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进在环境工程专业认证中的位置和作用机制

    张海涵 黄廷林 朱陆莉

    

    

    [摘 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效率化和民主化;并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目标,强化质量意识,14个专业入選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成立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建立了完整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本着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专业建立了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各主要教学环节明确的质量要求,环境工程专业定期开展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质量评价,构建了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系统,并且定期开展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为我国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关键词]持续改进;环境工程;专业认证;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5-0043-06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社会不但需要髙水平的研究型人才,而且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更需要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纷纷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的国际竞争力。2016年6月2日,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得到了国际认可。随着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各高校高度重视本科专业的认证工作,将专业认证作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与教育部提出的“以本为本”、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有机结合,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各高校正在研究建立高效的人才质量培养监督机制,践行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 OBE 教育教学理念[1]。

    2007年我国成立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并开展相关专业认证工作。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43所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通过认证[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作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已于2013年通过环境工程专业认证。为更好地推进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学校特邀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资深专家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进行专题讲解。除此之外,学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制定详尽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实现专业认证的真正目的,即保证毕业生达到行业所普遍认可的质量标准要求,切实可行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本领。

    在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中,西安建大1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数量位居陕西省属高校第二。环境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环境工程专业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新兴综合性边缘学科,是集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为一体的专业[3]。除此之外,由于发达国家率先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并且相关技术已发展成熟,该专业人才要了解熟悉国外先进研究成果,对目前环境工程相关技术具有前瞻性[4]。环境工程课程的质量评价应从多方面对高校课程进行综合评价[5],以准确有效地改善教学质量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环境专业认证的真正目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13年通过认证(有效期为6年),2019年5月迎来第二次认证,并顺利通过认证。本文在环境工程专业认证的基础上,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的确定、自我教学目标考核、学生成绩考核等方面,对课程质量评价诊断展开讨论,以期为教学模式和思路探索提供借鉴。

    一、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及运行情况

    我校对本科教学实行学校、学院、教研室3级质量监控管理体系。为保证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要求达成,学校建立了相应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对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促进培养目标的达成;定期进行培养目标的修订,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将严格的教学管理和全面的质量监控作为保证教学中心地位和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质量监控机制(见图1)。

    (一)校级管理机构及运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有教务处,主要负责全校本科教学及相关工作。教务处共设有教学研究科、教务科、实践教学科、综合科、教学信息管理科、教学质量管理科等6个科室,及草堂校区教学工作办公室。其中教务科负责教务管理、学历学位、成绩学籍、考务与考风、教室管理、课程调度及屏峰校区的教学管理等工作。教学研究科负责教学评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软件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工作。创新工程办公室挂靠在教务处,负责大学生创新性教育指导。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处协助本科教学实验。总体上形成了完善的校级本科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了加强立德树人教育的书院—学院(学科)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途径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改进管理模式,优化办事流程,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整改。通过不断地持续改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日趋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14年,学校顺利通过陕西省开展的巡视诊断工作,专家组对我校的整体工作和成效给予高度评价。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17年,环境工程等21个专业进入陕西高校“一流专业”建设行列。

    (二)院级教学机构与运行

    1.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及实施机构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在院长的领导下,教学副院长分管学院本科教学日常工作,贯彻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精神,主持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的工作,组织制订本科教学培养计划,以及组织协调教学方面的日常工作等。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研究、改进教学工作,监督检查各有关课程的建设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工作,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或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2)负责组织教学人员进修活动和业务考核工作,参与对教学人员的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和业绩奖惩的评审。

    (3)组织、监督各类教材编写工作任务的落实,组织审核本专业教材的编写,保证编写进度和质量,组织推荐优秀教材出版或参加评优。

    (4)全面负责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督促检查工作的完成情况。

    2.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

    其主要负责研究学院教學发展规划,审议本科生教学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负责对学院本科教学质量进行过程监控,帮助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等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方面。

    (1)审议学院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

    (2)审议学院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

    (3)审议学院教学改革及课程教学改革的立项。

    (4)指导学院教学督导组对学院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独立检查,包括外聘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件提出处理意见。

