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的人才困境与对策探讨

    王阵

    【摘 ? ?要】发展新的新闻业态,更好地引导与服务基层群众,是新时代对县级融媒体的要求。而新的新闻业态对媒体人才结构和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培养融媒体理念,提升全媒体技能,打造一支既有传统媒体素养,又具有新媒体生产技能,还具备一定管理经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县级融媒体发展的重要任务。当下,县级融媒体人才匮乏,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本文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探讨。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 人才困境;对策

    網络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信息传播方式根本性变化。主流媒体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提升新闻的传播力和引导力,党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我们党适应信息化社会和全媒体时代发展大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县级媒体处于基层,具有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责任,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自然被提升到国家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媒体融合时强调: “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1]“新型主流媒体”并非是媒体形式的简单拼接和组合,而应是根据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和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综合运用各种新闻表现形式进行新闻传播。根据上级部署,各县域相继合并原有的新闻信息中心和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机构,整合广播、电视、内部出版物、网站、“两微一端”等平台资源,旨在打造具有“全媒体”特色的融媒体矩阵。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上述这些融媒体功能和任务,自然离不开人力资源支撑。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2]融媒体时代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才,如何培养,构建怎样的人才结构和人才机制才能适应融媒体发展需求,这是县级融媒体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融媒体时代对新闻人才的素质要求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主任杨溟认为,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新媒体人才要具有复合型的媒体能力和素养,只有传统的采、写、编、评技能是不够的,还要有设计、整合营销、全媒体报道等能力。[3]懂得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规律,深谙新媒体平台采编与制作流程、拥有传媒管理与经营等综合能力,成为县级融媒体的人才追求。

    (一)具有互联网思维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渠道和媒体角色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原来的居高临下式的信息发布平台已转变为信息服务载体,曾经的“受众”变成了“用户”。这就要求媒体人改变传统新闻思维方式,主动适应新时代要求,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传播理念。传统媒体报道,都是我说你听式的,受众处于被动地位,但在新媒体时代,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受众主体意识被唤醒,能主动参与到新闻媒体的传播过程中,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掌握全媒体技能

    融媒体也是全媒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记者需要完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的信息采集,经过编辑整合为消息、通讯、微视频、视频专题等各种体裁的新闻产品,再在报、网、端、微、视各个融媒体平台发布。这种 “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种渠道、多次发布”的运行机制,要求记者编辑具有全媒体素质和本领。不同媒体对新闻产品的素材要求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记者应根据新闻采访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摄影、摄像、录音等各种采访手段,采集、组合各种新闻素材;编辑要学会利用多媒体软件编辑图片、音频、视频素材,根据不同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进行加工,制作成不同的新闻产品。

    有人提出,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需要的是T型人才。所谓“T”型,是指记者、编辑有比较广博的媒介知识面——在报纸、电视、网络均能进行一般性操作,恰似“T”的一横;与此同时,在某一媒介领域有较深的造诣,正如“T”的一竖。[4]

    (三)具备新媒体运维能力

    融媒体中央厨房建设,媒体平台的融通,采编设备的综合使用,涉及数字媒体、网络通讯等多种专业技术应用,采编人员必须适应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趋势下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面对新闻采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媒体人还要懂用户消费心理,深谙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之道,提升媒体传播力和商业价值。

    二、县级融媒体的人才困境

    县级融媒体中心员工基本是由原广播电视台和原新闻信息中心转隶而来,这些员工过去从事的都是广电、报刊等传统媒体业务,对移动新媒体认知不深。员工的媒体素养和技术能力还不能适应媒体融合后的工作需要。以潜山市融媒体中心为例,现有40多名员工,除了几名新入职的年轻人外,其他人没有做过微信、微博、微视频、APP稿件,对于网络直播、VR、H5等新技术更是陌生。

    转隶的老员工年龄普遍偏大,接受新观念、新技术相对较慢。他们习惯于过去的传统媒体采编方式,有的只会采编文字、图片,有的只会录音、摄像。机构整合后,一些人满足于干自己的老本行,对新媒体技术缺乏钻研劲头,造成生产的内容难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得到充分利用。融媒体人力资源配置仍以原来的平台进行分工,采编人才局限于封闭的生产空间,“融”的特色难以体现。

    县级融媒体由于受编制制约,能够招录新媒体人才的空间受限,难以满足融媒体发展的需要。由于新媒体技术人才不足,融媒体客户端的搭建只得交给外部公司完成,这为以后的维护带来不便。

    另外,县级融媒体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多,职工待遇不高,加之机制不活,在招录人才上缺少吸引力,以致不得不降格以求。即使招来有点水准的人才,也留不住。为了解决新媒体运维人手紧缺问题,不少融媒体中心只得临时招聘见习待岗的大专院校毕业生。这些人员,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对新媒体的理解有着天然的优势,但他们由于缺乏系统训练,对内容的把握还欠火候,制作出的新媒体产品缺少灵魂;他们的新闻素养和文字基本功还有待提高,一段时间内还难堪大任。

