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工艺在绿墙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金生英 余江勇 黄佳敏



摘要:装饰工艺应用在绿墙设计中可以强化视觉效果、突出设计理念,实现特定的功能。绿墙的设计手法大致可分为自然式、规整式和混合式3类,装饰工艺可融合到此3种设计手法当中,起到视觉上的强化、宣传、指引等特定功能。通过对淮安半岛39#别墅绿墙的案例分析,进一步说明装饰工艺在绿墙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和设计理念,但装饰材料和工艺的选择视建筑风格或周围的环境而定,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合理地进行选择和运用。
关键词:装饰工艺;设计;应用;绿墙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4-0064-04
收稿日期:2017-07-14
修回日期:2017-07-25
垂直绿化作为生态和景观并重的绿化形式,人们对其要求正在与日俱增。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中,对于垂直绿化的期望,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能源的节约、气温的降低和空间感上的绿化,而是将绿墙逐步延伸到生活体验上,更多是对美景的渴求和心情的释放。因此如何借着植物与墙的结合来美化空间、提升视觉体验,是目前绿墙设计的重中之重。
目前绿墙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按照大的工艺技术类型可分为水培式绿化系统、模块式绿化系统和直壁容器式绿化系统。不同的技术类型体现了不同的施工工艺和设计手法,但植物始终是植物墙的主打元素,在考虑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设计需求来选择植物墙的植物是常见的做法。在绿墙的整体设计中,设计师们常通过植物的配合形式来诠释景观形式,其中基本的设计手法有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合式三种。在近几年的绿墙设计中,设计师们常常加入一些硬景装饰或与建筑装饰结合进行绿墙设计,后者能够使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使画面层次丰富,诱发人丰富的联想,突出绿墙的设计理念。因此这种绿墙不但能美化建筑、改善居住环境,而且一定程度上能以一种生机勃勃的形式来实现某种宣传、指示、强化视觉效果等特定功能。
1绿墙设计的基本手法
1.1自然式
在绿墙的设计中,不同的设计手法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质感效果。自然式绿墙不追求植物质感的精细,花草和灌木完全以天然的形态出现在人的视线当中,把自然粗犷传达给欣赏者。自然式绿墙植物搭配较简单,一般都是1~2种,且以垂吊或攀援植物居多,攀援植物或垂吊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人工干预较少,按自身形态最终形成的效果比较自然。这种手法的好处是不喧宾夺主,以简制繁,渲染的景观氛围纯粹、低调。
美国纽约格雷西街公寓(图1),这栋楼东侧是由连接着大楼、不设出入口的封闭墙体组成,居民走进这个住宅通道时心里总是感到不舒服,但设计师用一种自然式的绿墙解决了这种坚硬、毫无生气的建筑外墙。通过选择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和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这2种形态自然下垂、犹如瀑布、富有流线型美感的植物,来改善了小区的空气质量,也使居民经过通道时获得一种空间感。另外入口指示牌嵌入绿墙当中,更能引起行人的注意,强化指引,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
1.2规则式
规则式绿墙与自然式相对应。规则式绿墙强调绿化面植物表现的秩序感,整齐和严谨是其特点。因为要保持造型的整齐和边缘的规整,所选绿墙植物需要进行修剪以保持效果,这种形式的绿墙使人感觉井然有序。植物搭配一般视建筑的装饰材料风格而定,并注重植物色彩分明。
新加坡玛丽娜沿海高速公路通风楼绿墙(图2),给人一种规规整整、肃穆而立的感觉。垂直绿化设在通风建筑的混凝土立面上,首先美化了建筑,令人赏心悦目:其次垂直绿化通过植物色彩的搭配来调整几何形状,使大楼整体规整的主体风格不变,但大楼的质感和视觉效果发生了质的变化,具有鲜明的视觉对比,原来色彩灰暗的建筑装饰材料变得自然柔和。这面绿墙一共使用了6种适宜当地气候环境的观叶植物,且植物之间叶形相差较大,黄、浅黄、浅绿和深绿4种颜色再配以建筑本身的银灰色,使大楼整体外观色彩分明。另外绿墙利用了大楼的装饰分隔条把植物色块分割成条带状,而不是采用满铺的绿植形式,使大楼在设置了不同质感和色彩的6种植物后仍显得井然有序,错落有致。
1.3混合式
混合式是当前使用最频繁的一种绿墙设计方法,是垂直绿化发展的一种趋势。该形式的出现是因为天然式和规则式都有自身的不足,天然式追求植物形态的自然表达,但是却对生长过程和最终结果难以控制;规整式追求图面的规则和细腻的质地,但是较多运用规则式的手法又会使绿化效果显得单调和呆板,缺乏活力。混合式则吸取了两者的优势,利用规则与自然2种不同的质感形成对比,并辅助一些建筑装饰来点缀或布局绿墙,使绿墙与建筑或装饰材料产生视觉对比,具有层次感,整齐又富于变化。
