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间大学生心理状态调查与应对策略探讨

    尹春志 曹赛楠 徐振

    摘? 要 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更面临心理危机的考验。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根据心理应激反应和心理危机干预的原理,需要在疫情防控的不同时期开展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评估,更新心理援助工作的方法。在疫情“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重要时期,通过对辽宁省某高职院校320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危机身心反应及个人自然情况等三方面开展在线问卷调查,在不断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工作策略。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援助

    中图分类号:G449?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7-0070-03

    1 前言

    从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相继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1]。2020年2月,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工作若干事项的通知》,指出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引导工作。

    根据国家和教育部的相关工作精神,为不断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加切实有效地开展疫情防控不同时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在疫情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重要阶段,笔者于2020年3月中旬对辽宁省320名在籍大学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 辽宁省某高职院校320名在籍大学生,其中大一学生100人,大二学生110人,应届毕业生110人。

    调查方法? 自编《防疫期间大学生心理状态调查电子问卷》,通过学生微信群和QQ群的线上平台发放电子问卷,进行在线匿名调查。问卷发放时对调查的目的、意义和专业伦理进行了介绍,并提出要根据自己现阶段的真实感受进行自评的要求,保证问卷的时效性。问卷共发放320份,回收312份,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96%。此问卷根据心理应激反应和心理危机干预的原理,结合疫情影响,由调查者自行编制而成,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状态、危机的身心反应及个人自然情况等三大方面,共设计35个问题,采用非常符合、比较符合、基本符合、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的描述来呈现自我心理状态的主要特点和相互关联。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并不是非白即黑的关系,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在不同时期是在不同的灰色區域中动态变化的。在新冠肺炎防疫的不同时期,大学生群体的自我心理健康状态定量评估对科学地认识这个群体在此阶段呈现的心理特点并研究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查中,有76%的学生主观表示心理健康状态为“一般”以上。其中,有56%的学生主观表示对现阶段疫情的心理适应状态为“一般”,这显示在此阶段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已经逐渐适应新冠肺炎带来的影响,进入疫情带来心理危机的适应期;有17%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的主观感受为“比较健康”;有3%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的主观感受为“非常健康”。因此,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处于平稳状态,具有一定的心理弹性功能,能够应对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也具有一定的心理自愈能力。

    同时,调查显示,还有24%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的主观感受为“比较不健康”以下。其中,有20%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的主观感受为“比较不健康”,这部分群体容易出现不同层面的心理困扰,心理自愈和弹性功能较差,对疫情的现实环境容易出现适应问题;有4%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的主观感受为“非常不健康”,这部分群体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困扰,心理处于危险状态,尤其是处在临床治疗中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患者,在防疫期间需要监护者的有效照顾和医生的专业治疗。

    调查总体显示,在疫情进入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群体整体的心理健康以“一般”趋向健康为主,对比“比较不健康”和“非常不健康”的学生占比较大。这表示大学生群体的绝大部分已经逐渐适应新冠肺炎带来的影响,进入疫情带来心理危机的适应期;但仍有小部分需要不同层面的心理援助和治疗,保障其心理健康和安全。

    危机的身心反应? 从2020年1月份开始发现新冠病毒到3月份,疫情发展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重要阶段,这场疫情对于人类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全人类都经历和体验着心理危机带来的考验。人在危机的心理应激状态下会出现一系列的身心反应,包括情绪、认知、行为、生理和信仰这五个层面的反应。因此,通过调查大学生在防疫期间的应激反应,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情绪层面。通过情绪反应自评,了解到“特别符合”此阶段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是“无聊”(占35%)、“抑郁”(占27%),即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会感觉到疫情持续遥遥无期,严重影响了生活,内心抑郁和痛苦,长期居家生活缺乏色彩,感到非常无聊。同时,“比较符合”此阶段大学生的情绪还有“焦虑”(占19%)、“压抑”(占18%),即有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有对自己和亲人的健康和安全担忧,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担心,对这种长时间个人自由受到限制感到非常的孤独和压抑。