    (5)制订学院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并负责对学院各教学单位的年终工作进行考评;组织学院教学成果奖及其他与教学相关奖项的评审。

    (6)参与听课,听课对象为全院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与讲稿、学生的上课纪律等,听取教师与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7)参与教学检查,包括对教学进程、教案的抽查,对作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检查,对主要课程试卷的审核,对课程教学大纲的审查等。

    (8)协助学院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相关的文件和规章制度,为学院宏观管理和制定政策起参谋咨询作用。

    (9)基于上次认证,持续优化了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督导组成员,将在职教授列入本科教学督导组,发挥“督导—在岗老师—学生”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

    3. 环境工程专业负责人

    环境工程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在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本专业的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1)参与制订并负责实施本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申报并落实每学期的教学任务。

    (2)组织制订或修订系里所开设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习指导书,并监督实施。

    (3)组织各课程教学团队把好教材选用关,按期向教材科申报各门课程教学用书需求。

    (4)审核考试命题表和试卷质量评价分析表,组织监考教师和试卷归档工作。

    (5)检查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执行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相关教师和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6)每学期组织课堂听课活动,了解各门课程的实际教学状况。

    (7)组织培养计划修订和大纲修订。

    (8)每学期末组织教学团队负责人和主讲教师(课程考试结束后)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整理出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报告。

    (9)组织专业教学改革立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立项和子项目设立。

    4.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学办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学办公室主要协助教学院长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对各类教学文件、资料(如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表、实践环节指导书、学期教学总结等)、教学检查及时分类归档和妥善保管,对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变动、教师调课等情况均记录在册,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协助教学院长组织制订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组织各专业的教学活动计划与安排,收取教学档案材料。

    (2)协助教学院长做好各类实习和毕业设计方面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3)协助教学院长做好教学质量监控相关的工作。

    (4)组织教师申报省部级、厅局级、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教案/课件竞赛、撰写教改/教研论文。

    (5)协助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6)环境工程专业进入“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计划”,组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一流专业项目”和“子项目”的建设和遴选。

    5.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小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发挥专业课程小组的作用,课程小组负责专业主干课程的规划建设及教学改革。组建了专业课程小组和实践教学团队,小组一般由具有高级职称、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负责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教材建设、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训、教学活动的组织、实验环节实施、教学进度表审定、讲课过程监控和骨干课程(包括MOOC),虚拟仿真实验室申报、陕西省“一流专业”课程建设申报与子项目建设立项。

    根据《关于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成立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小组和实践教学团队。

    另外,基于上次评估,学校针对骨干专业课程进行“挂牌”授课,如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和化工原理等9大核心课程,进一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6.教学实验示范中心/虚拟仿真示范教学中心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为国家级“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主任主要负责组织和实施学院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工作。具体包括:负责实验室工作,制订实验室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完成校、院下达的实验教学任务,组织实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制订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及培训计划,落实安全保卫、消防、卫生工作责任人,负责实验室人员考核。为了提高本科生创新技能,教学实验中心向本科生开放,支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省级)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SSRT项目,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

    2018年持续改进,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建设了陕西省“环境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环境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一共设置4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块,包括基础虚拟仿真实验模块、水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模块、大气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模块和固体废物处置虚拟仿真实验模块。

    二、教学管理相关文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根据教育部有关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结合专业长期办学积累的教学管理经验,制订健全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保证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的可靠运行,校院两级分别制订了相关规章制度。另外,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学校和学院持续改进、及时制订、修订完善了相关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要求。

    三、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一)教学质量控制机制

    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分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校/院)两个层面,设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分别负责学校、学院和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环节的指导和监督。

    (二)学生信息员制度

    学生信息员制度保障本科教学质量,该机制有效采集了本科教学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学校从每个班级的学生中指定信息员。学校督导组直接与信息员建立课程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反馈机制,有效掌控课程教学过程的质量。其中,信息员反馈的信息将直接传递到学校督导组和相关教学管理机构。信息员直接与教务处联系,反馈教师教学过程,教务处根据信息员的反馈与教师谈话,持续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法活动

