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农村中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陈凤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进一步推进,教育部门颁发的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当前教学目标主要是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农村教学? 主动学习? 培养能力

    在农村,由于家长忙于生计,疏于管理,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比较差,课前不知如何预习、课上不知如何学习、课后不知如何复习;在课外学习方面,不知如何进行观察和思考,不知如何正确应对人际交往等,相当多的同学在学习方面缺乏自主性和能动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注重引导,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主要有课内和课外两条途径:课内,教师应教会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和解决问题;课外,培养学生拓展延伸,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在日常教学中,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任务主要是在课堂完成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得抓住课堂这块“阵地”,至于如何抓,笔者认为主要要做好“三教”。

    一、教会学生阅读课文

    农村学生依赖性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尤其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总希望老师把字音、词义、段意、主旨甚至课后研讨练习的答案都一字不落地抄在黑板上。他们不去主动思考、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凡事都想依赖老师,老师上课说多少他们就记多少,从来不主动去发现和探求新知识。不少学生还买了《完全解读》《教材5+3》等资料,老师提问或布置作业后,他们想都不想就直接拿出《完全解读》等资料照搬、照抄,囫囵吞枣地完成任务。针对这种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读课文入手,做到三读:一是认读,即扫清障碍疏通课文,让学生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易理解的句子勾画圈点出来,然后通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同学之间相互探讨、合作完成;如还有疑问,可求助老师解决。二是研读,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文章作者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创作心态和作者个人的艺术追求,弄清作者的写作目的;同时,还要采取细节揣摩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层层设问和重点句段的研读,让学生一步步地去探索和发现,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三是品读,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比较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并写出每段的评注和心得体会。

    二、教会学生分析课文

    农村中学生留守儿童占据相当一部分,隔代教育使他们缺乏自主性,学习自觉性较差,大多数学生只是表面上的学习,如抄抄生字词、背背课文段落,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不愿意主动去理解课文、分析课文。这无形中加重了老师的教学负担,作为教师,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比如阅读小说,要让学生掌握小说三要素,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尤其要注意小说中描写的作用(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阅读议论文,要让学生知道议论文三要素,找出中心论点,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和论证方法,并分析运用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等等。另外,教师在教会学生分析课文的同时,还应该教会学生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平时,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知识的积累,遇到好的段落,多摘抄、多记忆;遇到疑惑难点,多请教、多查阅,形成自己的小资料库,便于日后写作之需。

    三、教會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在阅读时,都或多或少有些疑点难点,其中有些问题学生之间交流就可以解决,有些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问题入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做到每读一遍课文至少解决一个问题,循序渐进,带动学生边读边思,懂得“题从文本中来,答案从文本中找”的道理。答题时,除了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理由,还要相应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做到见他人所未见、道他人所不见。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如紧扣题目、串联每段大意、抓住文章中心句等,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种可能性去质疑、解答,逐步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7~9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在农村初中普遍存在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的现象,一方面,由于中学生学习任务相对小学而言要重,通常感觉力不从心,加之独立性和能动性较差,不愿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即使老师布置了阅读作业也不见效果;另一方面,农村学校条件差,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教学任务重,习惯于老方法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需做到“三有”:一是有计划。根据学生需要、接受能力和个人爱好,辅导其制订相应的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标、阅读时间、阅读字数和阅读内容等;二是有目标。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推荐一批书籍,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动脑筋和开启想象力;三是有记录。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培养学生动笔读书的习惯,在阅读时对文中的优美段落进行圈点批注,积累背诵名篇;对不懂或有异议的地方进行勾画设问,通过查阅资料等帮助理解。学生只要做到了这“三有”,按照计划,每天坚持阅读,日积月累,他们就会慢慢地体会到阅读的魅力和乐趣,进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基础。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和培养,在传授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尽量让学生变为主动,从中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好学、乐学语文的能动性,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6.

    [2]赵玉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展望,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孙志波.初中语文“三四五”课堂教学探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