    2)认知层面。通过认知反应自评,了解到“特别符合”此阶段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顾虑增多”(占25%),即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表示会有反复思考、犹豫不决、难以做决定的感受。同时,“比较符合”的认知特点是“敏感多疑”(占18%)、“负性思维”(占17%)、“注意狭窄”(占15%),即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表示会有敏感出现,容易把身体的不适与疫情联系起来,认为生命很脆弱,认为自己不堪一击,自己会很倒霉,会过度关注疫情相关的信息,反复思考疫情的危险性等。

    3)行为层面。通过行为反应自评,了解到“非常符合”此阶段大学生的行为特点是“沉迷网络”(占58%),即有一半的学生有逃避现实、沉迷于虚拟世界的行为。同时,“比较符合”的行为是“物质滥用”(占33%)、“呆滞拖延”(占31%),即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有酗酒、吸烟或者频度增加的行为,懒言懒语、动作迟钝或者逃避等行为。

    4)生理层面。通过生理反应自评,了解到“非常符合”此阶段大学生的行为特点是“身体乏力”(占20%),即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表示越累越睡不着,体力很难恢复。

    5)信仰层面。通过精神信仰层面的自评,了解到“非常符合”此阶段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特点是“通过疫情不断整合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占10%),即有十分之一的学生表示在疫情期间会不自觉地自我反思和体悟生命的意义及人生的价值。

    个人自然情况? 在大学生个人自然情况的调查中,对其居住地、年级、生活方式、上网时间、疾病史等自然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这些自然情况与其心理健康状态和应激反应状态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例如:疫情期间的个人病史与心理健康状态和危机身心反应状态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在高风险疫区、医院、隔离点附近的居住人群与心理危机身心反应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应届毕业生与情绪反应状态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上网时间与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呈现负相关等。

    4 应对策略的探讨

    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呈现为“一般”趋向“健康”,但大学生主要的情绪反应却为无聊、抑郁,主要行为反应为沉迷网络、物质滥用、呆滞拖延,不良的认知和生理反应也存在一定比例,可见防疫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需要不断积极地引导和干预,尤其是主观感受为“不健康”的群体更是不可忽视。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按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原则,结合防疫期间以网络为载体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的现实需要,提出以下工作策略。

    在防疫的不同时期,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排查与跟踪的“连续谱”工作,预防和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和心理访谈工作,排查危机预警学生,精准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況,建立帮扶台账,定期开展线上的心理约谈、跟踪监护和精细帮扶,对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要启动“危机预案”,预防和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在防疫的不同时期,要注意侧重不同的心理援助方式? 在疫情的暴发期,需要侧重心理危机干预的心理救援,帮助度过心理危机的冲击期;随着疫情被不断地科学认知,大学生群体逐渐进入危机的适应期与成长期,从而获得新的应对方式,提升自我效能感,此时危机类心理咨询会减

    少,但也会有一部分群体因为没能顺利适应而形成应激障碍,此时普通心理咨询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所以,防疫期间大学生的心理援助工作不仅要发挥心理急救的功能,还要做好日常的心理咨询与维护,以满足不同时期的心理求助需要。

    在防疫的不同时期,要注意针对大学生的特殊群体开展有效的心理援助?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应激反应与其自然情况呈现相关性,因此可以根据其相关性归类需要关注的特殊学生群体,从而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援助。例如:对有身心疾病的大学生群体要定期跟踪回访,了解病情和身心状态,给予充分的共情、鼓励和关怀;对面临毕业、就业的具有多重压力的应届毕业生,要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帮助缓解各类压力;对疫区生源学生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共情,消除恐慌和人际关系中的敏感。

    开展线上大学生的心理援助工作,要注意“三级”心理危机评估和“五层”心理调适?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开展线上心理援助工作不可缺少心理危机的排查与评估,要识别个案“高危、中危、低危”的风险,再开展相应的工作;同时,在危机个案干预中要注意把握情绪层面、认知层面、行为层面、生理层面和信仰层面的主要特点,从而更好地贴近和帮助来访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0-01-20].http://www.gov.cn/xinwen/2020-

    01/20/content_5471057.htm.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1-103.

    [3]李建光,刘芝兰,钟实,等.高职护生的学习心理状态调查分析与应对策略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4(17):5-7.

    [4]王亚.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师教育学报.2020(3):76-83.

    [5]顾瑜琦,孙宏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