    教学法活动以教研室为中心,每周三下午在环境工程教研室集体学习教学法,参会人员包括教研室所有教师,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计划和安排,及时讨论教学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必要时邀请学院领导参加教学法活动。另外,每学期末对教学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持续改进教学方法。

    (四)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立校内教学评估机制,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估。评估的质量标准依据教育部教学评估体系和我校办学的实际情况来制订,主要考核评价教学过程的质量标准、质量监控和教学水平。另外,学校和学院每学期开展一次期中教学检查和学生座谈会,内容包括教学秩序、课堂教学、学风状况、试卷的试题质量等,毕业前期开展毕业生座谈等活动,征集毕业生意见和建议。

    环境学院主讲教师在完成教学考核后,要对试卷进行质量分析,并撰写课程质量评价报告;指导学生实习的教师要撰写实习工作总结报告等,从各方面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学院组织教学委员会、督导组成员、课程小组负责人作为同行专家进行听课,并记录打分,反馈给学院;学生在网上提交任课教师一学期在多方面的表现评教数据;学校督导组进一步评定教师日常教学活动。每年年底,学院综合教师教学水平、学评教数据等进行教学业绩考核时,环境工程专业教师体现出良好的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是各教学环节都有明确的质量要求。本科课程教学评价执行情况及效果见表1。

    持续改进是完善和构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灵魂和归宿,是有效达成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6]。同时可持续改进理念强调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监督、保障、课程体系(含通识、专业和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等[7]。持续改进需要吸纳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任课教师、教学督导、教学管理部门等多方的意见和建议,构建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考核方法和保障体系[8]。同时,针对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学校邀请国家级名师(西北大学赖邵聪教授)等知名教授进行教学讲座和培训,以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实行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团队建设实施办法,采用课程团队/小组的形式,发挥老中青传帮带作用,培养青年教师,让其快速成长。针对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努力构建以人才培养贡献度为依据的教师教学能力考评体系,如青年教师讲课竞赛(40岁以下教师全员参与),课件竞赛、教案设计竞赛和陕西省首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青年组,中年组),激励教师主动投入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了进一步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别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课外学习的持续改进、课外实习的持续改进、毕业设计的持续改进[9]。2018年,根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流专业项目实施办法,环境工程专业作为陕西省一流专业以遴选设置不同类别子项目的方式细化专业建设任务、落实专业建设工作。子项目的设置类别主要包括课程建设类、教材建设类、实践教学类、创新创业教育类和综合建设类五个大类,子项目建设立项涉及环境工程教研室所有教师,实现全员覆盖,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平台建设。

    四、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质量评价

    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课程设置的要求,根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相关内容与特色,以培养要求为基准,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持续改进,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落实在课程教学环节中,课程体系改进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同时,依据学科内在规律性与整体性、课程之间的渗透性、社会需求和学校定位,修订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使课程建设更加完善,授课内容更加体现专业特色,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

    另外,采取强化部分专业课程、引进案例教学和国外工程教育内容、增加实践环节等措施,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完善,以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工程素养、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环境污染控制等相关课程内容的建设:涉及水污染控制相关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及膜分离及膜技术;涉及大气污染控制相关颗粒态污染物、有害气体及气溶胶控制技术;涉及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的工程设计、工艺与处理技术等,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案例教学的持续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案例分析教学作为课本知识的有力补充[10],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环节,依托教师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结合国内外已有的成功工程实践,增加案例教学。同时,结合最新的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随时更新教学内容。通过引进国外优秀教材、学术交流、学术讲座,适时引入国外工程教育相关内容。

    (二)实践环节的持续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环境工程国际研究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将最新的技术和工艺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科研反哺教学,科研促进教学[11]。针对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在原有3门专业课程设计(水污染课程设计、大气污染课程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的基础上,新增2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课程设计由原来的10周增加到13周;课程设计增加了实习内容,针对大气、水、固废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名称改为“大气污染课程设计及课程实习”“水污染课程设计及课程实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及课程实习”。2016版培养方案对分析化学、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四门课程的课程实验进行了改革,采用实验独立设课的方式,同时对实验项目进行重新规划。2018级培养方案将“化工原理”修订为“环境工程原理”;课内实验中增加“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和“干燥动力学曲线测定”。针对新兴产业发展新型污染问题,增加新型实验项目,实验教学体系更加完善,以满足学生在大气、水、固体废物、环评、化工原理等多个领域的工程能力培养需求。