曼谷垂直生活馆的墙体表面由垂直绿化植被和建筑装饰材料构成(图3),绿、橙和灰构成了建筑表皮的3种主色,该绿墙在木栅与玻璃之间,柔化了冰冷的玻璃与建筑的刚性,和建筑外立面产生构图上的虚实对比,既美化了建筑,也融入城市环境,给人一种全新的体验。绿墙只用了1种植物,这是由于曼谷极度潮热和过分污染的环境所导致的,植物选择范围小,选择了可以在严峻的环境下生存的日本矮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Kyoto来适应这种极端环境。只有1种植物构成的绿墙是单调乏味的,但与建筑装饰结合后的效果还是具有独特性,能吸引公众目光。
2装饰工艺用在绿墙设计中的作用
绿墙是现代城市一种新型的建筑绿化方式,从某种方面来说,绿墙就是一种新颖、绿色和有机的建筑材料,具有很好的表现力。将建筑装饰工艺使用在绿墙设计中效果更是明显,建筑将更具视觉表现力,其主要作用有如下两方面。
第一,具有创新作用,绿墙富有特色。绿墙的风格异同主要是靠植物的搭配来完成,但植物使用在建筑立面上有很多限制因子,這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其植物多样性,而绿墙的风格从统计学规律上来看大同小异,可是建筑装饰材料的颜色、质感、造型等在建筑立面上不受限制,因此合理的建筑装饰材料和绿墙相结合的设计是独一无二的,富有特色。
第二,强化材料对比,引起视觉焦点。绿墙中的植物和装饰工艺使用的材料分别代表着绿色有机和无机材料,绿色植物代表着生命,当富有生命力的绿色植物和装饰材料结合在一起时,就会形成很大的视觉反差和心理感受落差,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材料来装饰绿墙,就会有不同的特殊功能。比如万科峯境入口绿墙(图4)就很引人注目,没有装饰Logo时的绿墙给人带来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美感,但装饰Logo后,人们更多会注意绿墙中的企业Logo,无形中起到了宣传和点缀的作用。
3装饰工艺在绿墙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福州淮安半岛39#别墅绿墙(图5~6),绿墙面积为252.96m2,此绿墙位于楼盘独栋别墅庭院内。别墅属地中海纯意式托斯卡纳风格,院中西侧为别墅后花园,西侧墙壁原为山体断面,后用混凝土加固,混凝土墙壁给人感觉凝重,无论是色彩还是质地都与别墅风格不搭。托斯卡纳风格的设计注重对线条、造型和颜色块面的灵感性运用,喷泉、密荫、壁饰、铁艺、百叶窗和墙壁上自然生长的藤蔓都包含着这种风格的精髓。设计师首先想通过园林装饰墙面的“绿色雕刻”手法在墙面做垂直绿化,改变原本生硬的混凝土墙面,但这栋别墅周围森林环绕,院内园林绿化也是采用密荫的风格。如果整个绿墙也全部采用绿色植物,那么别墅的后花园会显得很拥挤,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最终设计师选择铁艺装饰与绿墙相结合,将绿墙上郁郁葱葱、不同色块的植物用铁艺线条进行分割,使托斯卡纳风格中注重的线条、造型和颜色块面的设计灵感全部应用到绿墙上,与别墅风格遥相呼应,并与周围山体融为一体,赋予建筑自然的印记。
淮安半岛39#别墅绿墙充分考虑了别墅的建筑风格、建筑材料、景物布局和周围环境,绿墙的设计与建筑的风格有机融汇,结合巧妙。该绿墙对植物搭配的方案考虑了众多因素,不同的色彩以及面与面之间的结合既要体现植物色彩面块的区分,也要考虑植物自身的生长习性。由于绿墙位于西侧,下午阳光直射时间长,墙上部多布置耐阳的植物,下部多布置耐阴的植物,在别墅后门对面还布置有时花,门一开就可以感受到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怡人的绿色景观。另外,绿墙采用100mm*50mm*3mm的U型镀锌钢将绿墙分成很多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不同的几何图案中填充不同色彩的植物,这种结合方式灵活应用线条搭配植物不同色块,强化了绿墙的视觉表现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效果。
4结语
绿墙的效果是否新颖、理念是否突出与其设计有很大关系,而装饰工艺在绿墙的设计中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无论何种装饰工艺,设计师在应用前必须充分了解绿墙的基本构造、植物习性、养护方式等,把装饰工艺恰到好处地应用到绿墙设计中,以发挥最大的艺术效果。
目前装饰工艺在绿墙设计中的系统应用研究较少,但实际建造项目案例较多,从前面几个案例可以看出,装饰工艺与绿墙设计结合在一起时,绿墙更具视觉表现力。但绿墙上具体使用的装饰材料或装饰工艺应考虑建筑风格及周围环境,不同环境所用的装饰材料面积与绿墙面积的比例不同,其作用和景观效果也有所不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和运用。自然式绿墙强调植物的自然属性,因此该绿墙设计中装饰材料的应用宜点到为止,大多装饰材料在美学上起到点缀作用,在功能上除了美化环境外,还具有宣传、指引等特定功能;规则式绿墙在大面积的建筑立面上应用较多,在大面积的绿墙上装饰工艺不能杂乱无章,利用简单的线条装饰出规则式绿墙基本的几何形状和秩序感即可,这类装饰材料常常起到强化材料对比的作用。震撼视觉焦点;混合式的绿墙设计手法是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在此类设计中使用装饰工艺则需要综合考虑墙面的周围环境、绿化用途和实际功能,用途和功能不同,所使用的装饰材料、颜色及材料与绿墙的相对比例也要相应调整。
总之,将本身带有很强自然属性的植物与建筑或装饰材料结合到建筑立面上,需要充分了解绿墙的属性,熟练掌握各种装饰工艺的用法。如何巧妙地將装饰工艺和外墙绿墙结合起来,并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与使用功能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需要未来大量的考证和系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