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成人教育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李长印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4.07.025

    【摘 要】当前农村婚俗在法律和道德层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同时婚俗议程仪式也发生诸多变化,并直接伤及乡风文明。因此,要革除旧婚俗,树立新风尚,就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农村成人教育;乡风文明;婚俗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7-0084-02

    【收稿日期】2014-03-28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农村文明水准不断提升。但由于传统习俗的长期影响,农村婚俗在法律和道德层面还存在诸多陈腐现象,并严重伤及乡风文明。因此,要革除旧婚俗,树立新风尚,创新农村婚俗教育方式,丰富农村婚俗教育内容,就必须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功能。

    一、当前农村婚俗变化的共同特征

    婚俗通称婚姻的习惯和风俗,它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传承性和变异性,是乡风的具体表现之一。婚俗文明是指婚姻缔结的仪式和内容都符合法律规范和道德要求。婚俗在婚姻形成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婚俗是观测乡风的“晴雨表”。

    乡风是乡村社会风气的概括,它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是一定历史阶段农村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外在反映。乡风文明,简单讲就是乡村社会风气包括礼尚往来、婚丧嫁娶、生活习惯、风俗风尚等内容方式的除旧布新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婚俗与乡风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农村社会结构、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社会结构松散化、多层化。二是家庭结构核心化、小型化。与此相适应,农村婚俗也日渐嬗变,集中表现为传统婚俗与现代婚俗既相互碰撞又彼此交融。特别是婚姻的缔结仪程和举办方式,在某些地区对婚姻当事人及其家庭而言,可谓喜忧参半,苦累不堪。他们既要循规蹈矩,沿袭传统婚俗的繁琐礼仪,又要迎合新潮,采用现代婚礼的庆典仪式。然而,无论是恪守旧婚俗还是追赶新时尚,抑或新旧兼容,其共同特征是:费用越来越高,场面越来越大,礼道越来越多,仪式越来越阔。以至于成为婚姻当事人特别是男方不堪重负的经济与精神负担,并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攀比之风愈来愈盛。

    二、当前农村婚俗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农村婚俗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法律和道德层面。

    法律层面:一是有的婚姻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认为婚姻是男女之间的事情,只要相濡以沫,情投意合,至于是否履行法定手续则无关紧要。二是未婚同居、未婚先育、不领或晚领结婚证现象日渐增多。三是媒妁之言或父母之命依旧故我。四是换亲或买卖婚姻犹存。五是重婚现象抬头。

    道德层面:一是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二是婚后夫妻责任感不强,动辄为区区小事吵闹不休,以至于闪婚、闪离,视婚姻为儿戏。三是家庭矛盾频发,父子、兄弟、婆媳、妯娌之间常因老人赡养、家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产生摩擦,轻者相互推诿,互相指责,重者反目为仇,大打出手,致使亲情冷漠,矛盾重重。

    以上问题尽管有诸多原因,但是农村成人婚俗教育内容陈旧及其方式方法落后则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革除传统婚俗的沉疴积弊,就必须创新农村婚俗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三、当前农村婚俗教育的基本思路

    农村婚俗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多种多样,但是针对目前农村适婚人群在婚姻缔结举办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关键和重点在于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作用。

    首先,发挥学校教育的启迪作用。一是要加强对在校学生特别是农村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婚姻法律和婚姻文明教育,使他(她)们尽早确立文明的婚姻观。因为按照农村习惯这些人毕业返乡时大都到谈婚论嫁年龄,他(她)们秉持什么婚姻价值观,仰慕何种婚姻方式,对农村婚俗影响甚大。二是要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举办婚俗文明培训,重点加强对适婚人群的教育。要以学校为依托,与村委会密切沟通,根据适婚人群的不同特点,聘请民政、司法、教育、卫生、计生、妇联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及时对适婚人群进行婚姻知识教育。三是要加强学校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婚俗文明教育,使他(她)克服旧观念,摒弃老习惯,主动用新风尚新方式操办子女婚姻大事。

    其次,突出家庭教育的感召作用。家庭教育是教育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而且能够弥补学校和社会教育的不足,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尤其在婚俗教育方面,家庭信守的婚姻观念、婚姻传统和婚姻习惯等,对晚辈后生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开展婚俗教育,必须突出家庭的示范和感召作用。一是要发挥祖辈的凝聚力和训诫力,让他(她)们用自身的婚姻经历及其在长期生活中总结的真谛,从思想情感上熏陶晚辈,并告诫他(她)们要互相体谅,互相关爱,同甘苦,共患难,共同撑起“家”这片蓝天。二是要发挥父(母)辈的亲和力和关爱力,让他(她)们用携手婚姻历程的经验教训,奉劝子女或晚辈要珍惜婚姻的宝贵,维护婚姻的美满,在日常生活中体味和领悟婚姻中蕴含的忠诚、尊重、宽容、责任、义务与付出等社会道德要求,始终把婚姻建立在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规定的基础之上,和善亲美,携手到老。三是要发挥同辈的理解力和沟通力,让他(她)们从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感化弟弟妹妹,并利用他(她)们与弟弟妹妹情同手足、年龄相近、相互了解、易于沟通等多种优势,帮助弟弟妹妹掌握处理婚姻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努力构筑寓传统美德与时代特征为一体的新的婚姻生活方式。此外,家庭其他成员也应当关注适婚青年的心理与行为变化,经常征询他(她)们对婚姻的意见与建议,及时为他(她)们释疑解惑,使他(她)们在婚姻方面始终保持理智与清醒,能够自觉处理婚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做一个婚姻上的文明者和成熟者。

    再次,强化社会教育的导向作用。一是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性紧迫性,着力营造革除旧婚俗、树立新婚尚的社会氛围。二是要发挥乡村文化站室的直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村婚俗教育,如编写印发婚俗文明宣传材料,举办婚俗文明事迹巡展,播放婚俗文明节目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促使人们自觉革除不良习俗。三是要发挥民间文艺的传播作用,大力讴歌农村社会生活中涌现的新人新事,坚决抨击农村婚姻缔结举办过程中存在的陈规陋习,通过扶正祛邪,教育农民自觉遵循法律和道德规范。四是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监督作用,坚持按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标准和村规民约规定,对村民公认的文明婚姻当事人予以一定的奖赏和表彰,对大操大办、有伤风化者,予以必要的规劝与惩戒,进而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婚俗监督制约机制。

    To Strengthen the Rural Adult Educ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Lo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

    ——Based on the Thinking of the Rural Marriage Customs Change

    

    LI Changyin

    (Social Development Faculty,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7, China)

    

    【Abstract】The current rural marriage customs still have many problems in legal and moral level. Marriage customs agenda ceremony also has many changes,which mad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local civilization directly.Consequently, to abolish the old traditions and to set up the new trend, we must give full play to the school, family and social education function. 

    【Key words】countryside adult education; local civilization; marriage customs

    (编辑/赵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