    (三)精品课程的持续建立

    在建立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办学优势体现出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进而提升自己在教育领域的竞争力[12]。依托课程项目建设,充分调动环境工程专业教师积极性,投入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以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的校级骨干课程、省级在线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建立试题库、资料库、课程视频、课件等,改革考试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建设陕西省精品课程2门(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和MOOC建设课程1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MOOC在线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2017年在“陕西省高等教育MOOC中心”平台上上线开放,2018年4月开始在国家在线学习平台“学堂在线”上线开放。截至2018年11月10日,其已经完成了3期课程,有2600余名学员参与学习,目前在开设第四期课程。

    此外,从课程体系设置上来讲,优化了2018级培养方案,对部分模块进行了调整,增加“创新创业”模块,并将“创新创业基础、学科前沿系列专题”等课程列入此模块的必修课程,该模块还增加了2门选修课程。

    (四)课程质量评价方面

    课程质量评价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基础。课程质量评价就是判断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为课程改进提供依据,同时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提供基础材料。可以根据学生综合表现最后评定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13]。

    五、改进措施

    1.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增加几种直观的学习形式。如播放一些相关的动画、视频等。

    2.加强实验教学,强调动手能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其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是环境工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3.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调整好工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学分学时比例结构。

    4.必须构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评估,评价与反馈结果用于学院和专业的持续改进[14]。

    5.为提高学生国际视野与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和交流能力,通过与学校多部门沟通,增加了“国际沟通与交流”外教限选课程,争取到了大三学生出国交流的机会。

    6.逐步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整体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双师型”比例。鼓励教师自我提升,积极深造,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

    7.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要进一步增强学生在课堂讨论及作业训练中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应在考试中增加试题的灵活性,难易程度合理设置,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相关训练,使更多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尤其注意对后排学生的关注[15]。

    六、总结

    持续改进是完善和构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灵魂和归宿,是有效达成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达成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目标的有效手段。在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上。教师应该给学生讲解一些案例,帮助学生加强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应该将环境工程专业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兴趣,增加学生对于环境保护专业的使命感。

    [ 参 考 文 献 ]

    [1] 滕振超,张云峰,于洋,等.浅析基于OBE理念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持续改进[J].教育现代化,2019(43):3-4.

    [2] 程翔,孙德智,王毅力,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7(1):35-38.

    [3] 張永利,曾飞,徐颂,等.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9(23):162-163+166.

    [4] 包斌,吴文惠,张朝燕,等.课程教学基础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建立:以“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4(16):53-55.

    [5] 李雨燕,檀成仪.学生视角下的高校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才智,2019(9):88+90.

    [6] 王霞,王泽鹏,周晓英,等.专业认证持续改进与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建构:基于青岛科技大学的经验[J].山东教育(高教),2019(6):40-44.

    [7] 耿雅妮,戴恩华.基于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环境工程专业可持续改进[J].教育现代化,2019(87):184-186+192.

    [8] 张永海,董华东,岳利文,等.面向工程认证的过程装备专业持续改进策略研究与实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27):34-35.

    [9] 余雷,陈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的持续改进措施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1):203-204.

    [10] 刘飞,任世英,马喜君,等.“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践[J/OL].轻工科技,2020(1):168-169.

    [11] 张海涵,陈胜男,朱陆莉,等.“双一流”协同“OBE”理念的环境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改革多视角探索[J].大学教育,2018(8):91-93.

    [12] 谢春生,姜学霞,吴贤格.基于IEET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81):99-100.

    [13] 杨林,王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在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9(24):154-155.

    [14] 徐薇,李清勇,王志海,等.基于“持续改进,闭环反馈”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3):21-25.

    [15] 贾宝华,顾永强,李革.基于目标达成度评价的《理论力学C》课程教学方法的持续改进[J].教育教学论坛,2019(46):199-200.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