程教育中县级电大发展过程中的软肋。一个学校的发展,师资是关键。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大教育。它不同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它是开放的、交互的、同时又是个体化的。它对教师处理信息和使用媒体的能力要求更高。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会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展现代远程教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这种现象在县级电大就更为严重。即使有专业课教师具备现代远程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但也由于超负荷的工作量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2. 网上教学资源不足,不能满足教与学的需要

    尽管各个电大在教学资源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仍然有许多学员和教师反映所开设课程的教学资源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给教师的备课与教学过程实施带来了很多的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员的学习,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硬件环境建设有待完善

    现代远程教育的硬件环境主要包括网络教室、网上实验室、数字图书馆等。但是由于网络课程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研究和开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数字图书馆、视频会议等都处于起步阶段。网络课件、网络教室、视频会议终端等技术开发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对保证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基层电大表现尤为明显。

    4.缺乏必要的教育软件支持

    远程教育软件资源建设包括操作系统安装、应用软件安装、教学支持服务系统安装等。如果缺乏这些教育软件的支持,参加现代远程教育的师生在相对分离的状态下,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又显单调的话,势必影响学员的学习效果,不能为学习者提供更为有利的支持。

    5. 资金与人力资源的不足

    由于基层电大资金缺乏,不能安装远程教育接收专用软件如卫星接收卡和卫星接收系统等先进设备,导致教学资源的落后和匮乏。对教师所进行的教育理论与操作方面的培训力度不够,教师教学信息获取途径较少,资源不足。学员在网络学习有时难以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

    四、基层电大转型开放大学的定位探讨

    1. 积极借鉴已有的成功模式

    借鉴一些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如:广州海珠电大的“洋葱头”模式;河北衡水电大的“衡水经验”; 新疆巴州电大的“巴州模式”;浙江电大萧山学院的切入“社区教育”模式;广东佛山电大成社区教育龙头模式。

    透析学校转型性变革的复杂性,明确价值追求在于创建新型学校,树立指导思想:在迎接复杂性的挑战中推进改革和研究。电大在转变办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树立起积极促进终身教育的完善和发展的理念。当然树立促进终身教育的理念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历教育方面,这里还可以指如专业技能培训、岗前培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领域。另外基层电大在转变办学理念的同时还应该从自身的实际行动上与当地政府来合作办学,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广播电视大学规划到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视野中去,使电大真正成为当地政府名符其实的教育机构,政府教育机构给电大提供了进行继续教育的机会和措施。

    2.研究新型学校管理机制的创建

    新型学校管理机制的创建包括内在动力机制建设、教师民主参与机制建设、发展性工作机制建设和多层面互动生成机制建设。由于受之前高等教育的影响,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结构都不够完善与合理,广播电视大学在进行升级和转型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优化办学结构。这里讲的优化办学结构的主要内容是指广播电视大学在进行学科设置和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将一些就业形势好、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保存下来,继续加大投资的力度,,对于那些就业状况较差的专业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在基层电大的的专业招生计划过程中应该加大对于就业前景较好专业的设置。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由于基层电大主要面对的对象是基层各企事单位中的学历教育,基层电大专业计划设置中应该不断地完善学科布局,与基层党政机关建立起一种长期合作的关系,让基层电大成为进行我国基层各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学习的理想场所。同时在进行学科建设过程中还应该做好长期的规划性,建立健全学科建设体系,在进行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完善学科布局,与当地的企业和政府机关建立起完善的合作机制,让基层电大的学科与当地政府的规划和布局联系起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服务提供智力支持。在进行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完善领导体系,基层电大可以借鉴其他高等学校在建设继续教育领域的优势资源。

    3. 充分发挥现有优势,研究办学体制的转型

    基层电大的办学体制在现有的地方政府是主导的基础上,办学的主体基层电大应该就自身的办学体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的一些现成的办学体制,比如:引进教育集团进行优势资源的互补;积极投身到当地的大学城建设中去;建立起混合股份的教育制度;公办民助的几种可以借鉴的办学体制。究竟什么样的办学体制适合于当地的基层电大的办学体制,还需要结合当地政府和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充分的考察和论证,由于基层电大的办学不是一个小的项目投资而是一个利国利民的长期投资,必须要进行充分的论证才能够完善起来。在上面所说到的几种办学的体制中各有各的优势,但也各有各的弊端,基层电大的管理者和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充分地考虑好,才能真正实现当地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体制的转变。

    另外,在进行办学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基层电大可以将自身的发展与当地高等教育的发展协调起来。基层电大应该积极参与当地政府和普通高等学校相互协调,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当地的大学城建设中来。大学城建设中一般都是社会资金的筹集进行建设,政府在其中起到积极的服务作用。这样做的优势在于政府可以主导整体的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各高等学校在其中就是可以将自身的优势资源充分地考虑进去。电大可以利用其他高等学校的软硬件资源,比如:优秀师资、场地资源、优质生源等方面的优势。

    4. 注重学校转型中校园文化的生成,提高内生优势

    在开放教育环境下,有效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是基层电大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议题。针对开放大学校园文化特征,基层电大应充分利用自身网络资源及技术独特优势,探索独具特色的网络时代校园文化精神。具体研究包括三个方面:(1) 学校转型中的文化力量。对“文化”内涵的再认识,学校转型性变革的文化生态。(2)校园文化的战略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论思考,校园文化设计的整体思路,校园文化精神综合提炼的类型分布。(3)校园文化实践的生成策略。将校园文化外化为学校的环境与活动建设,将校园文化设计内化到学校的组织制度中,将校园文化设计内化到人的生存方式与行为方式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 年的战略目标之一是“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通过不断的努力使“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就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由此可见,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形成,是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主力军———开放大学的职责,更是其优势。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组建的开放大学,已经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基层开放大学应当把建设大容量、高水平的服务平台,作为自己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徐皓.如何办好开放大学[J].中国远程教育,2011,(6),11.

    [2] 彭坤明.开放大学建设的哲学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1,(2):14.

    [3] 苏武江.转型期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3).

    [4] 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5] 苏武江.转型期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3).

    [6]严秋宜.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信息化,2006,(1)

    [7] 肖俊洪.开放大学与电大[J].中央电大时讯, 2010,(11)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Open Universities in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System

    GUO Ran

    Quzhou radio and TV University,Quzhou 324000,China;

    【Abstract】 Open University we are now establishing is not the same as that born in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society. It undertakes new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functions in our modern life. With the dramatic social changes in China, education modes have varied a lot. And these have had great influence on our education reform. In fact, our local open universities are most sensitive to the happenings. They have realized that these social changes will make a tremendous impact on open education. Due to lack of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ir work, they just stay in the stage of perceptual knowledge. So here we focus on open education in city-level open universities to discuss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open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key words】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Universitie; Local Open Universities; transformation;Exis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