    三、多管齐下,破解当前县级融媒体的人才困境

    人才是媒体竞争的核心要素,拥有一批热爱新闻事业、懂得新兴媒体传播规律和具有全媒体技能的创新人才,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新的新闻业态对媒体人才结构和种类提出了新要求,建设具有互联网思维,懂得新媒体传播以及运营,具有融媒体综合素养的人才队伍,是县级融媒体人才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全员学习,培养融媒体理念

    可以说,業务技能是基础,专业素养是保障,理念创新是关键。培养员工的互联网思维是造就融媒体人才的第一步。融媒体中心要强化媒介融合和用户中心理念,无论在选题策划,还是在报道方式上,都要自觉运用互联网思维,运用全媒体手段,提升融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媒介和媒介推出的信息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媒介产品的中心是用户,融媒体采编人员无疑要适应这种变化,强化“用户至上”观念,更加看重用户体验 ,更加注重人性化和个性化的信息定制服务等。此外,融媒体记者应深入田间地头、厂矿车间,和群众交朋友,通过深入采访及时发现新闻、发现典型,讲好县域故事;编辑要有意识地培养经营用户的能力,利用新兴传播技术和手段留住用户。

    (二)盘活存量人才,提升全媒体技能

    打造适应新业态的全媒体记者,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县级融媒体目前人才结构的实际,引导传统媒体转隶人员增强移动优先意识,进行知识重构,帮助他们完成从传统编辑记者向全媒体新闻人才的过渡。要通过“大练兵”活动的开展,使其在新闻实践中不断得到磨练,逐渐达到可以独立操作新媒体设备进行新闻采集、编辑的水平。

    按照媒体融合发展需求,打破现有报、网、端、微、视分割的格局,设置采集、编辑、技术、营销等部门,对全体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内容生产、渠道传播、技术保障、市场营销四个工作群组。针对融媒体中心现有人员技术单一,难以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体系要求的实际,建立岗位轮换机制,使媒体人员在实践中创新思维、提高技能。

    (三)引进紧缺人才,实施移动优先战略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优先是顺应信息传播态势的必然选择。对于县级融媒体来说, “两微一端”已成为信息发布的主要平台,微视频、H5、无人机等新技术应用成了标配。目前,县级融媒体普遍存在人才结构老化问题,亟待吸纳新媒体人才。各地要因地制宜采取编制内招录与社会聘用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新媒体人才短缺之急。潜山市融媒体中心与人社部门对接,设立大学生见习岗位,吸纳相关专业大专院校毕业生参与新媒体运维,这不失为一种应急之举。

    (四)建立培训机制,抓住“关键少数”

    重视对媒体决策层的培训,提升其新媒体思维能力。决策层对新媒体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媒体的融合程度。同时,加强全体从业人员培训。目前,对县级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还停留在自发状态,缺少制度安排。建议宣传部门要制定基层新闻工作者培训计划,要鼓励新闻工作者参加新闻学院有关新媒体专业的进修。各地人社部门要将新媒体培训纳入新闻工作者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财政部门要对媒体从业人员培训提供经费保障。

    进入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应用可谓日新月异。不论是新闻工作中的“老把式”,还是“新手”,都会面临知识折旧。县级融媒体要不断添置“新武器”,大胆尝试新应用,建立“训练场”,让从业人员在实践中得到磨练。如潜山市融媒体中心借助本地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活动的机会,采取与传媒公司合作的方式,开展直播业务,让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参与学习,逐渐掌握有关技术。

    (五)培育团队精神,打造融媒体精品

    当下,“全能”只是做全媒体记者的基础,并不意味着任何时候记者都要单兵作战。在一些突发性的重大新闻事件采访中,强大的团队能力更为重要。只有通过融媒体团队中每名记者的相互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重大新闻报道任务。为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必须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潜山市融媒体中心以项目为载体,每月列出项目开发计划,由记者编辑自愿选择与组合,形成项目小团队。项目化运作,进一步提升了员工的采编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创新内外机制,优化人才培育环境

    融媒体人才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要强化顶层设计,如在职称评定方面,要对县级媒体予以倾斜,以利于县级融媒体留住人才。改革薪酬体系,薪酬与岗位和绩效挂钩,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融媒体中心要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设立“新媒体创新奖”、设置“首席”岗位等措施,积极为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同时,改革与完善新闻工作考评办法,引导和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新媒体的新闻生产,倒逼他们从单一劳动转移到多工种劳动,从只提供传统媒体稿件转变为提供多形态产品。

    注释: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2]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新媒体理论的显著特色.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104/c4053

    1-28997702.html.

    [3]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

    [4]沈荟.折衷人文主义新闻教育:对密苏里方法历史缘起的探寻及思考[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02).

    (作者单位:潜山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